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分享嘉賓:瀚媽,一個12歲男孩的媽媽,她小巧玲瓏,端莊優雅,熱情大方,心地善良,熱愛學習,熱愛生活,渴望成長,2017年4月與琴素結緣,愿緊隨學友們的腳步,不斷前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 《家庭吵架常是思維問題》
文中說,所有的吵架,尤其是家庭吵架,都基于一元思維而產生。比如房間應該打掃干凈,作業應該今天做完,碗一定要馬上洗,鞋子應該擺放有序......在一元思維里,事情的標準只有一個,即我的標準,因此,事情往我期待的方向發展,才是對的,否則就是錯的。事情只往這個方向走還不行,還得達到我頭腦中設置的這個標準,才是好的。房間整潔度只有達到了我的要求,才算干凈。如果你沒有達到這個標準,那么你就是錯的,要改進的,要被批評的。兩個都在一元思維思考的人,而且標準還不一樣的話,家庭戰爭片直播版就上演了。家庭就是這樣,所謂一物降一物,誰能吵過誰,誰能斗過誰,就聽誰的。在一元思維里,只有我是對的和你要聽我的。能夠成長的人,會從兩面看問題:既對,又錯;既好,又壞。這就是二元思維。不再偏執于對或者錯,而是知道:世界上沒有絕對,每一件事情都有好壞面。勤奮是好事,懶惰也是好事。勤奮的人大都身體欠佳,緊張焦慮,懶惰的人常常健康長壽,內心豁達。愛整潔的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躁狂和強迫發作,很難靜下心來思考人生和認真學習。恰是凌亂,給了人類更多偉大的創造、沉思和無限可能。當我們進入二元思維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每個人在他的觀點里,都是對的。因為是對的,所以在堅持。這個世界上并不是你對我錯,我對你錯的邏輯,而是“都對”,你是對的,我也是對的。當有兩個對,并且能切換視角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原來爭吵的問題,就可以帶著理解和認同來解決了。? 除了這些,還有多元思維。多元思維讓我們跳出事件本身,從不同的角度、寬度和高度看待事件。當他指責我“碗怎么沒洗”的時候,他在用一元思維思考。而我也用一元思維思考的時候,覺得“我不想洗就不洗”,就吵起來了。我用二元思維思考的時候,就能大方去承認“是啊,碗是沒洗。”我不覺得這是一個錯,我就不心虛理虧而去反駁。我能認可他說的屬實,就不生氣,所以就有了進一步溝通的可能性。當我們用多元思維思考的時候,會發現除了洗碗的對與錯,洗碗本身也是在表達其他的內容。比如說:我今天特別不爽,就是想找個事發泄下。什么事呢?剛好碗沒洗就撞我槍口上了。明天有朋友要來,萬一他們看到我們家碗沒洗怎么辦,多丟人!我好焦慮,你為什么不替我分擔?你到底有沒有責任心?到底在乎不在乎這個家?你倒是洗個碗證明下啊……在多元思維里,事情不僅有一百種可對可錯的視角,更有象征、動機、原因、情緒、背景等其他視角。我跟你表面上為這個事而吵,其實是因為別的事。我在乎的是其它說不出來、意識不到或難以啟齒的內容,這個事只是個出口和表象。所以在多元思維里,除了關注事情本身,更關注事情的周邊。當我們能夠用多元思維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將變成一個深邃、寬廣、獨特的人,人格魅力上升N個檔次。多元思維的使用就是:去看到對方為什么要跟你爭論這個事情的對錯。他發生了什么?可否去關心他?去看到自己為什么要去指出對方哪里做錯,我發生了什么?我可否一致性表達一下?每當我們想去爭對錯,或者指責、自責,不如去思考:此刻,我們的思維在哪個維度里?是否有可能升級一下自己的思維高度?
