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談談英語學習——以背單詞為引
英語各項技能淺析——聽、說、讀、寫、譯
英語具體技能培訓方法——聽與說
英語具體技能培訓方法——讀與寫
閱讀部分
寫作部分
一、長短句原則
二、主題句原則
三、一 二 三原則
四、短語優(yōu)先原則
五、多實少虛原則
六、多變句式原則
七、挑戰(zhàn)極限原則
文章主體段落三大殺手锏
1) 舉實例:思維短路,舉實例
2) 做比較
3) 換言之
英語具體技能之翻譯篇——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
英語具體技能培訓方法——筆譯
英語具體技能培訓方法——口譯
預備篇
練習篇
總結
談談英語學習——以背單詞為引
如果把學英語比作蓋房子,背單詞就是壘磚頭。但大家要明確一個問題:背單詞不等于學英語,好比單純壘磚頭也不是建房子。誠然,沒有磚頭自然建不了房子,但是,光有磚頭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設計圖和精巧的工匠,建好房子后,還有內部的裝修。這一系列過程,壘磚頭只是基礎罷了。
曾今我以為,學英語不只是學英語,而更應該是學一種文化?,F在我覺得,英語只是英語,一個工具而已,學好了也不過比人多一門技巧罷了,關鍵看你會不會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有人會說:“這個工具我尚且沒有掌握,談何使用?”對此我想反問:“你連工具的用途都不知道,又怎能掌握得了呢?”
因此,我建議大家在背單詞之前,先好好想想英語的用途以及自己準備怎樣使用英語,然后你會知道自己還欠缺什么,再對癥下藥,輔之以背單詞(此時你會分辨出各個單詞的重要程度)。
再談背單詞,由自身經歷所致,在英語學習初級階段我更傾向于死記硬背。因我始終覺得:不經歷一點磨難,總會覺得欠缺點什么。
這里,我也主要就三種方式來談談單詞的記憶及運用:一是邊研讀邊學,二是邊研寫邊學,三是邊研譯邊學。
首先,“邊研讀邊學”指在靜心狀態(tài)下仔細研讀每一句話(或一段落或一語篇)時從所研讀的語料中獲得新詞。簡單來說,就是精讀。這種精讀是很花時間的,因為這不是讓你去了解語篇的意思就行,而是要求你在充分理解整篇語段的前提下,學習某個或某幾個單詞的用法。一次不要貪多,不能所有不會的單詞都去學習,因為沒必要。學單詞的目的是為了活用,我們只要學好我們可能會需要用到的單詞就好。
第二,”邊研寫邊學“指在靜心狀態(tài)下寫作時從遇到的“空缺”中學到新詞(或表示法)。何為“從空缺中學習”呢?比如,當你想描寫某個人或某個景或某個觀點時,你無疑會遇到用英語不會說的東西。這時你就會查字典, 而查到的表示法可能多種多樣,你又需要從中進行選擇。這時你會將這些表示法進行比較,看哪種比較符合你所需要的語境。人們在受阻、受挫、受難時學到的東西最不容易忘記。經常坐下來寫一些東西,不僅能夠訓練你的思維,還能幫助你有效地提高詞匯量。
第三,“邊研譯邊學”指在靜心狀態(tài)下從翻譯對比和翻譯實踐中獲得新的單詞或語言現象。此理同“邊研寫邊學”的道理一樣。我們在翻譯時會遇到很多的生詞。在遇到我們不懂的生詞時,我們勢必會停留下來,仔細推敲。同樣,我們會做一些比較,然后更加深刻地理解某些單詞的使用情景。
這三個方法中,精讀是比較常見的,但個人認為,如果再把這三種方法劃分層次,后兩種是要高于第一種的。因為不論怎么說,在閱讀時,我們遇到的是成品,是別人已經寫好的東西,而我們去分析;后兩種則不同,都是要求我們自行創(chuàng)造。因此,對于后兩種方法,我們的思考較之第一種更加深入。但是,后兩種方法要以第一種為前提。
以我自己為例,我們學校有閱讀課,老師也要求我們精讀文章,但是在預習過程中,我充其量是把自己不會的單詞標記好釋義,然后大概理解下文章的構架。在課堂討論中,我們會針對某幾個單詞進行解讀,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后,再看單詞時,遺忘得比較嚴重(當然,也可能跟我不喜歡進行閱讀思考有關)。但是,在寫作和做翻譯時,我對詞匯的理解會比較深刻。每次寫作時,我都會查字典,然后進行比較選擇,在整個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思考。而在做翻譯時,對詞匯的選擇也十分重要,筆譯就不說了,做口譯訓練時,經常會發(fā)現教材的用法和我自己的用法有所不同,然后我就會去查字典,進行比較,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這樣,在寫作和翻譯的過程中,我都充分參與到其中,對新出現的用法印象會比較深刻。
記了這么多流水賬,其實也就一點:在學習單詞或語言表達形式時要帶入自己的思考和比較。
英語各項技能淺析——聽、說、讀、寫、譯
英語的各項技能總共包括聽、說、讀、寫、譯。在學英語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各項英語技能,然后找準自己需要突破的方向,多練即可。
首先,“聽”,顧名思義,自然是要聽得懂,首先要聽得懂才能在大腦中對其做出反應。考試中,它要求我們在聽得懂的基礎上,能夠對所聽內容進行整合,以完成各項聽力任務。
“說”,即說英語。究竟說到何種程度才算會說?其實,語言的傳播終究是一個Localization即地區(qū)化的過程,英語傳到中國,也會形成中式口音,就像澳大利亞口音、加拿大口音一樣,無可避免。所以這點完全見仁見智,如果一定要追求所謂的“標準”英音或美音,無可厚非,但是實在練不出來,也沒關系。至于流利程度,練多了自然會說得流利。
