語文寫作之景物描寫十二式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1、動態(tài)式景物描寫

所謂動態(tài)式景物描寫,就是對活動中的景物進行觀察描寫,是與靜態(tài)式景物描寫相對而言的。這種景物描寫,有兩種類型:一是景物本身發(fā)生變化而形成動態(tài),如過去門前的一棵嫩弱的小桃樹,現(xiàn)在已是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了,把這種變化的景象寫下來,就是動態(tài)式景物描寫。二是景物受外力作用發(fā)生改變而形成了動態(tài),這種情況,大多是易動景物,如湖水被風(fēng)吹動而形成波浪,樹的枝葉被風(fēng)吹動而改變形態(tài)等。但不管哪種類型,都要展示景物的變化,以此來突出景物的動態(tài)特征。

請看下面兩段動態(tài)式景物描寫:

海自已醒了,喘著氣,轉(zhuǎn)側(cè)著,打著呵欠,伸著懶腰,抹著眼睛。因為鳥嶼擋住了它的轉(zhuǎn)動,它狠狠地用腳踢著,用手推著,用牙咬著。它一刻比一刻興奮,一刻比一刻用勁。巖石也仿佛漸漸戰(zhàn)栗,發(fā)出抵抗的嗥叫,擊碎了海的鱗甲,片片飛散。

烏黑的云涌來,把干凈的天空玷污了,密布了一天黑沉沉的要刮暴風(fēng)的云彩。先是在老遠的森林那一邊,但不一刻這鄉(xiāng)村就滿天黑下來了,一陣狂烈的風(fēng)掃來,空中的云氣在風(fēng)的鞭撻、憤怒、兇惡的恫嚇之下走得飛快。

這兩段文字所寫的都是動態(tài)景物,前者選自魯彥的《聽潮》,主要寫大海醒來之后的動態(tài)景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涉及擬人的動詞有:喘氣、轉(zhuǎn)側(cè)、打呵欠、伸懶腰、抹眼睛、踢、推、咬、興奮、用勁、戰(zhàn)栗等,分別寫出了海浪、島嶼、巖石的動態(tài)特點,尤其是對前者海浪的描寫充分而又生動,有力地表達了大海洶涌澎湃,雄壯偉大的本質(zhì)特征。后者選自田漢的《銀色的夢》,主要寫黑云隨時涌來時的動態(tài)景物,涉及的動詞有:涌來、玷污、密布、掃來、鞭撻、憤怒、恫嚇、走等,分別寫出了云的來勢和風(fēng)的猛烈,二者互相作用,構(gòu)成了一幅風(fēng)云巨變的動態(tài)圖景,充分展示了暴風(fēng)雨來臨之前的天氣特征。

運用這種方法描寫景物要注意兩點:一是在描寫時間跨度較大的同一景物時,要有時間的交代,形成一定的階段和比較,顯示出清晰的層次來,表現(xiàn)出鮮明的特點。二是要抓住主要特征,也就是說,要有重點,不能被各種眼花繚亂的動景掩蓋了本質(zhì)特征,要圍繞本質(zhì)特征,作充分地、多角度地描寫,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2、特寫式景物描寫

所謂特寫式景物描寫,就是將全場景物中的某一部分作具體細致的描繪,使之突現(xiàn)出來,給讀者以強烈的感受,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這種寫法的特點,就是抓住景物中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細部或特征作具體描寫,使它的形態(tài)聲色及變化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從而達到強化它的目的。當(dāng)然,在寫這一特寫景物的同時,對其他景物也要作適當(dāng)?shù)孛鑼懀员愀玫嘏阋r和烘托特寫景物,起到綠葉襯紅花的作用。

請看下面兩段文字:

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風(fēng)過去,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那是一盆令箭荷花。在今天的花市上,這是獨一份兒。蔥翠的令箭似的葉狀枝上,四朵花競相開放,那花朵大,花瓣兒層層疊疊,光潔鮮亮,一層紫紅,一層桃紅,一層粉紅,花絲彎曲嫩黃,陽光一照,整個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一樣。