總結點評:瀚媽以夫妻溝通中洗碗為例子,向我們深入淺出地分析了各種思維模式的區別。在一元思維里事情的標準只有一個,即我的標準。事情沒有往我期待的方向發展達到我頭腦中設置的這個標準。只有我是對的和你要聽我的;二元思維里,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每一件事都有好壞面。感覺到每個人在他的觀點里都是對的,這個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你對我錯我對你做的邏輯。你是對的,我是有方法的;多元思維是跳出事情本身從不同的角度寬度和高度看待事件。在多元思維里,事情不僅有一百種可對可錯的視角,更有象征動機原因,情緒背后的動機和需求。一樣的眼睛有不一樣的看法,一樣的耳朵有不一樣的聽法。一樣的嘴巴有不一樣的說法,一樣的心有不一樣的想法。因為這樣一樣的人生才有不一樣的分享,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思維模式的差別。在生活中,我們和愛人、孩子、朋友相處的時候,在工作中和同事的溝通,我們都可以采用二元或多元化思維。當別人的言語或行動讓我們感覺到憤怒時,我們可以深呼吸,帶著一份覺察回到當下。我們可以跳出事件本身,看到他行為背后的動機和需求是什么。當我們一致性表達時要注意至描述事件和表達感受,不做評價。我們就會收獲更良好的人際關系。
5.22 分享嘉賓:桁媽,13歲男孩的媽媽,因為想要改變孩子而結緣琴素,慢慢卻發現需要改變的那個人是自己,愿意和大家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讓心不再彷徨,讓愛流動起來!
? ? ? 親愛的家人們,很高興和大家在這個溫暖的時刻又見面了,我是今天的分享嘉賓——桁媽!我與琴素結緣于一年前的三月,某一天李老師在醒來綠植群里關于親子教育的分享吸引了我,我開始關注。六月,孩子小升初迫在眉睫,而我也感覺越來越搞不定孩子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老師,李老師在和我聊過之后,說我才是一切的根源,建議從我身上著手改變,我不能理解,卻別無他法,只好跟著去做。近一年的時間,我堅持參加讀書會,上父母課堂,嘗試著做各種改變,可是我要的東西還是離我好遠。我不斷積累知識和感覺,終于在5月10日早上醒來后有了一個貫通,心里的一塊石頭感覺突然落地了,原來所有的根源都在于我從來沒有真正接納過自己,是自己的自負感一直在作祟。從那天開始,我試著放下自己的焦慮不安,重新認識自己,尊重自己,接納自己做的好的部分,繼續保持;也接納自己做的不好的部分,同時去問自己想要什么,我該如何去做才能更好,而不是在自己做不好的時候去糾結自責,把能量都消耗在這無謂的內耗中,放松,然后調動全身心的力量去面對,智慧才會有機會出來。在這過去的十天里,我過的非常輕松,就像是一個負重前行的人突然扔下了包袱,沒有了牽絆,真好!說了這么多,就上周的主題——接納,和大家說說我的感受吧!
寫接納作業的第一天,因為放松,所以對自己有了一定程度的接納,不再去糾結早起床對身體好不好,睡不著就選擇起床做事,讓自己不再處于心慌的狀態,一天下來的工作狀態也是非常不錯的。
第二天,因為自己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對有頗多要求的客戶,放下自己以往的顧慮,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把事情做好的同時,還收獲了一枚有相同愛好的朋友。
第三天,在我得知先生的表弟妹去醫院生孩子時,主動要求去醫院看望,主動接納先生身邊的人,希望能和先生有更深的感情,先生接受到了我的愛,對我也是溫柔以待!
第四天,用心對待來找我辦事的大孩子們,感受到他們蓬勃向上的朝氣,接受到來自他們真誠地感謝,這何嘗不是美好的一天呢?
第五天,早就安排好在外面請同事們小聚,結果領導要到家里吃飯,那就接納唄,用最好的狀態去面對,去做,而在這樣的狀態下,同樣的事情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就是以往做很多人的飯菜時會很累,但是這次竟然還好,是不是很神奇呢!
