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五年前寫了這本《低風險創業》,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不要賣房創業,不要借錢創業,甚至一開始不要辭職創業!在這五年時間里,我收到無數讀者的反饋。最常見的開場白就是“如果我當年讀了這本書,就不至于……”很多人對創業有著刻板的錯誤認知,比如“一定要有個辦公場所”“一定要先雇幾個人”“一定要買輛二手豪華車”“一定要拿到風險投資”……我把這些統稱為“太講究創業的姿勢”。創業不需要姿勢,創業需要的是一個真正的社會問題和你對這個問題的熱愛。
>> 風險是我們的朋友,因為風險意味著變化,我們所要做的是控制風險。
>> 賣房創業、借錢創業、急速擴張、瘋狂貸款,這些都是傲慢的錯誤,也就是高風險創業的原因。
我一直強調低風險創業,在崗創業就是一種很好的低風險創業方式。不用賣房賣車,通過跟公司合作,也能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
這個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是因為解決了一個巨大的矛盾才有所成就。
現在開始,傾聽身邊那些抱怨的聲音,從這些聲音中找到客戶真正需要的點,然后著手解決。低風險創業,有時就是這樣簡簡單單地開始的。
驗證的最好方法是“賣”,而不是“問”。在這個世界上,想當創業導師的人太多了,他們都能對你的創業思路指點一二,但如果讓他們掏出真金白銀來支持你,他們就會認真地考慮是否值得。所以,價值假設最好的驗證方法就是收費。
你想要嘗試你的想法時,風險最小的方式是在開始時不要投太多錢,而是先做一個簡單的原型,也就是最小化可行性產品,然后通過測試,收集用戶的反饋,快速迭代,不斷修正產品,最終適應市場的需求。MVP有兩個關鍵點,分別是最小化和可行性,讓我分而論之。
當我創辦樊登讀書時,一分錢都沒有投,我不需要創業的姿勢。我在北京沒有辦公室,就在我家樓下的咖啡館辦公,每次花20多塊錢,水電費都不用交,誰要是來拜訪我還得自己買單。
脆弱和反脆弱的最大區別就在于你有沒有可選性。只要有選擇的余地,就會具備反脆弱的能力;一旦失去選擇權,你的公司就是一家十分脆弱的公司。
大家應該都見過杠鈴,兩頭粗,中間細。所謂“杠鈴式配置”,指的是創業者需要學會做多手準備,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資源,在杠鈴的兩頭都要有儲備,為自己留下充足的選擇權,而不是一條路走到黑,在一棵樹上吊死。
孔子從來沒有將自己僅僅當作一名官員,他選擇的人生道路是“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如果整體大環境良好,國家非常興盛,他就出來當官;如果大環境不好,國家混亂,他就“卷而懷之”,回家當個老師,教大家研究《周易》和《詩經》。
當官和教書,就是孔子為自己設置的杠鈴兩端。邦有道時就當官,邦無道時就教書,選擇權時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能力陷阱】
在生活或工作中,大多數人都樂于去做那些自己擅長的事,一方面因為駕輕就熟,不容易出問題,而另一方面則因為更容易獲得成就感。這是一個正向循環,因為你做的次數多,所以你更擅長;因為你更擅長,所以你就更愿意去做。埃米尼亞·伊貝拉將這種現象稱為能力陷阱。
或許是受“不熟不做”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律師出身的創業者一輩子多次創業都會圍繞律師這個行業打轉,開了一個又一個律師事務所。你問他原因,他會理直氣壯地反問你:“我就是個律師,只會打官司,不開律師事務所做什么?”
律師事務所本身無所謂好與不好,但它限制了你創業的可能性,因此你不會去追趕移動互聯網的腳步,不會去做電子商務或其他業務,你會覺得這些并不屬于自己擅長的領域,自己并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同樣的道理,很多會計師創業就是開一個又一個會計師事務所,廚師創業就會開一家又一家飯店。更有甚者,川菜廚師開的永遠是川菜館,碰也不碰其他菜系……
聽起來是不是挺可怕?這種能力陷阱嚴重地束縛了創業者的想象力,限制了他們的選擇權,讓他們永遠局限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無法從社會問題出發去解決問題,其抗風險能力極差。陷入能力陷阱的創業者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才能將自己最擅長的生意做得更大、更多,在面對風險時完全沒有博弈能力。于是,他們會變成一個故步自封的人,總是擔心自己的生意不安全。
【資源陷阱】
資源陷阱是和能力陷阱相對的一個概念。陷入資源陷阱的創業者就像發射火箭一樣,過于看重資源的作用,創業前一定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人力、空間和資金等資源,選擇一個良辰吉日點火升空,結果呢?除了少數幸運兒,絕大多數都是壯志未酬淚滿襟。我自己也是資源陷阱的受害者之一。
生物態管理和機械態管理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將整個母系統視為大自然,而不是一部機器,將每一個子系統都視為一個生命體,而不是機器中的一個零件。
平心而論,當你將員工真正看作一個生命體時,或者更具體一點,他就是你的親弟弟,請問你是否忍心一個月就給他發固定的工資,讓他老老實實這一輩子跟著你,其他想法都不要有?只靠固定的工資,這位員工肯定沒辦法買房和買稍微好一點的車,無法讓孩子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但凡家人生一場大病,還有很大的可能會出現經濟困難。
如果真是你的親弟弟,你肯定不希望他過這樣看似“穩定”,實則脆弱的人生。但很多創業者正是如此對待自己的員工的。一旦員工打算辭職,還會說這人不踏實、沒道德,背叛了他。原因何在?可能因為地區、行業差異,也可能因為現金流匱乏,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在這些創業者的頭腦中并沒有生物態管理的思維。他們并不認為母系統是大自然,沒有意識到每個子系統都是大自然里的一棵樹,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他們只將自己看成一名伐木工人,任意砍伐樹木的枝干,將其修剪成自己需要的樣子,并壓榨員工的剩余價值。
如果你能夠這樣對待離職的員工,那么團隊中現有的員工也會更加努力。因為他們知道,你并不只是利用他們而已,你是真的在為他們的未來著想。更有甚者,如果有員工想要創業,你還可以投資他,成為他的天使投資人,這是最靠譜的一種投資方式。
其實,無論員工離職后是去其他公司上班,還是投身創業,你都可以跟他形成很好的聯盟關系。這樣一來,你的人脈資源就會變得越來越多,團隊的反脆弱性也會越來越強,最終成為一個堅不可摧且無堅不摧的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