這兩段文字都是描寫荷花的,都是特寫式景物描寫,對荷花的細部都作了十分詳盡的描繪。前者以荷塘為背景,以荷葉為襯托,以荷花為特寫對象,重點描寫了荷花的色、形、香,使荷花形象鮮明突出。后者以花市為背景,也是以荷葉為襯托物,以荷花為特寫對象,重點寫了四朵荷花的形和色,使這四朵荷花顯得很特別,尤其是那花瓣兒,疊得豐富,紅得可愛,五色燦然,格外耀眼醒目。這兩個描寫荷花的特寫鏡頭,具有同工異曲之妙,都寫得十分精彩。

運用這種方法描寫景物,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詳盡細致地描寫,這是特寫式景物描寫的關(guān)鍵,不能只停留在對景物的一般化描寫上,不能盡用一些概念化的詞語,要把特征寫到位,使其充分顯示出來,突現(xiàn)出來,這樣的景物描寫,才是成功的

二是要有適當(dāng)?shù)木拔镒髋阋r,也就是說,特寫景物,要有其他景物來襯托,紅花雖好,還須綠葉扶持。如果缺少了這種陪襯,特寫的景物就無所依附,僅寫一物,沒有襯角,也就無所謂特寫了。

3、靜態(tài)式景物描寫

所謂靜態(tài)式景物描寫,就是對靜止不動不變的景物進行觀察描寫。客觀存在的一切自然環(huán)境或人為的景觀,都可以作為描寫對象。這種景物描寫,客觀性強,以實為主,以靜為主,以形體和狀態(tài)為主,觀察要細,描寫要真,要寫出景物的特征。

請看下面兩段靜態(tài)式景物描寫: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nèi)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日光灑下來,山面上輕輕涂了一層薄粉。山上稀松的樹,在水色的月光里挺立起來,投著一叢叢的暗影。再向遠處的山谷里看去,是峰巒把月光擋住了,那里是陰沉沉的。山谷里有幾戶人家,月光里看去,反是不見輪廓,只有兩點閃爍的燈光在那山的陰暗中給人一種暗示,倒有點詩意。

這兩段文字都是靜態(tài)式景物描寫。前者選自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寫的是白楊樹的形態(tài),以個體為主:干是筆直的,丫枝是靠攏向上的,葉子是寬大向上的,皮是光滑的,銀中泛青,是白楊樹靜態(tài)的客觀展示,從而突出了它筆直向上的本質(zhì)特征。后者選自張恨水先生的《八十一夢》,寫的是夜里月光下的靜態(tài)景物,以整體為主,涉及到的對象有:山像輕輕地涂了一層薄粉,樹是稀松的,顯示出叢叢暗影,遠處山谷是陰沉沉的,谷里人家不見輪廓只見兩點燈光。這些,都是月光所致,范圍較大,景點較多,但沒有一絲兒動感,從而突出了月夜山區(qū)朦朧寧靜而又和諧的特點。

運用這種方法描寫景物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寫出特征。靜物的特征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種靜物,也有各自的特點,就以月光來說,山區(qū)月光下的夜景與平原月光下的夜景就明顯不同,寫出各自的特征,靜物就逼真地展示出來了。二是要觀察細致,尤其是在描寫個體靜物的時候,要把它的每個細部都注意到,這樣,寫的時候就會得心應(yīng)手,描繪的景物就會真實具體,特征鮮明。

4、俯瞰式景物描寫

所謂俯瞰式景物描寫,就是觀察者居于高處向下俯視,把看到的景物描寫出來。用這種觀察的方法描寫景物,視野寬闊,所見的景物面廣,常常是全景,猶如攝影者站在高處拍攝地面全景照片。但描寫又不同于攝影,不能將所看到的景物全都寫進文章,要有取舍,有詳略。

請看下面兩段文字:

傍晚,假如你爬上港東的青龍山,鳥瞰全港,只見夕陽跌落在桅林里,碰傷了,刺破了。金槳從桅梢上流瀉下來,亮得逼眼,整個漁港被鍍得金碧輝煌。那千百艘高的、低的、大的、小的、圓頭的、方形的船只挨肩擦背地擠在跳蕩著火焰般波浪的十多平方公里的港灣中。