在這幾天里,我的放松讓桁的狀態也有了很多的變化,和我的話越來越多,對我的態度越來越親昵,最明顯的是,這兩天喊他幫忙做事的時候他接受的比拒絕的次數多;先生在和桁的溝通中也更多的是把自己放在當下那一刻去處理事情,自己的情緒也會選擇無害的方式去處理,家庭氛圍和諧不少。
啰嗦了半天,我要表達的核心意思就是,尊重自己,接納自己,當我們有能力去愛自己的時候,當我們的愛滿到溢出來的時候,我們才有能力去接納孩子,接納他人,接納自己可以接納的,也接納自己不能接納的部分!接納之后,放松下來,去創造,而不是放棄。
最后,我想用電影《無問西東》里的這句臺詞結束今天的分享:
“什么是真實: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感謝大家的聆聽,期待在線上線下,在任何一個當下與親愛的你們相會!
總結點評:桁媽的語音中透出溫和和堅定,內心的平和喜悅一如她外在的狀態,這是知行合一的結果!桁媽原本抱著改變孩子的目的,走進琴素父母課堂 。在學習過程中才發現,要改變的是自己。學習路上,她屬于穩穩堅持的人,當明白一切的問題的根源在自己時,她卸下了所有的思想包袱,過得非常的輕松愉悅。她堅持寫接納作業,結合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做中想明白,在總結中越活越通透,她是引領家庭走向幸福的人[強]尊重自己,接納自己,當有能力去愛自己的時候,才有能力去接納他人,接納之后放松下來,去創造,而不是放棄。桁媽將學問融進生活里,活出了她理想的幸福狀態!
? ? 生活從來不應該是約定俗成的,因為不斷的變化才滋長出我們對生活要有不同的反應,從而發展出我們的能力與決定。不是想明白了去做,而是在做中想明白。李老師說,明白道理只在頭腦層面,最重要的是慢慢一點點去做,在做中一點點感受,這是一個曲折螺旋上升的過程,如果因為你暫時做不到而焦慮,你仍然是不接納。不管是否能夠全部做到,先行動起來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接納我們能夠接納的部分,同樣也接納不能接納的部分。當我們不接納時就要承擔后果,重要的是帶著一份覺察去表達不接納,簡單清晰的表達,能放能收,靈活處之,一切由我來主導。愿你我都活在當下,保持一顆覺察的心。祝福親愛的伙伴們生活想像幸福的桁媽一樣越來越好!
5.23 分享嘉賓:小博媽,一位十歲男孩的媽媽!她活潑開朗,積極樂觀,樂于助人,時時刻刻面帶微笑……她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后!2017年十月,在老師的推薦下,參加了學校的家長課堂!從而結識了李老師,走進了琴素這個有愛的大家庭。
? ? ? ? ? ? 《不知不覺的改變》
? 曾幾何時,我帶著無比焦慮,愧疚,恐懼,矛盾且無可奈何的心情生活著……也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特別在意起“別人”的看法說法,活的越來越沒有了自己……在“別人”眼里的我 是那么積極樂觀,與人為善,活的沒心沒肺,還擁有一顆能撐船的心!可那只是“人前”的我!而人后的我,即不安于現狀又對現實生活無可奈何。時而信心滿滿,時而迷茫頹廢。以至于經常:焦慮,寡言,易怒,極端甚至暴力……(淪為了情緒的奴隸,對它聽之任之!)可事后又后悔不已。那時的自己真的過得很痛苦,陪伴在旁孩子的處境可想而知………
? 直到有一天遇見了李老師,她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語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似乎有一種魔力:看著她,想起她,心似乎就能變得平靜,嘴角則會無意識的上揚!我被她深深地吸引著,并勵志要向她好好學習,成為如她一般優雅從容的女性。
在后期的學習中,我認真過,用心過,努力過,但似乎越學脾氣越壞,對自己/他人的要求就越高……也質疑過,矛盾過,總認為自己知道的已經很多,就算再怎么學,也做不到!想要試圖放棄時,腦子里冒出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先做對的事,再把事情做對!于是繼續拖著承重的“包袱”努力前行……發自于內心覺得自己沒有進步!但借用孩子他爸的話:至少病情沒惡化啊,就是好事……(現在才明白:學會,知道只是一部分,關鍵還是要去行動起來)
