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一個征文比賽的活動,朋友問我是否愿意參加,最高獎勵是1000元,我二話不說就報名了。當時心里想著,這個征文主題太適合我了,我怎么寫都能寫出一朵花來。于是,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洋洋灑灑的寫完。
我發給小齊幫我看看。
“思想不夠深刻,有點像一篇隨筆日記”, 小齊對我講。
頓時我的腦袋空白,小受打擊。
她繼續對我講,“你還記得你以前在公眾號寫的文章嗎?那些看起來比這篇更有深度和思考”。
于是她把我塵封兩年的公眾號文章發給我看時,我才發現我的思考的方式和深度還不及兩年前。
我開始陷入思考,想想我當時寫作的初心,最簡單的想法就是可以持續的學習新的知識,再通過寫作轉化為輸出。只是很遺憾,我沒有堅持下來。
于是,我又開始思考,哪些是我一直在堅持做的愛好呢?想到去年成為了Toastmaster的會員,第一次完成破冰脫稿的英語演講,反響很好,接著開始學習點評,開始進入pathway階段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中斷了,而我的好朋友Elan在pathway進階中逐漸成為演講高手,依然還是菜鳥。
以前跟何老師學咖啡的時候,師兄師姐們認真學習出師做了自己的咖啡品牌,而我卻只能和朋友聊出皮毛。
去年還學過東方舞蹈,沒學多久也放棄了,以至于我跟人說我學過舞蹈瑜伽的時候,我朋友看著我的身材都覺得不敢相信。
去年買了很多書回來看,教如何精進,如何寫作,如何實踐OKR工作法,加入樊登讀書會,學習羅輯思維等等。現在回過頭再去看看之前買的書,聽的課,我的遺忘曲線呈直線下降。
這次加入寫作課,我想嘗試堅持一件事,可以在這件事上耕耘、播種、開花、結果。
我讀到《谷歌時間管理》這本書,其中一個觀點很深刻,就是找準一個目標,每個目標值得我們花三個月的時間去深挖和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效率,也可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精進。
在懷左的訓練營里,我很喜歡這種帶任務的學習方式。
今天是懷左開課的第一天,談談自己如何看待寫作。寫作也是我兩年前未堅持成功的一件事,我并沒有想過能將寫作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最底層的需求是想堅持做一件可以持續性成長的事情,而寫作就是一個持續輸入輸出的過程。
貌似我已經很久沒有像今天這樣記筆記,認真思考問題了,我真的希望自己可以通過寫作這件事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寫作習慣,堅持輸出。
我希望這種喜歡可以幫我帶來思考的深度,帶來專注力,帶來好奇心,帶來正能量。
正如懷左所言,寫作有很多好處,不僅可以幫助個人成長,還能幫助工作有效溝通,還可以建立個人品牌。
雖然現在寫作還沒給我帶來任何的紅利,但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可以每天持續的輸出,向懷左看齊,蛻變過程會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