“讀”,就是閱讀,其實并不簡單。以文章為例,要讀懂一篇文章,基礎詞匯量是關鍵,這里之所以是說基礎詞匯,因為閱讀可以有很多技巧,只要生詞不多,完全可以根據語境及上下文來猜測某個詞某句話的含義。但是,很多時候你也會發(fā)現光是知道單詞也不一定知道某句話的意思,這有兩種情況:一是語法問題,語法不通很難理解長難句;二是俚語,只能依賴平常積累??偟膩碚f,閱讀,詞匯量是基礎,語法是關鍵,閱讀技巧則是快速讀懂一篇文章的捷徑。
“寫”,首先想到的是寫作文。確實,寫作文很重要,凡英語考試必有寫作。因為作文最能體現一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以我的經驗來說,很多情況下我們寫作都需要湊字數,但湊字數也有技巧,不能胡亂湊字數,后面的技能培養(yǎng)篇我會介紹一點我自己的經驗。寫作的最基本原則,一定要目標明確,不僅自己要明確自己的觀點,還要寫出來能讓讀者也能明確作者的觀點,這就是成功的寫作。
“譯”,就是翻譯。翻譯包括筆譯和口譯,后面都會具體提到,這里就不做贅述了。
英語具體技能培訓方法——聽與說
之所以把兩者放在一起,是因為Listening與Speaking之間有一定聯系,可相互促進。而其中,由Speaking到Listening的促進作用較之由Listening到Speaking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如果本身自己的發(fā)音很標準,那么在做Listening時,會更加得心應手。而Listening則不然,聽得懂不一定說得出且說得好,相信大家自有體會。
首先說下Listening。這里的Listening不僅僅指聽力考試,還包括平常對話中的輸入環(huán)節(jié)。無論是聽力考試還是平常交流,我們首先要把握關鍵內容,其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個義群,大家不斷將自己聽到的關鍵詞或關鍵義群串起來,逐漸形成一個清晰的框架,進而理解對話的主旨。
先說聽力考試方面。由于題目的限定,考生可以帶著問題去聽材料,聽之前便可進行預判,猜測對話主題及走向,很多情況下完全可以憑著一個關鍵詞選出正確答案。所以聽力考試的技巧相較簡單:看問題、劃關鍵詞;預判對話內容及答案;聽關鍵詞。輔之以勤練習。
至于對話,則牽扯到許多其他因素,但首先我們需要清楚所處環(huán)境下英語單詞的普遍發(fā)音。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的口音,但聽久了自會習慣。一般的對話中詞匯量相對固定,有其常用詞匯。所以詞匯量一般來說都不是問題,就算是有些不懂的單詞,也可以根據自己平常的生活積累以及正在討論的話題來猜測,實在猜不出還可以直接問。但這有個大前提:我們必須清楚單詞的正確發(fā)音,哪怕自己的發(fā)音不標準,腦海中的“正確發(fā)音”也必須是標準的。否則我們可能聽不懂別人在說什么。大致記住一點:當猜測多于理解時,問題肯定出在自己身上。
關于Speaking,會稍微復雜一些。首先,我們的口音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出生環(huán)境方言口音的影響,形成各式各樣的“地方英語”。但是,語言的傳播過程本身就是Localization的過程,所以對自己的口音不需要過分關注。說到底,語言的產生是為了交流,只要對方能聽懂我們說的話就行。
當然,也有人追求標準英音美音,那么自然要付出很多努力。首先,一定要克服自己的地方口音,至少要能分清 “h” 和 “f”、“n” 和 “l(fā)” 等。這樣在練習英美口音時,會事半功倍。起步時,建議大家只選擇一種口音來練習,喜歡美音就一直練習美音,喜歡英音就練習英音,平常記單詞時也要有意識地區(qū)分英語單詞和美語單詞。
口音也有很多練習方式,我較常用的是imitation,即模仿native speaker的發(fā)言,包括語音語調、語氣、停頓等。一開始大家可以選擇語速比較慢的音頻,看稿子跟讀,等自己感覺口語有了一些進步后,慢慢選擇語速比較快的音頻進行模仿。如果是看著視頻模仿,不嫌麻煩的話可以仔細觀察發(fā)言人嘴唇和臉部肌肉的動向,然后對著鏡子進行模仿,再自我糾正。另外,自我感覺模仿效果良好之后,可以將之錄下來,自己聽一聽,對照原音頻來糾正。
還有一種常規(guī)方式:找Native speaker進行對練,或直接請外教補課。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他們可以隨時糾正你的發(fā)音。此外,說英語要求我們舌頭比較靈活,我們很難從imitation中觀察出speaker的舌頭移動規(guī)律,從而發(fā)覺我們總有幾個音發(fā)得不那么準確。我以前跟一個美國人學過一段時間,方才知道一些發(fā)音小技巧,不過文字不便表述,難以展開介紹,請見諒。
總之,練習口語不必強求,但如果有所追求,首先要練就一個靈活的舌頭,然后學些Native speaker的發(fā)音習慣,最后找準適合自己的練習方式。在這方面,只要努力,終會有所收獲。
英語具體技能培訓方法——讀與寫
閱讀部分
閱讀,包括考試中的閱讀和平常的閱讀積累。在考場中,考生需要的是快速做題的技巧,對閱讀題來說,尤其重要。但是,做對閱讀題的技巧始終只有那么幾個,關鍵比的還是閱讀速度。