一直到上周,在李老師的倡導下,寫了一周關于“接納”的作業,我才欣然感受到自己的變化,在不知不覺中,我可以很真誠很坦然的面對自己和家人,很平靜的處理和解決問題!(偶爾“情緒”也會造訪于我,但我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當我時刻帶著覺察與反思去接納時,心中有了方向和力量,少了焦慮與不安!我的內心是寧靜的,是喜悅的!? ? ? “接納”顧名思義就是 不理 不怕 不對抗……看似對別人,實則是對自我的接納程度!接納自己所接納的,同時也接納自己所不能接納的!在此同時,與親密的自己來個大大的擁抱……輕聲對自己說:親愛的,我愛你!我們一起加油,遇見更好的自己!接納是一種心境,一種處事態度,一種愛的表達更是一種智慧!當我們真正做到接納時,其實就已走在了成長的旅途中……
總結點評:聽完小博媽的分享,我想到了一句成語,"白首如新,傾蓋如故"。有的人你認識了一輩子,卻感覺像陌生人;有的人你只要看一眼或交談數秒,便會銘記一生~因為這個人就像燈塔一樣,時刻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李琴。曾幾何時,小博媽也和我一樣,活在別人的目光和評價里。人前的她和人后的她判若兩人 ,偶爾內心也會矛盾糾結,情緒爆發[擁抱]。直到有一天,遇見了她生命中的貴人~李老師。在學習改變的過程中,有過迷茫困惑和懷疑,覺得知識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還好身邊有幽默的老公調侃安慰~"脾至少沒惡化,也是一個進步嘛!"[偷笑]李老師的適時指引"先做對的事,再把事做對",在實踐中慢慢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原來學到的知識只停留在頭腦層面,行動的力度還不夠。后來積極響應李老師的倡導,在連續一周的接納作業中,時刻保持一份反思和覺察,在工作和生活中踐行,找到了內心的方向和力量。學習后的她開始把每次情緒的造訪當成一個"禮物",敞開心去接納,與自己的內心鏈接,終于遇見了那個美好的自己!破繭成蝶一瞬間!
? ? ? ? 學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多少。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堅持做了多少。堅持做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堅持做了之后反思總結提高了多少。反思總結提高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反思總結提高之后又學了多少,最終形成止于至善的良性循環。小博媽成長的心路歷程,也是你我曾經走過的或正在走過的,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追求幸福,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感恩生命中這場最美麗的遇見!
5.24 分享嘉賓:炫叡媽,是一位14歲男孩的媽媽,2017年12月開始走上學習改變之路,并與琴素結緣。她性格直爽,喜歡幫助別人,愿意嘗試并堅持行動,是一位堅強有毅力的媽媽。她希望通過學習,讓自己活出生命真實的狀態,從而感染和影響身邊更多的人。
? ? ? ? ? ? ? 《媽媽別再嘮叨了》
