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醫生帶著兩個孩子和新出生的寶寶,到哈佛大學留學。居然順利完成了學業,期間還生了第四個娃,回國后又生了第五個孩子。
這本書分享了她的這段從申請哈佛入學開始到完成學業回國后的經歷和思索。看完很受啟發和鼓舞,其中有些觀念,確實是讓我覺得顛覆。總的來說,她就是典型的目標導向,設定了目標就開始行動,在行動的過程中求助和專注,最終收獲沉甸甸的果實。
收獲一,對待機會:沒有時間,也許正是開始做什么的機會。反之,時間太多卻什么也做不成。有期限才會加速。
收獲二,對待時間:無法改變時間的長度,卻能改變它的質量。盡可能提高時間密度,也就是提高一分鐘的精度,善用一分鐘。不要忽視專心的一分鐘力量,集腋成裘。不要被時間管理的所框定,而是賦予一分鐘以新的價值,從而改變積累了多個一分鐘的一天,一年,一生。
要縮短進入專注狀態的助跑時間,快速進入狀態。(再次說明簡單生活的重要性)
收獲三,對待自己:有自己的專屬時間,做有益于自身的事情,內心獲得滿足,可以以更廣闊的心態對待孩子們。忽然我才明白,我們常常說的愛自己,那就是在特定時間和空間給予完全屬于自己的場域。這才是真正愛自己的方式。比如作者選擇了凌晨三點起床,三點到六點為專屬于自己的時間。(早起真的很重要,但輔之于就是決斷地去早睡。)
最重要的收獲:
吉田先前是一個按部就班被生活牽著鼻子走的人,當忽然有一天她覺得不對勁,想改變自己,不想就這么下去,忽然涌動起留學的愿望。而這么一來似乎生活的一切抱怨、沮喪忽然迎面而解。
“正是快要被工作和家庭這兩個重任壓垮了,有時才會因為資格考試、外語學習、運動所產生的愉悅感或充實感而獲得解脫。
正因為有不得不做的事情,才會因為想做的事情而獲得解放;而正因為熱衷于想做的事情,才會感到不得不做的事情的辛苦,其實是微不足道的。兩者彼此促進,動力不斷增強。
因此,我認為,一個人還是擁有多個世界才能進一步拓展自身的空間,并能增加自己變得輕松愉快的機會。”
之所以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收獲,是覺得感同身受。曾經這幾年,身體不對勁,工作也不對勁,總是想好好休息與調整,總是不能如愿。每天總是被生活的各種瑣事推著走,到點了上班,到點了下班,到點了洗澡,到點了睡覺。是很忙碌,但是確實是被大塊安排好的時間去見縫插針做自己真正覺得有意義的事。但是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因為想要什么去安排時間?卻沒有真正思考過,日子就這么一天天糊涂疲憊地過著。
終于明白,既然都是辛苦,那我不如主動出擊,主動追求。變被動承受為主動創造。
現在才明白,當你大膽地追求詩和遠方之時,生活的茍且都變的微不足道。
有了這樣的目標導向思維,鼓勵大膽追求的好處和大原則后,在實施過程中,吉田也給了建議:
一、亂成一團是理所當然,鼓勵大家不要被思維束縛,不要過于追求完美。也就是在不影響大目標的前提下,各類事項期待值要適當降低,要接受。比如,作者兩個小時的讀書會只能去四十分鐘,她也就去了,她認為時間短也有它的收獲,比不去的強。標準不在于高低,在于是否適合自己,是否是自己的規則!
二、條件不成熟也要立刻行動,人生只有做和不做;樂觀的心態去看問題,想做就一定有時間有辦法,戴上只能看見我能行的眼鏡。同時不要拘泥一次做好一次完成,小規模也可以,重要的是堅持。
三、比時間和金錢更重要的是心情的掌控。接觸正能量,鼓舞自己;用大大的醒目紅勾給自己完成事項點贊,成果以看得見的形式來展現,用明顯的看得見進步來激勵自己。把激勵的詞句放在身上有時間就讀一讀。我們常受到的干擾,經常不是大問題而是小忍耐。這個體會很深。要及時清理所謂小事或忍耐的事,不讓它未來消耗更多能量。
四、制訂使時間價值最大化的計劃,確保用于大石頭的時間,擠出時間做什么比怎么擠時間更重要!(這很重要)
五、借助他人的力量,包括花錢買時間。人類本來就是喜歡幫助他人的生物,發出求助的聲音。同時,向幫助過自己的人具體地表達出來感謝的心情。
縱觀全書,作者使用時間尤其是零碎時間的態度令人贊嘆。當然,我覺得很重要的前提是人生的愿力,如何使用時間是在于目標或者說愿望的統領下的“術”。想想自己帶孩子過于強調孩子的行為,卻不知道怎么去啟發和幫助他達成心愿,很是慚愧。
再次,也感受到,心有多大,舞臺也才能有多大。作者的發心廣闊很是重要,也許一開始她想留學的目的只是為了成就自我的夢想,但慢慢地她的愿心愈來愈大。她自己回顧到,留學前的她不管怎樣都特別想獲得周圍的認可,最終都是想讓人覺得“我”是在做一份了不起的工作。留學后,她常記起哈佛教授常常說的一句話:“你們是成為全球型領導者的人才,要改變這個社會。”她的愿望,就是要讓母子都幸福,在她死去時候,這個世界變得比自己出生前的更好,Make a difference 。我想這才是使她不斷前行保持謙虛的真正所在。就如大乘佛教倡導的利他,渺小的我們,如果只注重今生,只看到自己,會遭遇更多的痛苦。而反之,想脫離輪回和痛苦,利他是唯一的行徑。相應地還可能隨之而來的世間法成就,當然這不是目的。
而且作者對待他人的思維也很值得借鑒。比如說到做家務的分擔,她不是去期望先生承擔50%的家務,而是尋求家政人員的幫助,把自己和先生的家務都降低。再次提醒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有很多種,在抱怨他人的時候不如多想想解決的辦法。
作者還提出了一些關于集中注意力的辦法:
用時間、地點、伙伴三要素來加速達標。“只有現在、只有這里”,正是集中精神做事的關鍵。用一些束縛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確實我發現,園嶺中學的空地、金老師及拳友們可以讓我繼續太極;佛堂、金剛道友可以讓我一起精進修行。因此,地點、伙伴往往是幫助自己達成目標的助力。
集中注意力前,要先會利用專注前的時間。在專注前做一些儀式或者深呼吸,會幫助我們專注。或者,把細微的干擾寫在小本子上。
關于不要放棄:
重要的想法是,中斷著做也是理所當然的,只要取得一點點進展也好。
關于同時間進行多種事情:
因為同時進行兩件、三件事情,不同的事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補充,擴大了自己的視野。而且,最重要的是,應對這些問題時,人們自身將獲得能力,會在某些方面頓時開悟,又會在某些方面變得更加大膽。作者如是說。
關于實現夢想與撫養孩子:一旦孩子增加,孩子之間會互相照顧,漸漸地不需要家長去操心。每當家里多一個成員,就會變得更加熱鬧,會增加一位具有新的個性獨特的家庭角色,整個家庭會變得越來越開心。
之所以有作者這樣的女子,其實是受了爸爸的影響,在作者小時候,她的爸爸就是邊疊著尿布邊讀著旁邊地板的論文,以及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來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勵。,使得她成為一個敢于前行,善良可愛的女子!
向這樣有意思的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