首先說到閱讀技巧,先看題目或是先閱讀取決于個人習慣,但如果是比較難的考試,建議先閱讀再看題再根據題目去文章中搜索答案。其中,第一遍閱讀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怎樣才能做到快速閱讀且能夠把握主要信息呢?每篇文章,都有中心觀點,作者沿著一個既定的思路寫下去。而把握作者寫作的思路,就是我們第一遍閱讀需要做到的。
首先,每一段都會有主題句,而主題句不是在開頭就是在結尾,在中間的很少很少,只要找到該段的主題句,后面的內容甚至可以直接跳過,去看下一段,因為全段肯定是圍繞主題句展開的。當然,有時記敘文并不容易找到主題句,那就試著給文章劃分層次,找準全文具體說了哪幾件事情,以及事情的排列順序。在閱讀的過程中,隨時用筆劃一些重要的句子或單詞,以便做題時能夠快速回顧。一般而言,閱讀題的答案皆可在原文中找到出處,有的是照抄原文,有的則是對原文的加工。反之,如果你選的答案在原文中找不到出處,不用懷疑,肯定是錯的。
接下來就是閱讀速度的問題了,很多人都會發(fā)現,我們看中文的速度遠遠高于我們看英文的速度。我們處在中文環(huán)境中,平??吹膬热萑侵形模簿褪蔷毜枚嗨俣瓤臁i喿x速度的培養(yǎng)就是如此,只有練得多,才能看得快。我們平常要有意識地多看些英語文章,并給自己計時,然后逼著自己提高閱讀速度。這個過程枯燥而且艱苦,但只要能夠堅持,你的閱讀速度必定會有很大的提升。當然,選擇閱讀的話題可以先從簡單的開始,并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速度提升上來后,再選擇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但難度要差不多;然后再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難度較之以前要有所提升,再選擇同樣難度卻自己不喜歡的話題。以此類推,不斷循環(huán)訓練。
此外,由于英文行文習慣與中文差異較大,很多人初讀英語文章時難以適應。這時,切記不要急于加快速度,而應一句話一句話地分析,逐步推進,以摒棄你的中文閱讀習慣,轉而形成英文閱讀習慣。分析長難句時,尤其要注意,逐個義群地咀嚼消化。
我們知道,只要有連接詞,英語句子可以無限疊加。因此,分析長難句,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把長句子拆分成數個短句,首先找出句子的總框架,再找出其分支內容,再重新編排使之符合中文的思維習慣,從而理解整句話的意思。
舉個例子:He is referring to the upsurge of interest in mobile television, a nascent industry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elecoms and media which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to device-makers, content producers and mobile-network operators.
這一句結構很清晰,首先找到主句 “He is referring to the upsurge of interest in mobile television” ,其后的逗號引出從句內容,作 mobile television 的同位語,此處為解釋作用。而從句又可拆分為兩個短句: “a nascent industry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elecoms and media” 和 “which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to device-makers, content producers and mobile-network operators”,后一句為前一句的拓展,解釋該 industry 的好處。接下來繼續(xù)拆分:
1.He is referring to something;
2.The something is the upsurge of interest in mobile television;
3.The mobile television is an industry;
4.The industry is a nascent on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elecoms and media;
5.The industry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to somebody;
6.The somebodies are device-makers, content producers and mobile-network operators.
然后進行整合:He is referring to the upsurge of interest in mobile television, and the mobile television is an industry, a nascent on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elecoms and media. The industry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to device-makers, content producers and mobile-network operators.