? ? ? ? 有時候當孩子上學出門前,做媽媽的總會叮囑說,上課認真聽講,你說老師講的都會,看看考試吧,總有幾個小題愛丟分,還沒說完孩子背上書包就走了。有時候孩子在外面玩得大汗淋漓,做媽媽的也許會說,你看看你,玩得大汗淋漓的,趕緊洗個澡,換身干凈的衣服。”孩子洗完澡,不以為然繼續穿上臟衣服。沒有孩子不想成為好孩子,沒有孩子不在乎自己的行為,孩子“信息過載”就會啟動自我保護。什么意思?我們人類有6種接收信息的方式: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和感受性知覺。我們可以把它們想象成6根向大腦傳送信息的管道,如果管道只能承受5個立方的信息量,可是我們給到孩子10個甚至20個立方,超過了他們的承受能力,就會“信息過載”,為了保護自己繼續遭受沖擊,就會關閉或堵塞管道,有些信息被丟失,無法被處理。
什么樣的情況會讓孩子“信息過載”?如果我們用說教、嘮叨、批評、發火、威脅等方式來控制孩子,他們的信息管道就會過載,然后出現四種反應:第一種:試圖反擊。他們會和冒犯自己的人爭論,把扔過來的信息“頂”回去,這種回擊的方式有時候會很奏效,當他們習慣與父母爭辯并由此獲得好處,他們就會一直繼續下去。第二種:選擇逃跑。孩子為了免遭“迫害”,表面上顯得非常配合,也表現得非常積極,或將“活動”轉為地下,或用謊言掩蓋真相,并且學會各種“奇門異術”蒙混過關,比如喝水、撒尿遁、裝病遁……第三種:精神逃離。孩子走不掉,躲不過,只好采取“精神逃離”的方式保護自己,以免繼續遭受過多的信息沖擊,逃避負面情緒帶來的壓力。最典型的就是家長一通訓話之后問孩子:“聽見了沒有?”孩子回答:“聽見了!”,家長又問“記住了沒有?”孩子連連點頭:“記住了!”可實際上,幾乎在您開始訓話一分鐘之后,孩子“QQ”的頭像,就已經悄悄變成了灰色,但“聽見沒有”和“記住沒有”是一定可以聽見的,長期的戰斗經驗告訴他們,在這之后就可以天下大赦了。第四種,變得呆滯。多見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他們因為過于害怕或者茫然無措,嚇得呆在原地動彈不得,就是我們常說的“嚇蒙了”。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如果爸媽揍得夠狠,做得夠絕,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我們可以肯定地預見,一旦我們讓孩子“信息過載”,他們必定不會深刻反思如何解決問題,而將注意力集中用在如何“對付”我們。我們被嘮叨氣得半死。親愛的琴素家人們,聽完今天的分享,你感受到什么呢?是不是我們的嘮叨要收斂一下,我們與孩子的溝通交流要變得更有效回應。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聆聽,再見!
總結點評:感謝炫叡媽在出差期間,從忙碌的工作間隙抽出時間給我們帶來的分享,引發關于父母和孩子如何有效溝通的思考。首先她列舉了媽媽對孩子的嘮叨的幾個生活場景,大家看到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這不就是沒學習之前的我們自以為愛孩子的方式嗎?接著向我們闡述了人類有6種接收信息的方式: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和感受性知覺。我們可以把它們想象成6根向大腦傳送信息的管道,如果管道只能承受5個立方的信息量,可是我們給到孩子10個甚至20個立方,超過了他們的承受能力,就會“信息過載”,為了保護自己繼續遭受沖擊,孩子就會啟動"自我保護"。如果我們用說教、嘮叨、批評、發火、威脅等方式來控制孩子,他們的信息管道就會過載,最后出現四種反應:試圖反擊、選擇逃跑、精神逃離、年齡小的孩子就會被嚇懵,變得呆滯。這不就是我們的孩子,曾出現的狀況嗎?不怕念起,就怕覺遲。還好,我們都已經走上學習改變之路。
? ? 如果我們過分關注孩子,帶給自己的,只會是焦慮? ,但如果將注意力專注于自己做事,孩子的感覺也許更好,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而是我們放不下孩子。父母和子女之間不缺愛,愛是與生俱來的,缺的是相互理解;父母和子女的交流不缺內容,缺乏的是溝通技巧。我們都有過傷心憤怒害怕等情緒激動的時候,大家都知道沒有什么比一個人的聆聽和理解更讓人安慰的了。成人如此孩子也這樣,所以多用關心的交流取代批評、說教,用共情、啟發、欣賞來給孩子慰籍與力量,更有效地回應孩子。要想孩子變,父母要先變。父母改變1%,孩子才能改變99%!
