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是對自己的英語有自信的,仿佛從小學四年級上半學期突然頓悟之后,就沒覺得這東西有什么難過。
不論是應試還是閑扯上,只要是跟英語相關,大概也沒費過什么勁。原來初中時候別人號稱讀倆小時的文章,我5分鐘就能比對方精通許多。算得上是比較有天賦吧,當然人外有人不服高人有罪,可跟茫茫學英語的吃瓜群眾比,優(yōu)勢似乎是碾壓似的。
于是離開了學校之后,英語也并不會放下,即便生活之中基本上多是跟一些英語文盲打交道,可對于英語的熱情依舊有增無減。學得了一個說法,了解到了一句slang,總有暗爽的感覺。
可是沒有了一起說的人,說方面的天賦點還是被閑置了。
兩個禮拜前開始讀英語,最基本的事情之一了吧。學霸解答學渣關于【怎么學好英語】時候的敷衍回答,多讀多練。。。事實上我們學霸都是聽相聲的,誰讀英語啊。。。
于是現在讀英語的熱情度比上學時候高多了,有金錢的投入,雖然不多。說的技能跟讀的技能還不能等同對待。張口讀讀英語,跟自己遣詞造句區(qū)別還是蠻大的,前者照著念,在我這兒可能比后者要麻煩。這么說讀文章反而是走出了舒適區(qū),聯系人類最本源的讀書技能。而每句話還要有升調高低,句讀怎么停頓,重音在何處,別人駕輕就熟到了自己怎么能磕磕絆絆呢?
我不想磕磕絆絆,那就多錄七八遍吧。難詞停頓反而沒有簡單詞停頓的多,看著簡單,讀起來可就是另外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