參考譯文:他談著眾人對移動電視的巨大興趣。移動電視是一個在電信和媒體領域有交集的新興產業(yè),它給設備制造商、電視內容制作者以及移動網絡運營商提供了新的機遇。
寫作部分
寫作部分,我們一般遇到的是考場寫作。要想寫出流暢優(yōu)美的文章,少不了平時的積累。寫作和閱讀掛鉤,閱讀可以積累寫作素材,讀得多了,寫作素材就多了。因此,我們平時閱讀中可以把地道的表達法記下來,不時翻翻看看,再背一背。很多時候,精彩的句子都是我們已積累過的句子的變形。天下文章一大抄,正是如此。
寫作技巧方面,不同的考試自有不同的應對方法,這里不作贅述。但首先,我們一定要重視閱讀積累的作用,自己的實力永遠是我們最忠實可靠的伙伴。
考試時,我們或多或少需要湊點字數才能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最有效的方法自然是活用長短句,而且用好了能讓人眼前一亮。下面我整理轉載了一些長短句基本技巧:
一、長短句原則
工作還得一張一弛呢,老讓讀者讀長句,累死人!寫一個短小精辟的句子,相反,卻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如果我們把短句放在段首或者段末,也可以揭示主題:As a creature, I eat; as a man, I read. Although one action is to meet the primary need of my body and the other is to satisfy the intellectual need of mind, they are in a way quite similar. 如此可見,長短句結合,抑揚頓挫,豈不快哉?牢記!
強烈建議:在文章第一段(開頭)用一長一短,且先長后短;在文章主體部分,要先用一個短句解釋主要意思,然后在闡述幾個要點的時候采用先短后長的句群形式,定會讓主體部分妙筆生輝。文章結尾一般用一長一短就可以了。
二、主題句原則
國有其君,家有其主,文章也要有其主。否則會給人造成“群龍無首”之感!因此我們一定要寫一個主題句,放在文章的開頭(保險型)或者結尾,讓讀者一目了然。
特別提示:隱藏主題句十分冒險,很可能導致不必要的扣分。 To begin with, you must work hard at your lessons and be fully prepared before the exam(主題句). Without sufficient preparation, you can hardly expect to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correctly。主題句提出兩個要素:work hard 和 be fully prepared,后一句卻又提及 sufficient preparation,讓人不清楚作者的重點在哪。
三、一 二 三原則
領導講話總是第一部分、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第二部分、第一點...... 如此羅嗦??僧吘惯€是條理清楚??脊賯兛次恼乱脖厝灰ㄟ^這些關鍵性的“標簽”來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結構清楚、條理自然。破解方法很簡單,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組的詞匯加入到你的幾個要點前就清楚了。
1)first, second, third, last(不推薦,原因:俗)
2)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不推薦,原因:俗)
3)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the last(不推薦,原因:俗)
4)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third place, lastly(不推薦,原因:俗)
5)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強烈推薦)
6)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強烈推薦)
7)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強烈推薦)
8)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
9)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適用于兩點的情況)
10)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適用于兩點的情況)
建議:不僅僅在寫作中注意,平時說話的時候也應該條理清楚。
四、短語優(yōu)先原則
寫作時,尤其是在考試時,如果使用短語,有兩個好處:其一,用短語會使文章增加亮點,如果老師們看到你的文章太簡單,看不到一個自己不熟悉的短語,必然會看你低一等。相反,如果發(fā)現亮點——精彩的短語,那么你的文章起評分就很高了。其二,關鍵時刻思維短路,只有湊字數,怎么辦?用短語是一個辦法。比如:“I cannot bear it”可以用短語表達: I cannot put up with it. “I want it.”也可以用短語表達:I am looking forward to it. 這樣字數明顯增加,表達也更準確。
五、多實少虛原則
原因很簡單,寫文章還是應該寫一些實際的東西,不要空話連篇。這就要求一定要多用實詞,少用虛詞。我這里所說的虛詞就是指那些比較大的詞。
比如我們說一個很好的時候,不應該之說nice這樣空洞的詞,應該使用一些諸如generous, humorous, interesting, smart, gentle, warm-hearted之類的形象詞。
再比如: 走出房間,一般會說:walk out of the room. 但是小偷走出房間應該說:slip out of the room. 小姐走出房間應該說:sail out of the room. 小孩走出房間應該說:dance out of the room. 老人走出房間應該說:stagger out of the room. 所以多用實詞,少用虛詞,文章將會大放異彩。
六、多變句式原則
1) 加法(串聯):我們都希望寫下很長的句子,像個老外似的,可就是怕寫錯,怎么辦,最保險的寫長句的方法就是這些,可以在任何句子之間加and, 但最好前后的句子有先后關系或者并列關系。比如說:I enjoy music and he is fond of playing guitar. 如果是二者并列的,我們可以用一個超級句式:Not only the fur coat is soft, but it is also warm. 其它的短語可以用:besides, furthermore, likewise, moreover.
2) 轉折(拐彎抹角):批評某人缺點的時候,我們總習慣先拐彎抹角說說他的優(yōu)點,然后轉入正題,再說缺點,這種方式雖然陰險了點,可畢竟還比較容易讓人接受。所以呢,我們說話的時候,只要在要點之前先來點廢話,注意二者之間用個轉折就夠了。 The car was quite old, yet it was in excellent condition. The coat was thin, but it was warm. 更多的短語:despite that, still, however, nevertheless, in spite of, despite, notwithstanding.
3)因果(so, so, so):昨天在街上我看到了一個女孩,然后我主動搭訕,然后我們去咖啡廳,然后我們認識了,然后我們成為了朋友......可見,講故事的時候我們總要追求先后順序,先什么,后什么,所以“然后”這個詞就變得很常見了。其實這個詞表示的是先后或因果關系。
The snow began to fall, so we went home. 更多短語:then, therefore, consequently, accordingly, hence, as a result, for this reason, so that.