5.25 分享嘉賓:影兒媽,一個16歲女孩的媽媽,從2017年經朋友介紹與琴素結緣,2018年正式加入琴素,她樂觀而堅強,在親子教育的道路上感到迷茫,困惑,不解,如今走進琴素愿意通過學習,認清自己,改變自己,從而遇見更好的自己。今日分享由影兒媽和女兒影兒共同完成,下面由影兒語音分享,希望給大家帶來美好的一天。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活中的小片段吧。? ? 1.周五讀書會結束后坐車回家,到家樓下有點頭暈想吐,怎么了是暈車了嗎?心里這么想著就在路邊站了會吐不出來,我用手按著胃上樓了,剛進門就聽到女兒親切地叫聲:“媽媽回來了,我還沒吃飯”。我一邊脫鞋一邊說:“我的胃好不舒服,頭暈想吐,你自己弄點吃吧,我去晾衣服”。(飯菜現成的只需熱一下,晚上出門時放了衣服在洗衣機里洗),其實這一刻我心里是不悅的,我以為她會很不高興或者說些什么,可女兒接下來的話讓我好心暖,她說:“媽媽你怎么又胃不舒服了,那趕緊吃藥去睡吧,衣服我來晾”,我說:“那好,就有勞你了,我洗了先睡了,你也早點睡”。我接納自己此刻因身體不舒服帶來的小情緒,溫柔地拒絕孩子的需求,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并相信孩子自己可以做到,同時也是給孩子機會去體驗。? ? ? 2 .今天天氣不是很好,感冒已有幾日的我咳嗽的厲害,我手里拿著《當下的力量》坐在飄窗邊看著窗外的毛毛細雨,心里猶豫著今晚去不去讀書會,突然聽到女兒叫我,“媽你在干嘛呢?看書嗎?”,我說:“沒有,我在想今晚讀書會去不去,順便看一下書有沒有不認識的字,還想請教請教你咧”,女兒說:“你都生病了今晚就別去了”,說著來到我身邊坐下并將臉貼著我的臉,用手摸著我的額頭看燒不燒,嘴里仍就說著:“還是算了別去了,給老師請個假,一節課不上不要緊的”。這一刻我是感動的,我順勢依偎著她輕聲地說:“沒事,我沒發燒可以堅持的”,女兒說:“你如果堅持要去那好吧,把藥吃了去,如果不舒服就給我打電話”,我說:“好啊”。其實我堅持去上課是想體驗一下,當初女兒生病發燒,我和她爸卻不給她哪怕是半天的休息時間,那時的我們眼里看不到孩子,看到的只是她的學習,而如今孩子的做法讓我既感動又慚愧,孩子讓我明白,愛也是需要尊重的。 3.今天上午老公打電話說中午裝完貨邀請師傅和他一起回家吃飯,我接完電話趕緊去買菜,回到家開始認真的做飯,糍粑魚,紅燒肉,油麥菜燉豆腐,虎皮青椒,蒸香腸,西紅柿雞蛋湯,很快五菜一湯做好了,這時門鈴響了,哇時間剛剛好,我太厲害了,三個人開心用餐,剛吃了一口飯,老公開口了,這湯上面撒點蔥花就完美了,這紅燒肉有點咸,我笑看著老公說:“收到了,下次一定注意”。我這個追求完美愛挑剔的老公喲,什么時候才可以改掉這個臭毛病,(這要是放在學習之前我的火會騰的就爆發了,你這個人怎么這么挑剔,吃飯都堵不住你的嘴,我辛辛苦苦忙了一上午,你不表揚就算了,一上桌子就開始…………)我沒在意他說的話,我覺得挺好的,開心的享受著自己做的美食,反而是師傅說:“蠻好啊你就知足吧”,接下來老公很得意地說:“是吧羨慕我吧,你看看我再看看你,你那老婆還有那兇巴巴的丈母娘…………”劈劈啪啪的,師傅也不介意,兩個人說笑著你一句我一句,雖然我不贊同老公的說法,但那是屬于他們倆的溝通方式,我沒有參與,只是靜靜地吃著聽著他們聊天,吃完飯給他們沏了茶,讓他們移坐到沙發那邊去聊,我開始收拾殘局。其實我知道老公就是想在別人面前得瑟一下自己在家有多拽,我就滿足一下他咯,看到他開心我也高興。自從學習后我遇事都會讓自己緩緩,想清楚該如何說,如何做,不再像從前那樣沖動,隨心所欲地去處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是學著去體諒去理解去尊重,主動的將愛的信息傳遞出去,而不是被動的去接受,因為心中有愛所以內心柔軟,去真心的愛和接納,愛的力量真的很神奇,它融化了親子間的冷漠,讓夫妻倆的心更貼近,整個家也隨之變的溫馨和諧。? ? ? ? 