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思維》第三部分 整理你的人際關系
因為人際關系問題是人們生活中不快樂的主要原因。
我們在腦內不斷重復那些不愉快的對話,或因為一個輕蔑的眼神悶悶不樂幾個小時,又或者因遠離朋友和愛人而感到孤單、寂寞、不被關愛。這些都讓我們感到不開心。
我們常常在心理編造一些虛假的有關他人的描述,并把這些不一定真實的想法和行為強行貼成他人的標簽,盡管這會讓我們感到非常痛苦。
當然,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人不可能完全沒有誤解。然而,如果你發現大多數的交流讓你感到筋疲力盡,那么恐怕是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此時你應該尋找改善這些關系的方法,或者將某些人從你的生活中請出去。
(人際關系是我們獲得幸福感,存在感,價值感的重要途徑,身邊有好朋友的話,必要的時候會給你鼓勵,難過的時候會給你安慰,心情不好的時候會聽你傾訴,讓我們覺得我們不是一個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我們的支柱,給我們力量。的確,也是由于人際關系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所以當對方對我們發脾氣,與我們有分歧的時候,我們也很容易就情緒化,變得沒有理性,讓我們覺得不開心甚至是痛苦。)
雖然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人是精神痛苦的根源,但親密關系仍然是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于長期的幸福,所以我們要更加關注它。
精神病學家、哈佛醫學院教授羅伯特·瓦爾丁格(Robert Waldinger)近期主持這項研究,他表明這項長期研究的結果是明確的:“親密關系與社交會讓你健康而快樂。這是基礎。太過于關注成就或不太關心人際關系的人都不怎么快樂。基本上來說,人類就是建立在人脈關系上的。”
無論是擁有一個浪漫的伴侶或者一個知心的朋友,還是互相關愛的家庭成員,甚至是聊得來的同事,高質量的關系都會涉及以下幾點:
·優先級很高
·溝通順暢
·有健康的沖突處理方式
·相互信任和尊重
·共同的興趣
·某種程度上的親密行為(情感上的或理智層面的)
·接納與寬容
·身體接觸(個人關系上)
我們最感興趣的是,如何積極主動地選擇我們生活中的人,以及如何與他們交往。創造、維持和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我們心靈的安寧與幸福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改善人際關系策略一:活在當下
學會共情地傾聽
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在對話的時候,并不仔細聽別人在講些什么?
對許多人來說,關注別人在說什么是很難的。因為我們的腦海里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想法。通常來說,在別人講話的時候,我們更關注的是那些和我們的生活、煩惱相關的部分,或者我們通常都在想著接下來自己要說些什么。
同理心傾聽(empathic listening),或稱主動傾聽(active listening),是一種擺脫你腦中紛擾的思緒,不帶評判地去傾聽他人的意愿。同理心是這一過程的重點,這能讓說話的一方感到安全、肯定、被理解。
同理心傾聽不是傳統意義上對話的一部分。它沒有取舍、分享和競爭。同理心傾聽是關于另一個人的,是去傾聽他們想說什么,沒說什么,情緒里包含什么。
(同理心就是認同接受對方的感受,嘗試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去感受,重視對方的情緒和感受,并對其表示理解,讓對方感到被理解,被傾聽。)
用心說話
消極思維會對你的人際關系質量產生破壞性的影響。如果你的語言充滿了可怕的評論、自我譴責、對他人的貶損或對自我的憐憫,沒什么比這些更能說明你是一個消極的人了。
總而言之,沖突和消極總是會讓朋友遠離自己,所以要學會用積極替換消極。
你要控制自己,不要簡單直接地對別人的話或行為做出反應。花點時間來仔細斟酌你要說些什么,說話的方式需要包含愛意、同理心和尊重。你可以試著用一種平靜的、沒有威脅的語調說話,即使對方是在生氣或者激動的情況下,也會產生很大的正面影響。
(要努力做一個積極一點的人,說話也是,這樣大家也才會多想跟你說話,如果說的都是一些喪氣消極的話,大家可能都不會愿意和你一起)
