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說的本質何在?
虛構:整個文章是虛構的。
人物:人物是小說的核心,小說是為了表現人物或者說表現人性。
敘事化的語言:它不同于詩歌韻律性的語言和話劇對話式的語言。
2、)關于課文敘寫。其實,敘寫作者已經表達完自己的寫作意圖,你敘寫是接著作者的意圖寫嗎?不是的話,那你的敘寫意義何在?(我想,就以課文作為一個由頭,鍛煉學生的想象或者說推理等能力可以嗎?)有待于思考。
3、)閱讀應該是“適體閱讀”,而不是“背體閱讀”。文學作品不是科學文本,它尊崇感性,尊重審美,不尊崇理性,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例子:朱自清的《背影》,《愚公移山》
文學作品,它有文學化的語言,而不是生活化的語言。春晚馮鞏“我想死你們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p>
《琵琶行》不能用封建禮教的東西來綁架解讀文學。琵琶女就是跟作者很像,借其來喻已。
語文素養的重要部分,學科規律,學科文體,這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4)同課異構,程老師覺得不恰當,我覺得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5)課堂地位,不是展示自己的才華,而是展示學生的才華,要善于隱藏自己。不要讓學生崇拜自己,有意樹立自己的形象,而要培養出讓自己崇拜的學生。
你可以敬佩、欣賞某個老師,但不能崇拜,因為崇拜意味著沒有自己。
6)課堂上老師的朗讀。應該尊重學生的原始閱讀,這是我們教學的起點和依據。適時師范讀。但要注意先讓學生讀。
7·)最重要的,老師要有自己的教學作品。一定要多研究,多研讀,有自己的代表作品。這樣你才能成為“專家”,這是最有說服力的,不要千篇一律,機械重復。
孔乙己的敘事類型,為什么要用第一人稱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