4) 失衡句(頭重腳輕,或者頭輕腳重):有些人腦袋大,身體小,或者有些人腦袋小,身體大,雖然我們不希望長成這個樣子,可如果真的是這樣了,也就必然會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文章中如果出現這樣的句子,就更會讓考官看到你的句子與眾不同。其實就是主語從句、表語從句、賓語從句的變形。舉例:This is what I can do. Whether he can go with us or not is not sure. 同樣主語、賓語、表語可以改成如下的復雜成分:When to go, Why he goes away...
5) 附加(多此一舉):如果有了老婆,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你在講某個人的時候,她會插一句說,我昨天見過他;或者說,就是某某某,如果把老婆的話插入到我們的話里面,那就是定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或者是插入語。The man whom you met yesterday is a friend of mine. I don’t enjoy that book you are reading. Mr liu, our oral English teacher, is easy-going. 其實很簡單,同位語要解釋的東西刪除后不影響整個句子的構成;定語從句借用之前的關鍵詞并且用其重新組成一個句子插入其中,但是whom or that 關鍵詞必須要緊跟在先行詞之前。
6) 排比(排山倒海句):文學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于此,如果非要讓你的文章更加精彩的話,那么我希望你引用一個個的排比句,一個個的對偶句,一個個的不定式,一個個的詞,一個個的短語,如此表達將會使文章有排山倒海之勢。 Whether your tastes are modern or traditional, sophisticated or simple, there is plenty in London for you. Nowadays, energy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oil, coal, natural gas, solar heat, the wind and ocean tides. We have got to study hard, to enlarge our scope of knowledge, to realize our potentials and to pay for our life. 要想寫出如此氣勢恢宏的句子非用排比不可。
七、挑戰(zhàn)極限原則
既然是挑戰(zhàn)極限,必然比較難,但并非不可攀。原理:在我們的文章中,很少發(fā)現諸如獨立主格的句子。其實也很簡單,只要花上5分鐘的時間看看就可以領會,它就是分詞的一種特殊形式,只不過分詞要求主語一致,而獨立主格則不然。比如:The weather being fine,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ent to climb the Western Hills. Africa is the second largest continent, its size being about three times that of China. 如果你可以寫出這樣的句子,不得高分才怪。
1) 用形容詞 “very”, “single” 等表示強調
Red Army fought a battle on this very spot. 紅軍就在此地打過一仗。
Not a single person has been in the office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竟然沒有一個人來過辦公室。
2) 用反身代詞表示強調
I myself will see her off at the station. 我將親自到車站為她送行。
You can do it well yourself. 你自己能做好這件事情。
3) 用助詞 “do” 表示強調
The baby is generally healthy, but every now and then she does catch a cold. 那孩子的健康狀況尚好,但就是偶爾患感冒。
Do be quiet. I told you I had a headache. 務必安靜,我告訴過你,我頭疼。
4) 用副詞 “very”, “only”, “even”, “too”, “just” 等表示強調
He drank it to the very last drop. 他把它喝得一干二凈。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wipe out the enemy troops. 只有用這樣的方法我們才能消滅敵軍。
He didn’t answer even my letter.他甚至連我的信都不回。
I will too go! 我要去的!
The scenery is just superb. 風景真是美極了。
5) 用 “...and that”, “...and those”, “not...too much”, “否定加否定” 等結構表示強調
They fulfilled the task, and that in a few days. 他們在幾天內完成的就是那項任務。
I gave her some presents, and those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前天我送給她的就是那些禮物。
I can’t thank you too much. 我無論怎樣感謝你都不過份。
I am not unfaithful to you. 我對你無比忠誠。
6) 用短語 “in every way”, “in no way”, “by all means”, “by no means”, “only too”, “all too”, “but too”, “in heaven”, “in the world”, “in hell”, “on earth”, “under the sun” 等表示強調
His behavior was in every way perfect. 他的舉止確實無可挑剔。
By all means take your son with you. 你一定要把兒子帶來。
The news was only too true. 這消息確實是事實。
It was over all too soon! 此事的確了結得很快!
Where in heaven were you then? 當時你到底在哪里?
Nobody under the sun would buy that car. 確實沒有人會買那輛車。
7) 用倒裝句表示強調
Dishonest he is! 他的確不誠實!
In wine is the truth. 酒后吐真言。
8) 用強調句型表示強調
It was the headmaster who opened the door for me. 正是校長為我開的門。
It was yesterday that we carried out that experiment. 就是在昨天我們做了那個實驗
文章主體段落三大殺手锏:
1) 舉實例:思維短路,舉實例!
提出一個觀點,舉實例!提出一個方案,舉實例!而且者也是我們揭示一個觀點最好的方式,任何情況下,只要我們無法繼續(xù)文章,不管三七二十一,盡管舉例子!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customers, advertisers have adopted every possible stimulative factor in making ads, such as sound, light, colors, cartoon films and human performance. For instance, to advertise a certain food, advertisers will ask an actor or actress to sit at a table and devour the seemingly delicious food when they find him or her rest. 更多句型:To take ... as an example, One example is ... , Another example is ... , for example ...
