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用滴滴,漸漸成了一種習慣,但是從今天開始,我要改掉這個壞習慣了。
昨天下午的時候,有急事打車,習慣性地打開了滴滴,叫了輛快車,但不幸的是,手機關機了,凍的(順便黑下iphone)。我天真地以為司機會到達我定位的地點,然后我上車之后緩一下就能開機了,一切恢復正常。
我記得手機地圖上的距離也就幾百米,轉彎過個紅綠燈就到,可愣是等了十幾分鐘那倆車也沒來(我記住了 車牌號)。
想想算了吧,回去給手機充個電,今天就不去了,留在宿舍看電影也不錯!可我剛回到宿舍,開了機,立馬就接到滴滴司機的電話,告訴我車已經到樓下了,讓我趕緊下來。我想這是天意啊,天意不可違,那就去吧!
然而等我到了樓下,我發現并沒有那輛掛著“冀”車牌的車,我就納悶了,不是說已經到指定地點了么?麻溜兒的打個電話問問吧,結果你猜怎么著?司機說,因為我電話關機,訂單已經取消了,然后他就走了,實在對不起!
我對著電話,輕輕地說了聲沒關系,沒錯,我沒有罵街,也沒有抓狂,只是說了聲沒關系!反正,今天這場去滴滴公司的面試我也不太想去!
以前用滴滴、uber等打車軟件,感覺還是蠻好用的!總的來說呢,打車軟件就解決了兩個問題:打的難,打的貴。但是現在滴滴、快的、uber合并之后,真的是打滴難,打滴貴了!
先說說這打滴難!打滴難么?不是拿出手機,打開滴滴,定個位、選個車就行了么?so easy啊!是,叫輛車是不難,可那輛車來到你面前可能就比登天還難了!
你打個出租車,可能招手十分鐘沒停下來一輛,但只要它停下一輛,你上車就能走;但你要是叫個滴滴,可能叫車就是幾秒鐘的事,但是有可能十幾分鐘都不來,特別要是遇到個外地車,你倆可能相隔一條馬路但十幾分鐘見不到面。你說誰打車不著急,可你越急越不來,打電話催吧,有的時候對方脾氣還不好,特別是遇到個外地口音的,聽都聽不懂,就別說交流了。取消訂單吧,還要交一筆錢,你說憋氣不?白等了十幾分鐘沒有車,還得交一筆錢,雖說不多吧,但是心里不舒服啊!心里不舒服,你想投訴吧,可你投訴又有什么用呢?那都是私家車,也不歸滴滴公司管啊,你能怎么樣?
叫滴滴為什么這么難?要我說就兩點,一個是外地司機太多,另一個是滴滴公司人太少!
雖說北京現在搖號難,京牌難弄,開個外地車在北京跑也有情可原。但是你不認識路,為什么要出來接單呢?難道就隔條馬路,你都不知道我在哪兒的情況,要讓地圖背鍋么?親身經歷就是你坐在出租車里,對面滴滴司機問出租司機,薊門橋南在哪兒?可是我們就在薊門橋好么,你不知道南在哪兒,你知道北在哪兒不?
為什么說滴滴公司人太少?這是我猜的,要是多的話,也不會有這種產品!
滴滴司機為什么接單那么快?其實他們也不想啊,那是被迫的!滴滴不是司機搶單,而是系統派單啊!系統收到你的訂單后,會按照一定的算法自動派給附近的車,這樣就可以避免司機利用搶單軟件搶單了。然而,你派單的時候,讓司機看到好么?不少滴滴司機和我吐槽過,他們上一單還未結束,下一單就進來了,而且還看不到,也不能拒單!確實,這樣的話,就可以保證乘客有車可乘,但是這樣的包辦“婚姻”真的好么?很多情況是,司機接單的時候離你很近,但等他送完了乘客,再看見訂單的時候就發現,離你已經那么遠了!而且,北京堵車的時候,就算隔條馬路也是咫尺天涯啊!
而且,滴滴公司對司機的要求也太低了,甭管哪的車、哪兒的人,只要會上網,就能開滴滴!然而車是多了,不用擔心滴滴上無車可打了,可是體驗度變差了,讓人用膩了、用煩了,讓人覺得不方便了,這樣對滴滴公司的發展真的好么?
為什么說叫打滴貴?滴滴不是因為便宜才火的么?我只能說它便宜過!自從滴滴、快的、uber合并之后,就感覺越來越貴了!
沒辦法,滴滴也要賺錢啊,不賺錢哪兒來的服務?前期價錢便宜,那是因為燒的是融資的錢!現在要套現了,而且定價不能太低,不然就不會有那么多滴滴司機了(滴滴公司收取22%,uber太便宜也就沒有司機,所以做不起來)。
其實,平時打滴滴可能還好,早上沒有車的時候,打個快車從五道口到中關村也就10塊錢,不過打出租車也就10幾塊!但是要是下了雨,打滴滴就貴的要死了,有時候滴滴定價能達到五十,真的,但是打出租車打表絕對不超過20!
其實說打滴難、打滴貴,還不是滴滴最失敗的地方,最失敗的是滴滴沒保障!
請問,滴滴與黑車最大的區別是什么?那肯定是滴滴要合法了啊,可是合法真的代表有保障么?社會在發展,法律也在不斷的完善,對于一個剛出臺的法律,我們能信任它多少呢?
經常聽到出租車司機說這樣的事,有人坐網約車出事了,撞車了,但是法院不敢判,只能把案件壓在那。為什么不敢判?網約車撞車了,有人或者出人命了,就要考慮個責任分配問題啊。滴滴司機呢,外地人,借了錢買車到北京開網約車,沒錢賠。保險公司呢,你這車沒全險,而且你拉私活這也不合法啊,我不賠。滴滴公司呢,我就是個平臺啊,我是提供服務的,我為什么賠錢?結果,遭殃的還是消費者。
還有一種情況,更可怕!滴滴司機門檻低啊,沒人監管,而且有些人是上班族,下班沒事了才出來開網約車,根本不在乎服務質量。所以呢,經常有司機和乘客罵起來的情況,我還聽到過,司機和乘客因為停車地點的問題爭執不下,最后還把人家女乘客給打了!這多可怕啊,撞車還是小概率事件,但遇到一個脾氣不好的滴滴司機的概率就大得多了。你想投訴估計都沒有門,人家司機大不了不干了,你又能怎么樣?
滴滴出現的本意是方便人們的出行,可現在真的方便了么?聽一位司機講,北京以前每月有100萬輛車上路,現在有了網約車之后是115萬輛,也就是路上多了15萬輛車,是北京市出租車總量的2.5倍。這15萬輛車是會讓北京的交通變的更便捷還是更擁堵呢?反正出租車司機普遍反應,新政要出臺了,堵車的情況變少了。是啊,大禹治水,難道靠的不是疏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