我乘著飛機在高空飛行,從機艙的窗口向下望云,只見一塊一塊田野,濃綠的、嫩綠的各種莊稼。田野中淡黃的、微黑的,是田埂小道和開闊的公路;公路像一條手臂,伸向遠方。那閃著銀光的白緞帶子一般的是河流了,它飄飄蕩蕩,像帶子被風(fēng)吹動一般。黑色的屋脊一叢一叢,這就是一個又一個村莊……

這兩段文字,都是鳥瞰式景物描寫。前者的作者是站在高山上向下觀望海灣,以傍晚的夕陽為背景,重點寫各種各樣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船只,是一幅漁港鳥瞰圖。后者的作者是坐在空中的飛機上向蒼茫大地望去,看見的有田野、公路、河流、房屋,通過比喻來描寫其具體的形象,是一幅山河秀麗的俯視圖。

運用這種方法寫景要注意兩點:一是要防止描寫失真。由于是從高處向下看,距離較遠,所見景物不少是比較模糊的,描寫時,要注意真實,不能憑空想象。二是要有鳥瞰式的標志。這是這種寫法的過渡形式,如果沒有它的轉(zhuǎn)引,景物描寫就顯得突兀。如上面兩段景物描寫,前者以“鳥瞰全港”為標志,后者以“從機艙的窗口向下望去”為標志,從而使所寫的景物有了可信度和說服力。

5、比較式景物描寫

所謂比較式景物描寫,就是通過對相同對象或相同區(qū)域內(nèi)不同階段的景物描寫,來展示其特點和變化。這種情況,既可以同位不同景,也可以景同位不同,還可以位景都不同,也就是說,立足點可以自由選擇,景物對象也不那么嚴格。但要受時間制約,如寫不同階段的景物。在同一時間里就難以展示。只有時間跨度較大,才能運用這種描寫方法。

請看下面兩段文字:

連日來,暖和得如同三月陽春的氣候,驟然變得冷起來了。一清早,晴朗的天氣布滿了鉛色的陰云,中午,凜烈的寒風(fēng)刮起了,寒風(fēng)呼呼地刮了整整一個下午。黃昏時分,風(fēng)停了,那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地從半空中降落下來。

在春節(jié)里,湖上的綠柳,輕染著淡煙,遠望去,好像一位垂簾的妃人,淡淡的施著新妝。艷陽普照湖水,曖洋洋的,令人感著懶意,入夏后,湖邊的荷花盛開著,田田的荷葉長得滿湖,輕舟在浪中穿過去,縷縷的清香沁人心脾。到秋季,荷花謝了,荷葉枯了,堤邊的蘆葦,長出雪白的長纓,把湖上點綴成白白的一片。在那個時候,如果停舟在蘆叢旁邊,秋風(fēng)過去,靜聽著蘆葉發(fā)出陣陣深長的嘆息,那是很夠詩意的。秋盡冬來,湖上便漸漸蕭索起來,樹枝只騰了一個赤胳膊,草兒枯了……

這兩段文字,都用了比較式景物描寫的方法。前者是寫一天的天氣變化,分為三個階段:清早,寫天空“陰云”;中午,寫凜烈“寒風(fēng)”;黃昏,寫鵝毛“大雪”。這三幅景物畫,在內(nèi)容上構(gòu)成了比較的格局,既先后有序的展示了這一天氣候的變化情況,又突出了重點景象大雪紛飛和天氣”驟然“變化的特點。后者是寫因季節(jié)變化而形成的景物變化,分為四個階段:春天,寫綠柳和艷陽;夏天,寫荷花和輕舟;秋天,寫蘆叢和停舟;冬天,寫赤樹和枯草。這四幅畫,在內(nèi)容上形成了比較,清晰鮮明地顯示了大明湖一年四季景象的變化和特點。

運用這種方法寫景要注意三點:一是要有一個清晰的時間線索。這種寫法,至少要有兩個時間階段,才能形成比較。這兩個階段的時間詞語要交代清楚,使寫景具有清晰的層次和明顯的轉(zhuǎn)換順序。二是景物要有差異,或有明顯區(qū)別,或有細微不同,至于對象,可以同,也可以不同,這樣比較。才能顯示出景物的特點,給人以鮮明的印象。三是要有重點。所寫的幾個階段的景物,要以某一兩個階段為重點,其他為次要的。每個階段所寫的景物,也不能平分秋色,也要以某一處某一種景物為主,有詳有略,詳略有致。