2) 做比較:
寫完一個要點,比較與之相似的;又寫完一個要點,再比較與之相反的;世界上沒有同樣的指紋,沒有相同的樹葉,文章亦同,只有通過比較,你才會發(fā)現二者的相同點 (through comparison) 和不同點 (through contrast)。下面是一些短語:相似的比較:in comparison, likewise, similarly, in the same manner. 相反的比較:on the other hand, conversely, whereas, while, instead, nevertheless, in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 compared with, etc. (這個對 compare and contrast 題型很有用)
3) 換言之:
沒話說了,可以換一句話再說,讓你的文章在多一些字,或者文鄒鄒地說,是讓讀者更充分的理解你的觀點。實際就是重復!下面的句子實際上就三個字 I love you! I am enthusiastic about you. That is to say, I love you. I am wild about you. In other words, I have fallen in love with you. 或者上面我們舉過的例子:I cannot bear it.可以用短語表達:I cannot put up with it. 因此可以這樣說:I cannot bear it. That is to say, I cannot put up with it or I am fed up with it. 更多短語:in more difficult language, in simpler.
長短句的使用,入門比較簡單,但要用好,唯有長年累月的積累,方能寫出大家風范。
英語具體技能之翻譯篇——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
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首先讓我們明確一下翻譯這個概念,一般來說,翻譯是將一種符號(廣義符號,包括語言、文字等)轉換為另一種符號的過程。我相信大家大都接觸過翻譯練習。比如現在的四六級改革,也已經引進了文段翻譯。翻譯的地位日漸提高。
但是,我們平常翻譯訓練做的“翻譯”并不是真正的翻譯,而老師們針對考試而對學生實行的翻譯訓練也不是翻譯教學,而屬于教學翻譯??此七@兩者只是詞序調換了下順序,實則兩者有著本質的差別。
所謂翻譯,必然存在作者、譯者、原語讀者和譯語讀者。其中,譯者處于中間位置,要充分考慮到作者的意圖,又要充分考慮到的語讀者的可接受性。而我們平常所做的翻譯訓練并沒有這一環(huán)節(jié)。
簡單說來,教學翻譯只是英語教學的拓展,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進行雙語間的轉換,而翻譯教學則是以培養(yǎng)出合格譯者為目的,展開教學;兩者起點高低也不同,教學翻譯中學生還未掌握英語,學習的是英語技能,而翻譯教學中學生已經掌握中文和英文,學習的是翻譯技能。
因此,本文我主要就自己的體驗談一下翻譯教學中的翻譯技能,聊聊自己尚且稚嫩的翻譯認識。
英語具體技能培訓方法——筆譯
筆譯從文本上來說大致可分為文學翻譯和非文學翻譯,現今市場上占得比較多的也是非文學翻譯,主要有技術類翻譯、公商務翻譯和法律文獻翻譯等。
就非文學翻譯而言,注重信息的傳遞,不在乎言辭優(yōu)美,其實難度較小,往往有其專門詞匯和固定表達習慣,工作模式固定,是機器翻譯的主攻方向。對這一類翻譯,只要多練便可,練到無需看原文便能猜到原文的大概內容,并馬上能在腦中構思好其譯文。當然,最重要的是平常多看些相關領域的文章,記下專業(yè)術語的表達方式以及一些固定句式,才能下筆有料。
另一類翻譯便是文學翻譯,也是古今中外翻譯研究與論辯的焦點。比如西方的圣經翻譯和中國的佛經翻譯,便沿著“怎樣才算忠實”爭論了幾個世紀。同時,文學翻譯也是我最感興趣的類型。
文學翻譯中,翻譯即再創(chuàng)作,信息傳遞和言辭優(yōu)美要相互諧調。其中,譯者被賦予了極大權利,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自由翱翔,極富挑戰(zhàn),最為有趣。就我現階段的認識來說,要提高文學翻譯水平,首先要多看文學作品,從國內到國外,從古至今,從小說到戲劇到散文到詩歌,無所不讀。博覽之時,便可發(fā)覺自己最喜歡的作者及風格與體裁,先模仿其文風,有能力再加以改造,逐漸形成自己的文風。至做翻譯時,一般會選擇與自己性格相合的作者及作品,翻譯時才能心情愉悅,成品也常能賞心悅目。
當然,還有一些居于其間的文本,既是文學翻譯又算非文學翻譯,比如經典的演講稿、文筆優(yōu)美的科普書籍等。這類文本的翻譯策略則根據譯者自身翻譯追求而定,風格不定。
下面再結合我的一篇譯文說下自己的翻譯思路。
談孤獨(2014.10.31)
For me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about a solitary life, and mine has been that for the last twenty years, is that it becomes increasingly rewarding. When I can wake up and watch the sun rise over the ocean, as I do most days, and know that I have an entire day ahead, uninterrupted, in which to write a few pages, take a walk with my dog, read and listen to music, I am flooded with happiness.
I am lonely only when I am overtired, when I have worked too long without a break, when for the time being I feel empty and need filling up. And I am lonely sometimes when I come back home after a lecture trip, when I have seen a lot of people and talked a lot, and am full to the brim with experience that needs to be sorted out.
