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場分析法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guī)鞝柼?盧因提出一個心理學理論。因為庫爾特?盧因在群體動力學和行動研究法方面有著極深的研究和造詣,所以力場分析法當中帶有著明顯的群體動力學和行動研究法痕跡。因此,我們在學習和使用力場分析這個工具時候,不能忽視這個工具本身的心理學背景。
首先,力場分析是一個常用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同時又是一個教練工具。就力場分析本身來講,它具有心理學和教練術的雙重屬性。
庫爾特?盧因研究認為,任何事物都處在一對相反作用力之下,且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中推動事物發(fā)生變革的力量是驅動力,試圖保持原狀的力量就是制約力。他視將組織視為一個動態(tài)系統,而非靜止狀態(tài)。這一系統是處在驅動力和制約力作用的動態(tài)平衡當中。如果想要發(fā)生變革,驅動力必須超過制約力,從而打破平衡。
力場分析圖是建立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基礎上的一個圖表分析模型。這些力量包括: 組織成員、行為習慣、組織習俗及態(tài)度等。力場分析圖適用于各個不同層次的變革力量分析, 如個人、項目、組織、網絡等,能夠幫助識別出促進或阻礙變革的各項力量。
力場分析圖對教練來講,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能夠幫助被教練者直觀展現既定議題之下的力量之爭。通常,擬定的變革計劃總是位于力場圖的最上方。驅動力位于左欄,制約力則位于右欄,各力量作用方向均指向中間欄線。教練的過程中,需要對每個驅動力和制約力進行打分(打分按照1到10分,1分最低,10分最高),標明不同的驅動力和制約力的強弱,以便于使被教練者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同一個事物在遭受不同力量作用時所發(fā)生的相應變化。
其實不難發(fā)現,在九宮格、察覺日記等教練工具中都會涉及到現狀與目標、優(yōu)勢與劣勢的分析,那么力場分析在使用過程中和其他相關工具又有什么區(qū)別,需要注意什么?相信很多初學教練技術的伙伴也會存在這樣的疑惑。帶著這樣的疑惑,曾去請教陳序老師,他說:“不要拘泥于教練工具的模式。教練的使命是要幫助被教練者在行為上實現積極正向的、長期的、可衡量的改變,而這種改變不僅僅限于他們自己,還包括他們所處的團隊及環(huán)境。作為教練者不要過于關注于工具和工具之間的區(qū)別,或者什么時候適合何種工具,而應更多考慮當下你給被教練者制造出的感受,要多從對方角度出發(fā)”。
根據力場分析發(fā)現,如果想讓一個人發(fā)生行為的改變或者一個組織發(fā)生變革,那么對于人或組織而言,其驅動力都必須超過制約力,以打破原有的平衡,只有這樣改變或變革才會發(fā)生。
從教練技術的角度來看力場分析,其實可以應用在個人和組織兩個維度。就個人而言,應用力場分析是為讓個人行為發(fā)生改變。對組織來講,旨在促動組織變革。力場分析的流程步驟如下圖所示:
以個人為例,如何使用力場分析法。目標:自己是否可以成為一名掌握《五維教練領導力》的HR工作者。驅動力:很好的親和力,很強的溝通力,勇于創(chuàng)新,組織對人力資源管理更加重視,員工基本素質逐漸升級。制約力:過于親和不易梳理管理權威,老員工存在抵觸,高層給予的壓力增加。為了更加直觀呈現,可以將驅動力和制約力畫到力場分析圖表中,并對每種力量進行打分,當然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分數對每個力量進行排序。
將不同的驅動力和制約力進行標注之后,就會發(fā)現哪些力量是你具有的驅動力,哪些力量是有意識的希望能夠保持原狀而不發(fā)生改變或變革的。接著通過力量分析,就可以對行為改變或者組織變革的可能性做出評判,同時也可以分析不同力量的消長可能會帶來的影響。當改變某一驅動力或制約力時,有可能會對其他力量產生關聯影響,甚至產生新的力量。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們發(fā)現其實SWOT分析、六頂思考帽等,都暗藏著“力場”。力場分析不僅僅可以應用于組織,也適合實踐于個人,它有自己的應有步驟,應當步步引導。它不僅具有心理學和管理學的雙重特點,也是一套心靈引導和實戰(zhàn)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