感謝李老師一語驚醒夢中人,給我指引方向,讓我看到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像我這種自負感爆棚的人,如果不是女兒我此生都不會覺醒,仍會驕傲地覺得自己很好,現在的我對自己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知道自己需要改變,而改變的過程是漫長而痛苦的,推翻曾經覺得很好的自己,否定曾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并接受那些錯誤所帶來的結果,我也知道學習的路上會很艱難,生活中的我也并不能時時處處帶著覺察充滿能量,有時候仍然會感到迷茫,我這個人腦子簡單有點愚鈍,步伐如蝸牛,但我能夠感受到自己絲絲的變化帶來的巨大收獲,所以我仍會堅持地走在學習的路上,向遇見更好的自己努力前行。?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用杜江在《爸爸去哪兒》送給嗯哼一段話作為今天分享的結束語:
你不是我的希望
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還是我的
與你無關,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
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
那夢里,不必有我
然而我愛你,我的孩子
我愛你,僅此而已
總結點評:聽完影兒富有感情的語音分享,大家是否和我一樣,心里面有一種被熨斗熨過的妥帖舒適,是不是很羨慕影兒媽有這樣一件暖心的小棉襖[調皮]感謝影兒媽和影兒母女聯袂給我們帶來的精彩分享,影兒媽通過日常生活中的3個溫馨的小片段向我們展示了把覺察接納運用到生活中帶來的新變化。情景1:周五讀書會結束后坐車回家,有點頭暈想吐,當女兒說還沒有吃飯時,她接納自己此刻因身體不舒服帶來的小情緒,溫柔地拒絕孩子的需求。結果女兒沒有如她擔心的會生氣,反而很懂事地關心她,讓她趕緊休息,自己去做飯和晾衣服。? 情景2:因感冒咳嗽的厲害,天氣又不是很好,心里猶豫著晚上去不去讀書會。女兒用各種貼心的行動關愛媽媽,充分尊重媽媽想去讀書會的想法,叮囑媽媽如果去了身體堅持不來就打電話回來或者請假。她很感動,由此回想起以前女兒生病發燒時,自己眼里看不到孩子,看到的只是她的學習。而如今孩子的做法讓她既感動又慚愧,孩子讓她明白,愛也是需要尊重的。情景3:某天上午老公打電話說中午裝完貨邀請師傅一起回家吃飯,她接完電話趕緊去買菜,回到家開始認真的做飯,精心烹制了美味佳肴。3人開始開心地用餐時,老公開始對菜肴的口味批評,她改變了舊有的怒懟模式,笑著回應老公說:“收到了,下次一定注意”,給足了老公的面子。她沒有被老公的挑剔情緒帶走,而是穩穩地立在了當下,開心的享受著自己做的美食。她覺察到老公挑剔背后的需求~愛面子的男人想在別人面前得瑟一下自己在家有多拽。學習之后的影兒媽因為心中有愛所以內心柔軟,去真心的愛和接納,愛的力量真的很神奇,它融化了親子間的冷漠,讓夫妻倆的心更貼近,整個家也隨之變的溫馨和諧。
? ? ? 學到的是知識,運用了才變成自己的智慧.這個世界上有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人,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當我們真的發生改變的時候,只要對方是在意我們的,為了適應我們的改變,他就一定會發生改變。當你發自內心的感謝孩子讓你重生的時候,你的孩子就走上了越來越優秀的道路,孩子越來越優秀,是家長改變的副產品。讓我們和影兒媽一樣,帶著覺察和接納,活進每一個幸福的當下!? ? ? ? ? ? ? ? ? ? ? ?
