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去旅游。
有兩個細節印象特別深刻。
一個是,一天早晨收拾好行李,到酒店前臺退房,交上鑰匙以后,等了半天,也不見前臺跟樓上服務員打電話溝通查房事。
就問服務員,這樣就可以了嗎?
他們說,可以了。
我就拖著行李,將信將疑地離開了。
后來跟導游交流才知道:日本的酒店是沒有退房之前查房一說的。
第二個細節是,在一個景點兒排隊進園。人很多,隊伍曲曲折折排得很遠很遠。
在排隊的過程中,我無事可做,就低頭刷手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我一抬頭,忽然發現我前面一個人已經走得很遠了,我們之間已經空出來一大段距離。
我后面排隊的日本人中,各個年齡階段的都有,都在那兒排隊、做自己的事,但是沒有一個人催促我。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邊道歉邊快步跟上隊伍,后面的人也漸次跟了上來。
周邊國家大略走了幾個,日本給我的印象最深刻,也是我最想再次去的國家。
可能有很多跟我一樣想去日本,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暫時不能成行的讀者。
那大家可以先讀一讀《日本一年》這本書。
作者卓瑪旺智·安孜,出生于寧夏,畢業于清華,曾任經濟外交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學者。長期駐日本、希臘、巴基斯坦。之后,做起了攝影人,攝影作品曾在日本、希臘、巴基斯坦、中國多次展覽,其中99幅攝影作品被巴基斯坦國家美術館永久收藏。她還是一位歌者,2019年先后全球同步發行單曲《如果不曾相見》、《月下鐘情》等多首漢語、英語、烏爾都語、旁遮普語單曲。又是一位作家,出版了攝影散文集《念念好日》《生活的隱喻》《日本一年》,長篇小說《一期一會》。
《日本一年》是一本圖文并茂的優美作品。作者把她在日本留學一年期間,游歷東京、奈良、京都等地的攝影作品配上或長或短的文字,倘佯其間,美不勝收。
作品具有典型的日式手賬風格,用日式形式表達日本本土內容,達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
東京的人面
書中有好幾幅有關拉面的照片,看了讓人垂涎欲滴。
我喜歡吃面,所以在日本旅游期間是只要有機會就去拉面館??梢赃@么說,在日本吃的幾家拉面都沒有讓我失望,都很美味。在吃面的過程中,我發現做面館的以老年人居多。雖然那些人年齡比較大了,但是他們干得還很認真,能看出來是享受著自己工作的過程。
后來一了解,在日本,因為人口老齡化嚴重,不僅是餐飲業,在其他服務行業里面也是這樣,都是老年人居多。
這個社會問題不是我們這篇文章所要探討的。
這也不影響那些老年人在工作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敬業態度和認真的精神。
不僅老年人這樣,年輕人是如此,在我去過的所有游樂園,年輕的服務人員幫助一個又一個游客整理安全設備,逐人鞠躬感謝,商場、銀行、酒店服務員……都是如此。
偉人說: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
如果一個人、一個社會都具有認真的品質、平和的心態、謙恭的態度,想不好都難。
奈良的鹿
作者拍了不少鹿的照片,日本的鹿很有名,特別是奈良的鹿。
去奈良之前,對那兒鹿的神奇就有耳聞,看到以后,果然名不虛傳,一是多,整個神鹿公園,簡直就是鹿的天下,比游人還多,一群一群的,單個獨行的,都是;坐臥起行,各種姿態。二是不怕人,在奈良,鹿是主人,人是客人。它們會主動上來要吃的,并且跟游客互動。網上有不少鹿向游客點頭致意,跟游客互相鞠躬的照片和視頻,挺有意思。
不過據說受疫情影響,奈良游客銳減,神鹿們有的開始挨餓了。但愿疫情趕快過去,人畜安好。
日本的景。
日本很干凈,景色很美,單是一座富士山就造就了多少攝影家。在日本隨處都可以看到富士山的照片。一年四時,一日不同時間階段,不同角度,不同距離,從不同側面展現出富士山的美。
美,需要發現。
時間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攝影師就是那雙眼睛。
整本書中作者拍攝日本美景的照片占了一大部分。或黑白或彩色,全遠中近特,各種景別,從東京、京都、奈良、橫濱、廣島這些名城,再到少有人去過的浦佐、伊豆大島、青森、湯澤,作者總能發現那些持久的,或不經意之間的美,通過自己的鏡頭展現給讀者。
人與人之間的區別說到底其實就是審美能力。通俗的說就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能力。
攝影師們是厲害角色,不僅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而且能夠把美好的東西選擇呈現出來給人們享受。
一張照片不僅是一件事物、一片風景的記錄,它就是作者,就是作者心性和審美能力的反映。
文字亦如是。
卓瑪旺智是攝影師和作家的結合,絕美的圖片+優美的文字,從視覺和情感上敲擊和滋潤著讀者的心靈,是一種至上的美。
美的發現需要不同的視角,旅行者在這方面最具優勢。
換一個生活環境,就是換一種和世界對話的思考和行為方式,換一個看待周圍環境的視角,在短暫而又刺激的異質化環境里,發現人生還有不同的可能,這也許就是旅行的意義吧。
正如《日本一年》中所說:“世間的念念不忘,不外乎第一眼的驚艷和離別后長久的回味。時光兜兜轉轉,長路且行且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