愛的冥想
停止抱怨他人
“不用因那些我們不曾擁有的天賦而痛苦,因為我們仍可以選擇在能力范圍的領域里做到最好。”
——B. J. 理查森(B.J. Richardson)
拿我們不擅長的方面和其他人比較,是讓人感到痛苦的一個主要原因。
總是和他人去比較成就、財產、性格,并從中感到挫敗和痛苦,變得對他人充滿敵意,那些潛在的對比讓我們受益匪淺的人際關系就是這樣被我們提前瓦解的。
比較所帶來的負面情緒不僅僅會破壞你內心的平靜,還會破壞你的人際關系。你越和他人比較,就越會覺得“自己無能,他人不好”。比較帶來的羨慕、嫉妒、羞愧、內疚、尷尬、自卑、怨恨、憤怒,這些都不是能夠讓你變得在人際關系中更吸引他人的特質。
以下這三個簡單的小練習,可以幫助你改變常與他人比較的習慣。
練習一:徹底的自我接納
不論你怎么比較、煩躁、思考,都不會改變此時此刻的你自己。你是誰,你的長相,你的成就,你所擁有的一切,就是你此刻所擁有的一切,或至少是今天為止所擁有的一切。
與其抗拒,不如擁抱自己,接納自己,并告訴自己,此刻的你其實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你。當你能夠做到徹底的自我接納,這一瞬間,你獲得的是解放與對自我的掌控。
練習二:改變你所能改變的
練習三: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比較蒙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看不到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我們太過于關注他人所擁有而我們所沒有的事物,我們忽視了身邊值得感激的一切。
(我們很容易拿自己和別人去比較,尤其是生活在周圍的人,看著她們比自己漂亮,比自己厲害,比自己能干,很容易會產生嫉妒心,覺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會……但是與其總拿自己和別人去比較,我們還不如多多去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看到自己的優勢,多看看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不要總是盯著自己的短板,這樣我們會更加自信一些。比來比去,總會有人比你好,比你厲害,比你能干,比你漂亮。我們目前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一路走來所形成的,很多事情也不是我們可以控制得住的,現在擁有的所有也很值得我們去感激,感恩。可能是爸爸媽媽給的在離別的車站塞給你生活費,也可能是朋友送的一份小小禮物,又或者是奶奶特意為你做的一瓶辣醬……)
改善人際關系策略二:放下過去的痛苦回憶
你總是重復地回想那段令你不快或感傷的對話;你總是想著那段破裂的關系或失去的愛情;你總是會對許多人表現出思念或傷感,比如你那長大成人后離家獨立的孩子,你那離開你去了遠方的朋友,或你那不再有聯系的兄弟姐妹。
或許你所經歷的人際關系上的疼痛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你內心的傷口從來沒有能夠痊愈。這傷痛繼續干擾著你的生活、干擾你的思想。回想這些記憶,總會觸發那些未能徹底解決的憤怒、羞愧、恐懼和悲傷。
人際關系對我們來說太過重要,所以那些已經是過去時的人和感情仍會以周、月甚至年為單位來傷害我們,這一點也不奇怪。你無數次在腦內重復播放那些回憶片段,以至于自己都開始認同它們了。緊抓住過去不放讓你背負著沉重的精神包袱,它讓你的能量枯竭,讓你內在的平靜消耗殆盡。
辦法:
解決你能夠解決的問題:
重新審視過去:
有時候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主動原諒
過去的那個人可能從未向你道過歉,但無論如何,先原諒他。你不必親自出面去向他們表達你的原諒,你只需要讓你的內心與大腦接受這種原諒。
緊緊抓住憤怒和痛苦不放,只會讓痛苦和憤怒延長。
這些憤恨是一種慢性且令人感到虛弱的負能量,如果你允許它們繼續在你的大腦中占據一席之地,你將慢慢地喪失自信心。而如果你放開它們,你將擁有更多的內心平靜。
戴爾(Dyer)博士說:“你的生活就像一場有著好幾幕的戲劇,其中有些角色戲份多,有些戲份少。有些演惡棍,有些演好人。但他們都很重要,不然就不會在戲劇中登場了。讓我們接受他們,然后讓下一幕開演。”
(每一段經歷或者回憶都是一段風景,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讓我們悲傷的記憶,可以塵封在心里;過去的情感經歷也可以收藏在回憶里,偶爾回想起來可能會覺得自己很傻逼又或者是當初那段甜蜜……)
