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飯爺推薦了這本,趁著假期看了,看后也寫在這篇公號文里推薦過?
我們多數人都有個壞習慣:書看過就算,看了就忘。
現在改一下:把認為有用的寫下來,加深印象,分享給有緣人,順便看看有沒有什么可以運用到實際中的。
毛爺爺說過:“一切帶原則性的...規律,或...理論,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關于過去...經驗的總結。這些過去的...所留給我們的教訓,應該著重地學習它。這是一件事。然而還有一件事,即是從自己經驗中考證這些結論,吸收那些用得著的東西,拒絕那些用不著的東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東西。這后一件事是十分重要的,不這樣做,我們就不能指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中學習...一一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
以下“”引號中內容為《一個農民的億萬傳奇》書內原文,“注”后為讀后感。
1、“我正因為知道自己笨,才迫使自己提前準備、提前學習,從而養成了學習的習慣、養成了把事物研究透徹的習慣,這對我以后的生活、性格、處事、做生意、做投資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喜歡和老年人溝通,用心向他們學習,因為很多的人生經驗和生存技能是他們幾十年的生活感悟和成敗總結,是他們人生的精華所在。向老年人學習,不管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對年輕人來說都有莫大的幫助。對善于學習、善于吸取經驗的人來說,向老年人學習,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成長速度相對快一點,錯誤少犯一些。
默默地觀察、學習和模仿我所“仰慕”的大人們的言行舉止。比如,我留意他們見面第一句話怎么說的,“你們家的收成怎么樣啊?今年種了幾畝地啊?”,一聽到這些“有用”的開場白,我就暗暗記下,并告訴自己千萬別忘了,以后自己也可以用。就這樣我不斷學習、模仿,不斷體悟、提高,到了我成家立業的年紀時,似乎自然而然都能熟練應用了,村里人也都說我為人大方、處事貼切了。”
注:就像之前寫的有稍許閱歷后,突然有意識地尋找老年人所寫的文章來讀。現階段除了工作創收積攢本金準備買資產,學習經濟、歷史了解社會運行規律,提高寫作演講能力,學會經營人際關系就是最該做的事。這些就得靠提前準備,提前學習。尤其人際關系這塊,觀察模仿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佼佼者很關鍵。
2、“在同一個時代,對不同的人來說,機遇應是一樣的。只不過機遇只會讓懂得思考的人、善于總結的人、有準備的人、有行動的人抓取。當然,在市場的任何重大趨勢面前,回頭來看,大多數人總是錯的。比如大蒜在1~3塊錢一斤的時候,似乎大家都知道價格要怎么波動,都能把握,而它跌到5毛甚至2毛,然后要往5塊甚至10塊錢的方向漲的時候,又有幾個人知道呢?又有幾個人能把握呢?
一般農戶的想法都不符合哲學思想,如果養豬永遠虧錢,那么養豬的人就會絕跡,豬是靠人工飼養的,沒人養豬了,那豬豈不是也會絕跡?豬肉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人們的飲食習慣不可能短時間內有180度的轉彎,所以養豬永遠虧錢是絕對不可能的!是不符合邏輯的!是沒有道理的!
在一個完整的周期之中,物極必反的關鍵點是最有價值的一個點,抓住它,就是暴利。
當大家都轉到一個方向的時候,物極必反的時點就來了,這時也就是賺“大錢”的機會。
一個品種,如果供應者對價格的敏感度高,而需求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低,就更容易形成暴漲暴跌的價格走勢。
做任何生意、做任何事情,想要做得更好,選時選點的工夫必須要花下去,這往往是決定生意成敗的關鍵因素。期貨更是如此。
一個品種上漲或下跌,不是畫線畫出來的,而是其基本面供求力量推動的,供求力量的博弈和動態平衡的實現是價格運行的本源所在,全面深入研究供求關系就是期貨交易的成功路徑。期貨市場是人類的金融游戲,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存在于宇宙中,期貨市場的運行必然受宇宙規律的支配,明白了宇宙的核心規律便能解開期貨之謎。
低買高賣和認清對手這是商業法則中很關鍵的兩條。想賺錢,必須買得便宜。如果買不出利來,也就賣不出利。期貨的建倉、平倉也是如此,建倉的價位很重要,如果建倉價位不好,就堅持不了頭寸,很容易被洗出來,賺不了錢,更不用說賺大錢了。”
注:作者傅海棠老師是通過期貨從農民做到億萬身價的,但是經過我一番搜索,結論是“炒期貨嗎?傾家蕩產的那種。”期貨不是我們普通的仔可以碰的。但是這其中的思路很值得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多數人的判斷、選擇、行為往往是錯的。采用假設、極限、逼近、推理出自己的邏輯。供求關系是本質。
低價是護城河。就像買房,即使是同樣的買入價,如果換成低成本(低利率)資金。結果又不一樣,如基準利率打9折。擇時,超級重要。放松限購限貸降低首付成數基準利率讓上車的時候,人們因為冷清所以連車站都不去。等限購限貸提高利率各種政策頻出阻止往里沖的時候,人們卻群情激憤非要在高位,把車門都擠爆。真真是:群眾要為國家想,我不站崗誰站崗。怪誰?怪自己!不要在最熱的時候追高。曾經我以為要趁早,現在則是:早不如巧。擇時,這兩個字,是真金白銀換來的教訓。
低價、確定性、重倉。這七個字知難行易。要摸索啊,這也是不斷努力的方向。我是渣渣,不然也不會站在高高的山頂上。
低價、確定性才敢重倉。多低才叫低價?確定性又是什么意思?