6、移換式景物描寫

所謂移換式景物描寫,就是移動蹤跡改變景物的一種方法。我們觀察景物,往往是在行走、活動中進行的,觀察點在不斷變換,觀察到的景物也隨之而變化。這種景物描寫,既有定點式的景物描寫的特點,又有定景式景物描寫的特征,它概括了這兩種寫法的優(yōu)點,因而這種寫法最受人們歡迎。

請看下面這段景物描寫:

汽車穿過蘇州城繁華的街道,在虎丘公園附近停了下來,據(jù)說這里丘陵形如蹲虎,因此被稱為“虎丘”。我們幾個同學(xué)結(jié)伴進了公園,一座高高的丘陵出現(xiàn)在眼前,真像一頭猛虎!看,前面兩棵矮矮的松樹不正是猛虎堅起的耳朵嗎?那圓圓的虎丘塔不正是猛虎粗粗的尾巴嗎?丘陵旁邊,一潭碧波在蕩漾,映襯著美麗的虎丘山,猶如一幅美妙的山水畫。繞過青灰色虎丘塔,山坡上五彩繽紛的花兒爭相開放,嬌艷美麗,宛如含蓄的少女。我們還興致勃勃地游覽了試劍石、劍池、斷梁殿等名勝古跡。

這段文字就運用了移換式景物描寫的方法。一方面寫人的蹤跡:穿過了下來了公園過覽了。另一方面寫所見的景物:街道丘公園陵(虎丘)坡上劍石、劍池、斷梁殿。這兩個方面,構(gòu)成了這段移換式景物描寫的全部內(nèi)容。二者密切配合,以后者為主。作者在描寫景物時,很注意剪裁,所及的七處景物,一二兩個是過渡,第三個“虎丘”是重點,第四個“山坡上”次之,最后三個僅點及而已,這就突出了重點景物,做到了詳略有致。

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如下兩點:

一是蹤跡要明顯,這主要從描寫作者行動的詞語上來體現(xiàn),尤其是變化頻率較多的蹤跡,更要交代清楚,讓讀者跟隨著作者的足跡,一起參觀或觀賞,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如果蹤跡交代不清楚,就會使人感到層次紊亂。

二是抓住不同景物的特點。此景與彼景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有同有異,關(guān)鍵要抓住每一處景物的特點,尤其是重點景物的特點,一定要寫充分,寫到位,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7、定景式景物描寫

定景式景物描寫,就是先確定好所寫的景物,然后觀察者移動方位,從不同角度來寫這一景物,即定景換點,景同位不同。這種描寫,也是變與不變的有機結(jié)合,變的是觀察者的立足點,不變的是觀察的對象(所寫景物),與定點式景物描寫正好相反。這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描寫同一景物,以產(chǎn)生“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藝術(shù)效果,使所寫的景物更完美,更具有立體感。請看下面兩段定景式景物描寫:

離瀑布還有好幾里,就聽到丘壑雷鳴,就看到霧氣從林中升起。走前一看,只見一股洪流直流而下,在日光映襯下,像是懸空彩練,珠花迸發(fā),有如巨龍吐沫,水沖到潭里,激起了沸騰的浪花,晶瑩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隨風(fēng)飄蕩,上下浮游,如煙如霧,如雨如塵,濕人衣袖……

向東走了半里多路,我們才來到真正的大石碑下。從正面看,它比長干橋還要長,僅是厚度,就比中華門洞還要寬些。我們繞到大碑后面,這里的山石已經(jīng)鑿空,形成一條狹縫,人在里邊走著,竟仿佛走在禁宮深僻的小巷里。

這兩段文字,都是寫景的,都采用了移動蹤跡或方位,來描寫各自固定不變的景物。前者確定的景物是“瀑布”,采用的是由遠而近的觀察法,點的位置遠近不同,因而看到的盡管是同一對象,但景物不同,形狀各異,重點是寫近看的景象,這樣符合觀察實情。后者確定的景物是“大石碑”,不僅采用了由遠而近的觀察法,而且還運用了轉(zhuǎn)換位置的多角度觀察法,因而盡管寫大石碑,正面看是一長二厚三寬,后面看則是一空二狹三深,從而展示了大石碑的全貌,具有鮮明的立體感。