于我,孤獨,尤在過度疲勞之時;尤在長時工作而未稍作歇息之后;尤在內心空虛亟待填補之刻。于我,孤獨,或在巡講過后到家之時;或在腦中充填各類奇想亟待一一整理之刻,因我見了許多人,聊了許多話。
Then for a little while the house feels huge and empty, and I wonder where my self is hiding. It has to be recaptured slowly by watering the plants and, perhaps, by looking again at each one as though it were a person.
有那么一刻,陋居似變得大且空曠。我,不知棲身何處。欲平復心情,我取水來澆花草。起初 ,只是澆著,再而顧之,好似映目皆是人了。久而久之,心情也便平復了。
It takes a while, as I watch the surf blowing up in fountains, but the moment comes when the world falls away, and the self emerges again from the deep unconscious, bringing back all I have recently experienced to be explored and slowly understood.
我站著,看那清泉,揮灑著。疏而,世界遁去了,自我沖破束縛,沖到面前來,攜來我?guī)滋斓慕洑v,沖刷著,待我慢慢去探索,去體悟。
這篇文章是我專八模擬考試上的翻譯,保持了其原本姿態(tài)。
翻譯之前,閱讀全文,定下譯文基調,即用什么語言風格來翻譯:詼諧、莊嚴、典雅等。一般情況下,我不敢嘗試這種典雅文風,但恰逢前一天看了王佐良先生譯的《論讀書》,再加上本文“孤獨”一詞與我相性較和,便也斗膽試一試,可惜后勁不足,且語言仍然稚嫩。同時,第一遍閱讀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把難點和亮點圈出來,以便翻譯時多加留意;此外,要在腦海中初步構思好譯文。
接下來便是第二次閱讀,邊閱讀邊翻譯,讀完也便譯完了。任何翻譯任務一般都有時間限制,舉考試為例,考試時間有限且考生可能緊張,這一步會邊讀邊譯邊寫,甚至直接省略第一步。但如果事先估算時間充足,第二步時,可以只在腦中構思,并記下筆記,等到第三遍閱讀時邊修善邊謄寫,第四遍則閱讀自己的譯文,再次修善,最終成型。當然,如果時間不夠,可以將第二步與第三步合而為一。但切記,第四步不可省略,這是對作者、對自己、對譯文、對讀者負責。
不過,就專八翻譯而言,首先考校的也是語言對譯的準確度,屬于英語能力考察,而非翻譯能力考察。以這篇譯文為例,辭藻優(yōu)美(請讓我厚臉皮地自夸Orz)是亮點,但不是得分點。舉個例子:
原文:I am lonely only when I am overtired, when I have worked too long without a break, when for the time being I feel empty and need filling up. And I am lonely sometimes when I come back home after a lecture trip, when I have seen a lot of people and talked a lot, and am full to the brim with experience that needs to be sorted out.
譯文一:于我,孤獨,尤在過度疲勞之時;尤在長時工作而未稍作歇息之后;尤在內心空虛亟待填補之刻。于我,孤獨,或在巡講過后到家之時;或在腦中充填各類奇想亟待一一整理之刻,因我見了許多人,聊了許多話。
譯文二:當我過于疲勞的時候,當我長時間工作卻得不到休息的時候,或者是當我內心空虛而需要什么東西來填滿的時候,我都會覺得很孤獨。當我剛做完講座回家的時候,當我剛見了許多人,并和他們聊了很多且腦中滿是各類經驗而急需整理的時候,我有時也會覺得孤獨。
兩個譯文,為了便于比較,我故意把第二個譯得難看了點。兩個譯文都譯出了原文的意思,但第一種較精煉,有美感,算作文學翻譯;而第二個則較啰嗦,尤其是一系列“當......的時候”,啰嗦冗雜,看不出美感,但這確實也是翻譯,只不過是教學翻譯中的翻譯概念。放在專八考試中,兩個譯文得分可以一樣,因為考試不追求大家翻譯水平的高低,只要能轉換兩種語言就行。
因此,對于這一項,大家先給自己的目標定下位,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追求來選定練習材料及檢查標準。另外,如果真正對翻譯感興趣,建議多看些翻譯理論書籍與翻譯技能指導書籍。
英語具體技能培訓方法——口譯
說到口譯,很多人覺得這是個很神秘的高薪職業(yè),其實不然,首先,口譯的薪酬雖然按天甚至按小時計算,但充其量是草根中的得寵人罷了。并且,有多少收獲就必定要付出多少汗水,口譯譯員更是如此。
口譯工作有三高:高壓、高薪、高水平。高壓,譯員工作通常伴隨著高度壓力,有些譯員甚至需要吃鎮(zhèn)靜藥才能進行口譯工作。高薪,對于普通工作者來說,譯員確實是高薪。高水平,每個譯員必須接受良好的教育及良好的職業(yè)訓練,才能勝任口譯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難題。