改善人際關系策略三:同伴侶一起練習正念
有你的配偶或情侶的幫助,你將有機會獲得極大的情感上的個人成長,尤其是當你認為你的伴侶能夠在你的生命中教會你一些重要的東西的時候。通過這段關系,你將學會如何變得更加具有同理心,更能夠享受當下。
諷刺的是,愛情關系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挑戰,它帶來大量的雜念和痛苦。在愛情關系中,練習正念將幫助你強化你的親密關系,同時減少你生活中的壓力和焦慮。
如果你能夠避免直接情緒化地對你的伴侶的行為做出反應,你將感到更加集中、平靜,感覺自己能夠用一種充滿愛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種能力將幫助你節省那些經年累月消耗掉的情緒能量。
做出承諾
正念會提高你和伴侶之間的關系質量,帶著這種信念,對自己做出承諾:我一定會每天都進行正念練習,并養成習慣。
如果多年來你一直都是以一種條件反射的方式來處理你和你伴侶之間的關系,你可能會需要多花一些時間來改變你和他人互動的方式。
在你每天清晨醒來能第一眼看到的地方,貼一張便簽,寫下提醒自己的話,讓自己記得和伴侶交流的時候,要注意就事論事。
(相互交流交往的時候,注意就事論事也是避免爭吵一個好辦法,男生一般比較理性,喜歡就事論事,但是女生一般都比較感性,潛意識會感情用事,就事論事的話女生在感情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心和難過)
傳達你的決心
你可以這樣開始你們的交談:“我決定在我與你的關系中,試著變得更善解人意、就事論事。我想這樣會讓我們更加親密,處理我們之間的差異時,也能用一種沒有憤怒和傷害的方式和平地解決。
有感情地陪伴
有感情地陪伴意味著在對話中,與你的伴侶充分保持協調。如果你的伴侶感到痛苦,你需要做的是接納他的痛苦,并表達你的共情。
不帶防御的傾聽
當你和你的伴侶發生沖突,情緒激動將要吵架的時候,記住,做到不帶防御地傾聽。注意你應對沖突時自然而然所產生的反應,給這些情緒命名,并意識到它們已經被觸發了。但這個時候不要讓這些情緒隨意地發泄,嘗試把你的注意力重新集中于你伴侶說的話上。記住,你伴侶的感受和你的同樣重要。
從沖突中學習
之前提到,如果你能夠小心地處理,你的愛情關系將成為個人成長的實驗室。沖突雖然是令人不快的,但它為學習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與其咀嚼沖突后帶來的苦澀憤怒,不如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有沒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我并非完全正確?
·伴侶的觀點,某種程度上是否是對的?
·在親密關系中,我是否是那個我想成為的我?
·我從這段沖突中學習到了什么?
·隱藏在我反應背后的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什么?
·受傷的感覺是如何阻礙我的成長的?
·通過這次交流,我希望如何改變?
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將治愈你的創傷,并提升你對自我的認識。讓你能夠擺脫讓你煩躁不安的內心“評論家”,獲得內心的平靜。
改善人際關系策略四:離開讓你痛苦的人
你可以參考下面這種表達方式:“我需要從我們的友誼當中離開休息一下。我覺得我們步調不一致,并且這讓我感到痛苦。我在乎你,但我需要離開。而我不想一聲不吭地就離你而去。”
接受這個漫長的過程
對于某些關系來說,放手是慢慢地后退。伴隨著和解,指向一個永恒的結局。
有時,內疚、困惑、孤獨會讓你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你需要反復去確認這段關系,來鞏固你結束它的決心。
你要知道,和曾經的至親至愛訣別,是很難不產生痛苦的。但如果這對你來說是最好的路,給自己點時間,允許自己慢慢地去完成它。
允許自己感到悲傷
親密關系的結束是令人痛苦的。是的,你可能會感到寬慰,因為你不再需要去處理這段關系中的困難。你可能擁有更多的情緒能量、更少的挫敗沮喪。然而,悲傷卻會在我們最意想不到的時候悄悄向我們襲來。任何關系的結束,都會造成大量的創傷,而這些創傷需要時間來治愈。
不要試圖說服自己不要悲傷,也不要因為你的悲傷而感到困惑,反而去懷疑你的決定。如果你把悲傷視為放手過程中正常的一部分,它會更快地過去,讓你重新獲得心靈的平靜,重拾那些在不良關系中被削弱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