運用這種方法寫景,要注意兩點:

一是立足點要交代清楚。立足點一變,寫作對象雖然不變,但景物的具體情狀就要隨之改變,立足點對寫景具有引渡和媒介作用。因此,不僅要選好立足點,而且還要把它的變化情況交代清楚,使文章結(jié)構(gòu)縝密,連接緊湊。

二是景物的展示要有層次。由于用定景換點的方法所寫的對象是同一景物,所以,要寫出變換角度所看到的不同景物的明顯區(qū)別,“反差”要大,“變化”要強,否則,就失去了這種寫法的作用。

8、定點式景物描寫

定點式景物描寫,就是作者站在同一個地方把觀察到不同的景物依次描寫下來,即同位不同景。定點就是確定立足點,即觀察和描寫景物的位置,這是固定不變的,但觀察者可隨目光轉(zhuǎn)移而變化,能夠看到許多不同的景物。這種景物描寫的特點,就是不變與變的和諧統(tǒng)一,不變的是觀察點,變的是所寫的景物,因而展示的景物,內(nèi)容豐富,多姿多彩。請看下面一段定點式景物描寫:

站在亭臺上,向南望去,只見那正陽門兩側(cè)如同春筍般拔地而起的幾幢大廈,給這個古城增添了現(xiàn)代化的嶄新氣派;向東望去,那工業(yè)區(qū)高聳的煙囪,正吐著乳白色的輕煙,陽光里,更顯得柔和而透明;向西看去,那瓊島上的白塔,經(jīng)歷了地球震動的一場小劫難,又昂首藍天,而且素潔如玉了;再回身向北看去,那橫臥天際的燕山余脈,藍蒙蒙的,宛如這古城的一帶屏障,提示著我們的祖先所以在這里建都的遠慮深謀……

這段景物描寫,作者的立足點是固定的,即始終站在“亭臺”上,來觀察并描寫四周的景物。作者先從南邊觀察,依次是東、西、北,描寫也是按照這種順序,先后涉及到的景物有幾十幢大廈、冒著輕煙的高聳的煙囪、瓊島上的白塔、燕山余脈等等,從而把古城風(fēng)貌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運用這種寫法,要注意如下兩點:

一是要選好立足點,這是寫好景物的前提。立足點一般要居高臨下,尤其是描寫那些范圍較大的場面景物,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全,寫得真實而具體。如上面那段景物,作者不站在“亭臺”上,而站在某一個角落里,能寫出周圍那些景物嗎?

二是確定合理的觀察和描寫順序,這是寫好景物的關(guān)鍵。一般情況下,只要選好了立足點,無論從哪個方向來看來寫都是可以的,但實際上先寫哪個后寫哪個是有講究的,這要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的需要來定。在轉(zhuǎn)換觀察方向的時候,要有一定的順序,有層次地展現(xiàn)景物,不能一會兒是前面的景,一會兒是后面的景,一會兒寫左邊,一會兒寫右邊,這樣容易造成行文混亂。

9、抒情式景物描寫

抒情式景物描寫,就是在寫景中滲透著作者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是通過寫景來實現(xiàn)的,是情與景有機結(jié)合的結(jié)果。這種寫法,既可以是景生情,也可以是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這種寫法的妙處,往往是繪景而不止于景,抒情而不直寫情,情景交融,深切動人。當(dāng)然,它在文中的表現(xiàn),也有主次之分,有時以景為主,情不外露,景中含情,情遇景中;有時以情為主,情在外表,是借景抒情,景在情中。但在一般情況下,情是主要的,景是次要的,寫景是為了抒情,決不是為寫景而寫景,這就是所謂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請看下面兩段文字:

“我獨自一人游蕩在田野里,太陽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漸漸地從天邊退去。遠處,廟里的鐘聲在薄暮中響起來。羊兒咩咩地叫著,由放羊的孩子趕著回圈了;烏鴉也呱呱地叫著回巢去發(fā)。夜色越來越濃了,村落啦,樹林啦,坑洼啦,溝渠啦,好像一下子都掉進了神秘的沉寂里。”

“一個雨后的睛天,天空如洗,朵朵白云點綴著蔚藍的天空。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驚喜地看著如此爽目的藍色天空,陶醉了………啊,什么東西在我眼前浮動,翻滾,難道是大海嗎?是我神往的大海嗎?噢,是的是的!我分明看見在那天際,大海與蔚藍融為一體。啊!多么廣闊的境界啊!”

