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系列7-對附錄A的思考
每天我們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決策,那么我們的決策究竟被什么影響呢?丹尼爾.卡尼曼和阿姆斯.特沃斯基經過多年的實驗研究,發現我們決策的來源都基于對事件概率的判斷.
這里的判斷包含對測量概率的判斷,以及對價值進行評估這兩個方面.
在實際的判斷過程當中,我們往往以直觀概率(統計直覺)替代了計算概率,從而產生了捷徑偏見.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確實通過一定的捷徑來獲得問題的答案,捷徑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捷徑出現了偏差,就會導致我們的判斷和決策出錯.
在附錄a中,兩位作者給出了三種非常容易引起我們偏見的捷徑路徑:代表性,相關性和錨定效應.
1. 代表性
代表性是指a和b兩個事物相關性的多少?具體可以包含問題a屬于b的概率是多少?事件a起源于過程b的概率是多少?問題b引起問題a的概率是多少?
對這些問題的判斷,都會讓我們通過a和b的關聯性為基礎來給出答案.如果a和b的相關性高,我們在做判斷的時候就自動認為a屬于b或者a起源b,抑或b引起a的概率高;如果a和b不相似,就會認為a與b的相關性概率低.
根據下面的描述請選擇:
史蒂夫非常靦腆,少言寡語,很樂于助人,卻對他人或這個現實世界沒多大興趣。他謙恭有禮,做事井井有條,中規中距,關注細節問史蒂夫更可能是農民,行員,或圖書管理員?
在任何一個國家農民的實際比率一定要高于其他選項,那么從計算概率得出史蒂夫應該是一個農民.但是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往往會根據相關性去判斷.
題目中史蒂夫的描述更符合圖書管理員的特質,我們就會判斷史蒂夫更可能是個圖書管理員.
所以當我們接觸到一個事物的時候,會根據他與另一個事物的相關性來判斷問題.如果兩者是有關聯的,我們可能就會簡化的認為a代表b,或者a等于b.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最容易忽略的是基礎比率,樣本大小,對隨機事件發生概率的預測.
對于這個過程當中產生的偏見,最容易讓我們對懲罰有效性的高估和對獎賞有效性的低估,真是的情況是人們的表現往往會回歸平均值.也就是說,在上一次表現好的人往往容易在這次的表現中糟糕一些,而上一次表現糟糕的人往往會在這一次表現中比較好.這是因為這兩個事件當中,回歸平均值在起作用,這是概率統計理論的一種.但是我們往往容易將懲罰與表現好相聯系,而將獎賞與表現差相聯系,這種虛假因果關系的解釋,會導致我們高估懲罰的有效性.
2.可得性偏見
可得性偏見是指人們往往用信息被調取容易程度的概率,錯誤的等于信息重要性的概率.也就是說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時,容易讓我們回想起來的信息,會錯誤的高估它的概率.
請看下面一個問題
請回憶字母k,以k做開頭的單詞多還是一個作為第三個字母出現的單詞多?
對大部分人來說,我們往往容易回憶起字母k在首位的單詞,因此我們往往會高估字母k出現在首字母的比例實際上.字母K在第三個字母出現的概率會遠高于首字母,因為其他任何一個字母都可以匹配出第三個字母為k的單詞.
我們的大腦是通過提取信息和聯想構建等做出概率判斷的.例如搜索集合的可得性,不同任務引發不同的搜索集合的容易程度,包括想象力等方式來估測類別,所以一個信息如果更容易被我們提取,更容易被我們構建,或者更容易讓我們產生聯想,我們將會高估它發生的概率,這個過程當中一定會產生偏差.
3.錨定效應
如果在一個問題之前我們給一個無關的初始值,那我們的答案就會受這個初始值的影響而產生偏差.
如果初始值大,那我們給出的答案就會偏高;如果初始值小,我們給出的答案就會偏低.
大家都有過買東西討價還價的經歷,如果商家給出的價格高,我們在這個基礎上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用高于這個商品價值的價格買到這個商品.但是如果我們會還價,一開始就還出比較低的初始值,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就可能以一個超值的價格買到這個商品.
4.結論
對捷徑和偏見的了解會改進在不確定條件下判斷和決策的正確率.如果我們想提高自己判斷和決策的有效性,我們就要知道自己思考的捷徑到底有哪些。這種思考的捷徑既包括對自己的評價,也包括對別人的評價和判斷.
以上三種捷徑讓我們對效度有限的數據依賴導致普遍的偏見.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http://fastslow.top/查看。
5905-viney薇莉-橙子第9篇
我是薇莉,一個"愛學習,愛思考"的職業規劃師.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讓我們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