因此,想當譯員,首先需要有高抗壓能力,處變不驚。還需要接受良好的職業(yè)訓練。但是,是不是沒有接受口譯職業(yè)訓練就注定不能當上譯員了呢?其實不然,在這個信息發(fā)達的時代,自學也有可能成才,前提是你要付出比別人多許多倍的努力。畢竟你可能要多走許多彎路。因此,如果有機會能夠接受口譯訓練,還是建議去培訓培訓。
好了,接下來就講下我自己練習的方法:
預備篇:
磨刀不誤砍柴工,練習口譯之前,也需要熱身熱身。
一. 多自我表現
盡量多自我表現,首先可以是在班上舉手回答問題、做presentation等等,然后盡量多參加些比賽,比賽內容是什么不重要,但必須要有觀眾。
此項訓練主要練習抗壓能力,做到面對人群的注視而能保持平靜,談吐自然、流暢。
二. 練習口語
雖然雇主往往不苛求譯員的口語水平,但良好的口語水平往往能給自己加分。
練習口語可以有很多方法,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式。這里試推薦幾種:imitation,跟讀并模仿各演講人的發(fā)言;看英文電影,學習演員的說話語氣,伴隨著休閑的方式進行練習往往事半功倍;找外教或外國友人陪練,很好的練習方式,但要視個人具體情況而定。
注意:在練習時,要多錄音,自我糾正發(fā)音錯誤。
三. 聽與復述
聽一段音頻材料,不做任何筆記,然后試著復述出來。首先可以選擇比較短的材料,一分鐘到一分半鐘左右,并關注文段主旨、結構,復述出來即可。熟練后則要把握文段細節(jié),直到能完整復述文段所有細節(jié)為止。熟練后,開始增加材料長度,具體視個人情況而定,但至少要能完整復述五分鐘時長的材料。
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并需要終身練習。旨在練習記憶力與邏輯分析能力,首先要選些結構清晰的材料進行訓練,然后試復述結構并不清晰甚至混亂的音頻材料。
四. 提綱演講與即興演講
自己找主題,然后根據主題進行演講,中英文都要練習。
雖然是演講,但不能寫演講稿,一開始不熟練可以寫提綱,在正式演講前可以根據提綱練習,但正式演講時不能有提綱,自行組織語言??梢哉彝槁牷蜃约轰浺?,分析是否有非正式口頭禪或者邏輯不清等情況并及時糾正。熟練后,試練習即興演講,拿到主題后自由思考三分鐘便開始演講,方法同上。
此訓練旨在練習語言組織能力。
五.影子練習 (Shadowing)
顧名思義,把自己變成別人的影子。別人說話時,你也跟著他說,像影子一樣把他說的話完整復述下來。
起初不熟練時,可以跟對方同時開始;熟練之后,等對方說了幾個字或一句話后你再開始;等到習慣之后,再比對方慢一些開始,無限加時,不斷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當然,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把對方的話譯成自己的方言再說出來,不過難度不僅僅是提高一級哦~
此訓練旨在練習工作記憶(居于瞬時記憶與短時記憶之間)與一心多用能力(邊聽邊記邊說)。
六.口譯筆記法
想做口譯,首先要有一套自己的口譯筆記法,網上有很多,也可以自己買書來練。我自己是用的書,吳鐘明的《英語口譯筆記法實戰(zhàn)指導》。書上的符號很全,結合自己的習慣再改造一下便可。
由于是在預備篇,只要可以看懂自己的筆記,并對著筆記復述出原文便可。
練習篇:
預備過后,便可開始口譯練習了,其實就是預備篇的拓展,我認為簡單介紹即可。
一.聽譯
預備篇第三條的拓展,仍舊是復述原文,但要求換成譯語復述。
二.記筆記+翻譯
預備篇第六條的拓展,聽材料時可以記筆記,但材料長度要比聽譯材料長,再根據自己的筆記來翻譯。
三.視譯
相當于模擬實戰(zhàn)口譯,開始進行長篇口譯,一定要用視頻,因為要觀察演講人的神態(tài)。材料可以多樣化,盡量涉及多方面的主題。
一開始可以持稿翻譯,再慢慢進階到做筆記翻譯,也即交替?zhèn)髯g。
四.邊聽邊譯
也即所謂的同聲傳譯。預備篇影子練習的進階,把復述的語言改成譯語。我是先從生活中入手,把別人說的話在自己心里翻譯出來,但很容易漏譯,因我基礎不牢固,只有大量練習才能有所改善。
其實,同傳需要有堅實的交傳基礎才行,有興趣當然可以練習,但不要貪功,先練好交傳唯百利而無一害。
總結
洋洋灑灑說了一大篇,終于到總結了。這里我只想強調一點:英語是工具。
英語本身不是知識,如何使用英語才是知識。我們學習英語,不是學習英語本身,而是學習如何使用英語。掌握工具本身很無聊,但如果連這份無聊都是被迫承受,豈不過于悲哀?如同工作本身可能很無聊,但我們何不主動去發(fā)掘工作的快樂之處,將無聊之事也變得稍稍有聊?
興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學英語正是源于興趣,而目標則是用英語來做翻譯,厚臉皮地說:想為溝通中國與世界獻上自己的綿薄之力。那么,大家又是為了什么而學習英語這個工具呢?
想通了后,就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吧!
By 墜落的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