這兩段文字,都是抒情式景物描寫,但也有不同。前者是景中含情,外在感覺是以景為主。它選自張潔的《挖薺菜》,是“我”獨自在田野中游蕩所見到的景物。這些景物都與“我”傍晚回歸有關(guān),都是天黑之前的景物,而“我”卻不能回家,不敢回家,連那些能回歸的動物也不如,以此來抒發(fā)對家的祈盼,對現(xiàn)狀的恐怖,字字句句寓含著痛苦的感情。后者是借景抒情,是通過“我”的觀察和想象來抒情寫景的,涉及的景物比較廣,畫面開闊,天上地下,大海藍天,融為一體,便于情感的抒發(fā),因而作者用了很多的嘆詞和嘆號,通過寫景,抒發(fā)感情。

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

一是在抒情寫景時,要有一定的過渡,就是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來引出景物。這樣,寫景抒情才自然和諧,不至于突兀。如上面兩個例子,前者是通過“游蕩”觀察來寫田野景物,后者是通過“看著”和“看見”來寫大海藍天之景,如果沒有這些介紹物,景物從何而來呢?

二是在處理景與情的關(guān)系時,情一定要以景為依,不可光顧情而忽略景,使情感抒發(fā)架空,給人以空洞無物之感。

10、烘托式景物描寫

烘托式景物描寫,就是通過對某種特定環(huán)境的描寫,來烘托主題或人物,是一種繪畫手法在景物描寫中的運用。這種寫法,實際上就是“烘云托月”,即畫月亮?xí)r,用渲染云彩的方法把月亮襯托出來。它往往是先從側(cè)面來描寫景物,然后引出人物,使要表現(xiàn)的對象和內(nèi)容顯得更加鮮明突出。請看《故鄉(xiāng)》中的一段文字: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邊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段景物描寫,烘托了少年閏土的形象。如果沒有這幾句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只有一個少年的若干動作,那是多么乏味啊,而且少年閏土“小英雄”的形象和他那天真活潑的性格,就不會這么突出了。

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

一是要明確烘托與對比的區(qū)別。這兩種寫法容易混淆,實際上,對比的兩種事物有正有反,屬于互不相容的兩類,是水與火、好與壞的關(guān)系,雙方不分主次;而烘托的兩種事物屬于同一類別,只是程度上的差異,是紅花與綠葉、月亮與云彩的關(guān)系,主次是分明的。

二是要明確烘托的角度。這種景物描寫,不僅要選擇好寫什么景物,還要確定好寫這種景物的哪個方面,這就是角度。角度不當(dāng),寫景就會失敗,就起不到烘托的效果,如烘托少年閏土的那段景物描寫,采用的是大手筆,是從宏觀上來寫的,如果從微觀細部上來展示,具體寫西瓜地里西瓜怎樣豐收,綠葉如何茂盛的情景,烘托的效果就會大大降低。

11、背景式景物描寫

背景式景物描寫,就是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來展示文章的寫作背景。這種方法多用于記敘文。用這種方法描寫景物,意在為文中的人和事設(shè)置背景。它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開頭,為后面的寫人敘事提供便利,如舞臺演戲一般,先設(shè)置好背景,然后人物登場表演。

請看魯迅的《故鄉(xiāng)》一文的開頭:“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別了20余年的故鄉(xiāng)去,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fēng)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這段文字,是“我”漸近故鄉(xiāng)時看到的故鄉(xiāng)景物,是通過“我”的觀察來描寫的,時令是“深冬”,天氣“陰晦”,有“冷風(fēng)”吹著,天是“蒼黃”的,村子是“蕭索”荒涼的,總的感覺是“沒有一些活氣。”“我”在這樣的背景下回到故鄉(xiāng),“悲涼”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這段景物描寫,描繪了“我”的故鄉(xiāng)蕭條涼落的面貌,實際上,它是辛亥革命后10年間中國農(nóng)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chǎn)的悲慘景象的縮影。文中所寫的人物,所述的故事,都離不開這特設(shè)的背景,都是在這個背景下發(fā)生的。可見,這段景物描寫,不僅給文中的人和事提供了背景內(nèi)容,而且也奠定了這篇小說的悲涼基調(diào)。