之前Z哥的這個視頻也說的就是這句話的道理。推薦看看。
3、“散戶就像是市場中的魚,主力機構(莊家)就像是漁夫,市場則是大江大湖大海。某一條魚,漁夫可能一次網不到,兩次網不到,但次數多了就會網到;一條魚,小的時候不容易被網到,長得越大就越明顯,越容易被網到。
作為一條魚,雖然面對漁夫是弱小的,但在大江大湖大海中,漁夫也是弱小的,魚只要和大江大湖大海站在一邊,就不用怕漁夫。魚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斗不過漁夫,但在大風大浪中、在暴風驟雨下,如果配合天的動作,則可以打翻漁夫的船,把漁夫吃了。
因此,作為一條魚,要懂得看天,要知道什么時候是風平浪靜,那就不要出來和漁夫斗,更要知道什么時候有狂風暴雨,這個時候就可以順著“天意”出來覓食,不能猶豫,果斷出擊,吃掉其他的魚,甚至是把漁夫吃掉(如果某個漁夫在狂風暴雨中逆天而為,則必然會被掀翻在大江大湖大海中,成為其他漁夫或魚群的食物)。
能讓散戶賺大錢的行情,就是大漲大跌的行情,在震蕩市,散戶是弄不過主力的。因為在震蕩市,價格沒有明確的方向,漲一點或跌一點都是“合理的”,因此有資金實力、有信息優勢、有政策影響能力的主力機構能夠影響短時間價格的漲跌,而散戶則只能兩面吃巴掌。我覺得自己已經想明白了市場是什么、我自己在市場中算什么、市場的運行特征是怎樣的、各個品種的不同屬性是怎樣的、我自己的特征是怎樣的、我自己的優勢在哪里、我應該從什么角度哪些層面去分析市場/選擇品種/預判行情、在具體的操作中我應該注意什么、我應該怎么進場/怎么出場/怎么換倉、遇到大的機會應該怎么做、沒有大的機會又應該怎么做、有了盈利甚至有了大盈利的時候應該怎么做、沒有盈利應該怎么做、虧損了應該怎么做……而且經過多年的磨礪、無數次成敗得失的驗證、總結、去除、強化,自己已經完全具備了賺一筆大錢的所有要素,后續就看是否有行情配合,就看老天是否“眷顧”我。
事物往平衡發展是必然而不是偶然,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但任何事物追求平衡,往平衡點發展是必然現象而不是偶然現象。如果事物向平衡點發展只是偶然現象,那么任何事情都將不可預測。事物在某一個點、某一種狀態下,往一個方向發展,這是必然過程,任何事物想要長久,就必須保持相對平衡,不能總處在不平衡之中。一段時間不平衡了,必然要往一個方向發展乃至實現相對平衡。
物質還是那么多,突然多了這么多貨幣,后面不管是物價還是資產價格肯定上漲,不過是漲得快還是漲的慢,漲的順利還是漲的曲折的區別。”
注:普通人要清楚定位,能賺到的不過是大趨勢的錢。只有雞犬升天的市場,才可能分一杯羹。學習經濟歷史政治,就是為了看出趨勢。價值投資對普通人其實是沒太大的意義的,因為沒有內部消息,也沒能力做凈值調查。無非是憑著一個模糊的輪廓和感覺去下注。所以能下功夫的無非是及早獲知宏觀的、市場的趨勢,拿上門票,參加時代的狂歡。
4、“有些做期貨的朋友討厭假期,覺得假期停止交易后無所事事、非常無聊,或者覺得假期的持倉風險太大,而我則覺得假期是個資源。第一,假期可以讓我從交易的緊張情緒中緩解出來;第二,正確的單子經過假期的孵化,往往會以跳空的方式賺取利潤(賺錢更快);第三,假期也給了我更多的時間去實地考察,進一步了解一個品種的供求關系,以及影響供求的各個因素的“度”到底是多少。
很多人做期貨(包括我自己做期貨的頭幾年),看盤的時候很有精神,聊起行情來很有精神,可是實地去考察、驗證卻不愿意,似乎出去考察是很累人的事,而看著K線則是很輕松的事。如果不出去實地考察,那么對行情的任何想法都只是空想,成功需要想象,但如果只有想象,那便是空想、假想、幻想,最終成功是靠干出來的。
看上去出去考察會比較累,但這一付出,可能會有百倍甚至千倍萬倍的收獲。
在辦公室里想著漲或者跌,對錯不好界定,在辦公室里想著一個因素重要或不重要,那也只是自己想想而已,度很難把握。“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發生了,“可能”發生的事情沒發生,其結果常常事與愿違。只有出去實地考察了,才會有直觀的感受,才能提高準確率,才能測量重要度。
要了解真實情況,要么自己去實地考察,如果無法實地考察,則要有真實可信的信息渠道,而面對龐雜的媒體信息和市場消息時,一定要有相當強的辨別力,心里要有數,要知道哪一個信息的可靠度高,哪一個信息是不能聽的。如果對信息有懷疑,則要想辦法核實。”
注:“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啥叫調查?看傅海棠老師買棉花期貨那一部分就會明白,要到群眾中去,到廣大的中華大地上去,社會人的調查方式真是吊打紙上談兵的學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