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救駕
圍城在繼續,可對于逐漸低落的士氣朱溫不能坐視不管。兵法云:以正治軍、以奇制勝,奇就是詐。一個巨大的陰謀正在醞釀。
天復二年(902年)九月底,朱溫又一次撤圍。
早在撤圍前幾天,梁軍的大營時常傳來吶喊吆喝的聲音,大白天的應該不是什么篝火晚會,難道是兵變?同樣離奇的還有幾個逃跑跑錯方向的逃兵,大刑伺候過后,他們眾口一致的說是梁軍內訌,軍士嘩變在即才當逃兵的。
還有一個奇怪的地方就是,朱溫這次撤軍很低調,完全沒有任何跡象,跟上次風風火火完全不一樣。
怪哉,怪哉!
難道朱溫有什么陰謀?上次李克用圍魏救趙,撤軍沒撈著什么好處的李茂貞不想再次錯失良機,他準備孤注一擲!
大軍剛剛撤走,李茂貞的岐軍就悄悄出城,尾隨其后。不過這一切都在朱溫的眼里,李茂貞你小子的末日到了。李茂貞還蒙在鼓里尾隨的時候,已經不知不覺的落入朱溫的伏擊圈,早已饑渴難耐的梁軍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大好機會,開始吧。
李茂貞被打得落花流水,倉皇逃回城中,這一仗李茂貞元氣大傷,朱溫這廝太過狡猾,這都是什么邏輯啊。
原來,撤圍前的吶喊聲是故意讓軍士喊的,偽裝成嘩變的樣子,逃兵是幾個死士自愿請命的,至于低調撤軍,是為了迷惑李茂貞的判斷,誘他上鉤的。不得不說,李茂貞傷心透了,不帶這么玩的,組團忽悠啊。
更可氣的后邊,這會李茂貞更是傷透了心。興元(陜西漢中)丟了!
怎么回事?
原來一直口口聲聲說蜀道難的王建在觀望李茂貞這場敗仗之后,趁機攻占了興元,這樣的隊友簡直比對手還氣人,李茂貞恨不得馬上提兵去滅了王建??伤羞@個能耐嗎?人家朱溫的大軍還在圍城呢?
忍,李茂貞只能忍。
還有一件更緊迫的事情需要解決。吃的問題。被為了一年多,城中的存糧已經吃完,百姓們甚至已經在易子相食,城中狗肉的價格飆升,吃人的事件一件接一件的傳來。有些作坊私底下已經做起來了賣人肉的生意,大發國難財。
昭宗除了人肉沒吃估計啥都吃過了,現如今每天就靠著磨寫麥麩充饑,早已餓的頭暈眼花,再這樣下去,城防也是不攻自破。
李茂貞決定投降,朱溫的條件很簡單:交出昭宗,送他回京,把劫持皇帝的宦官的人頭一律給送過來,此事作罷。
李茂貞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那就按朱溫說的做吧。天復三年(903年)正月,韓全誨等幾十個宦官被梟首,昭宗被安安全全送出城,李茂貞向朱溫投降。
接下來又上演了一場史詩般的大戲,朱溫又一次展示了自己“影帝”的絕技。
朱溫抱住昭宗的腿開始“痛哭”,哭得比死了親爹還要傷心,跪在昭宗面前檢討自己的錯誤,說自己救駕來遲,讓昭宗受苦等等沒用的廢話。哭完鬧完趕緊讓人送上剛剛熬好的鮮美的雞湯,還有大餅。餓極了的昭宗顧不得什么體面,狼吞虎咽吃起來。
有人建言說,應該送些金銀綢緞,玉石瑪瑙等珍寶給昭宗進獻,被朱溫斷然拒絕,并嚴重鄙視了那人的智商?,F在這種情形一碗鮮美的雞湯配上大餅,完全勝過萬貫家財。
戲還沒有演完,回京的車駕起行,誰曾想昭宗專車的馬居然是朱溫牽著!牽馬墜蹬這種差事有專人負責料理,哪輪得著他這個梁王來干?為什么呢?理由只有一個:演戲給昭宗看,目的就是為了讓他放松對自己的猜忌和懷疑,尊崇皇室更能贏得天下民心。
有演戲的,當然也得有看戲的,梁軍將領覺得差不多了,就來勸朱溫上馬休息,朱溫不同意,繼續牽馬。還有一個人也在看戲,昭宗。朱溫的戲不正是演給他看的嗎?昭宗不能視而不見,流著淚出來勸朱溫上馬吧,愛卿的忠心可昭日月(差不多就行了,再裝就沒意思了,還得讓朕陪你演戲),趕快上馬休息,不然朕心不安啊。朱溫這才“勉強”同意。
回到長安,朱溫干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是昭宗努力多年想干而干不了的,誅滅宦官,除了少數年輕的打掃衛生的宦官,其余一律斬首,共計五百余人,哀嚎遍及皇宮,連昭宗都沒想到,這群禍患了唐朝上百年的閹人隊伍最終死在了一個碭山無賴手中。
第二件是朱溫率大軍離開長安,回到駐地汴州,很多人認為朱溫會就此占據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朱溫就是朱溫,現在的時機不到,他不會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想要推翻大唐朝廷得慢慢來。
從某種意義上講,朱溫離開長安讓昭宗懸著的心放松了許多,一山不容二虎,留在長安,是皇帝說了算還是他朱溫說了算呢?遇到這事太尷尬,不如暫回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