運用這種方法寫景,要注意兩點:

一是要根據(jù)文中所寫的人和事選擇景物描寫的對象,以適應(yīng)內(nèi)容和情節(jié)展示的需要,也就是說,二者要密切配合,和諧一致。如《故鄉(xiāng)》的背景描寫,與文中所寫的人和事,與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感情色彩完全吻合。如果選擇春天回故鄉(xiāng),鳥語花香,陽光燦爛,這樣的景物顯然與文中的人和事不相吻合,甚至相悖,作為這篇文章的背景就不合適了。

二是要安排好寫景的詳略,根據(jù)文章主題和情節(jié)的需要,來考慮哪種景物要寫,哪種景物不要寫,哪種景物要詳寫,哪種景物略寫,要做到恰如其分。如《故鄉(xiāng)》的開頭所寫的景物有節(jié)令、天氣、風(fēng)、烏篷船、村子等,這些都是展示凄涼背景的典型材料,如果加進一兩句“雞犬相聞”或“孩童嬉戲”就與文章的背景不協(xié)調(diào)了。

12、渲染式景物描寫

渲染式景物描寫,就是通過一定的具體景物的描寫,來引起某些聯(lián)想,渲染一定的氣氛,以突出某種情況或現(xiàn)象,使讀者受到深刻感染。凡渲染的地方,應(yīng)是文脈進展的關(guān)鍵之處,如情節(jié)的逆轉(zhuǎn),人物的突變,氣氛的改換等地方,都可以運用渲染式景物描寫,以對所寫的人和事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這種景物的描寫具有明顯的鋪陳性,主要是對人物起鋪墊襯托的作用,對故事情節(jié)起豐富充實的作用,不是文中可有可無的點綴物。

請看王愿堅同志《七根火柴》中的一段渲染式的景物描寫:“盧進勇從樹叢里探出頭來,四下里望了望。整個草地都浸沉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看不見人影,聽不到人聲。被暴雨沖洗過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過似的,躺倒在爛泥里,連路也給遮沒了。天,還是陰沉沉的,偶爾還有幾顆冰雹落下來,打在那渾濁的綠色水面上,濺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惱地嘆了口氣。”

這段景物描寫,就具有明顯的渲染特點。它是通過盧進勇的視覺觀察來展示給讀者的,涉及到的景物有:樹叢、草地、雨霧、荒草、爛泥、陰天、冰雹、綠水、浪花等。給人的總體印象是:沒有人聲,沒有路徑,沒有盡頭。這是一幅荒無人煙、蒼茫無際、雨霧迷蒙的草地圖景,寫得十分詳盡,給盧進勇渲染和設(shè)置了艱難困苦的特定環(huán)境,襯托了此時此地這位長征戰(zhàn)士“苦惱”而無可奈何的心情。自然環(huán)境與人物心情及社會背景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產(chǎn)生了很好的渲染效果。

運用這種方法描寫景物,應(yīng)注意兩點:

一是要防止渲染過分而失度。渲染式景物描寫雖然是文章的有機部分,但它畢竟是次要的。因而在運用這種方法描寫景物時,要考慮詳略,注意分寸,該詳則詳,該略則略。即使詳寫的地方,也應(yīng)適度,不可臃腫堆砌而影響主題的表達。

二是要防止渲染失控而旁逸。渲染式景物描寫應(yīng)有節(jié)制,尤其是在寫哪些景物上,要全面考慮,精心安排。可是有的同學(xué)在運用這種方法描寫景物時,不注意選材,對那些感到寫得順手的景物,不考慮情由,不管主題和人物是否需要,就一股腦兒地寫下去,等到發(fā)覺不對時,已為時晚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8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34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27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5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dāng)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37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3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dāng)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5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4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dāng)?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625評論 1 332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4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3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5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dāng)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9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