5.26分享嘉賓:彭茜,一位8歲男孩的媽媽,她熱情爽朗,溫柔智慧,真誠善良。2017年與琴素結緣,渴望通過學習改變自己。
? ? ? ? ? ? ? ? ? ? ? ? ? ? ? 《接納》
我兒子已經很久沒有洗澡了。我都不記得是一個星期還是兩個星期,還是更長時間?但是我想到茜媽告訴我的,又想到曾經看到一篇文章,寫一個孩子不洗澡。她媽媽本身是個沒有主見的人,但是有個優點,就是不會去勉強孩子。一年之后,當孩子愿意洗澡的時候,他說:“我感受到水流過我的皮膚。”他的媽媽,保護了他的感受。所以我決定試一試他究竟可以多久不洗澡。一個月?一年?可是現在很熱啊!并且我兒子沒有和我分床。晚上他會和我膩歪一下,黏糊糊的皮膚粘著我,那感覺,真夠酸爽。而且床單上總是有異物。昨天,我背上不知道是被蚊子還是螨蟲咬了好幾個大包。我正準備回家給他看看,可是上樓梯時,他先說:“明天早上洗澡。”“為什么?”他把胳膊伸給我:“有味道。”我一聞:”餿了!“”我覺得是香味。“我媽媽聽見了,立即說:”今天要洗澡(此處省略一百字)”兒子很淡定的說:“我明天早上洗。”這和我的習慣不一樣,不過我想,很多老外都是這樣,早上洗澡晚上不洗,也只是一個習慣問題。所以我沒有說話。實驗結果已經比我預期的好太多了。畢竟這些天里,他不洗澡,但還是洗腳的,因為腳實在是太臭了[呲牙]而且,也不過就只有半個月而已,他主動要求洗澡。也有過擔心以后他會成為一個邋遢的人,可是他的表現太超乎我預料了。
總結點評:感謝溫柔智慧的彭茜給我們帶來的精彩分享。她通過兒子從不愿洗澡到自愿洗澡的過程體驗,表達了自己接納的心路歷程。她還分享了一則同樣的小故事,一個不愿洗澡的小男孩媽媽,不會去勉強孩子,保護孩子的感受。當一年之后孩子愿意洗澡的時候,他感受了到水流過皮膚的美好體驗。所以她決定試一試兒子究竟可以多久不洗澡,這中間等待的過程她始終保持著一份淡定,她沒有說教、批評,而是溫柔地陪在兒子身邊,放手讓他"不洗澡"體驗完全,兒子終于有了內在的驅動力~自發要洗澡。在這里,我忍不住為彭茜豎起大拇指,這種放手不撒手的淡定是一般的家長都難以做到的,而彭茜卻用她的溫柔和智慧做到了[強]
愛的最高境界,不要希望孩子好,而要對他好。關系好了,什么都好說。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放手,有體驗才有經驗,有經驗才有智慧,將選擇權交給孩子~即使你明知道是錯的,也要讓他體驗完全,這樣孩子就拿回了屬于他自己的智慧!
? ? ? ? ? ? ? ? ? ? ? ? ? 《主持人一周總結》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一起走得更遠!我們邀請琴素伙伴們一起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以時光為斧,以氣質修身,將自己雕刻成藝術品,讓魅力綻放,讓人生優雅,讓生命充滿色澤……
親愛的琴素家人們,下午好!今天是2018年5月27日(農歷四月十三),星期日。一周的主持工作已近尾聲,心中有幸福、有感動,更有一些不舍和難忘。感謝班主任蔡蔡邀我做本周的主持人,讓我承擔和成長。難忘六位媽媽的溫情分享,帶給我們不同的體驗和思考。
周一:美麗睿智、"自帶光環"的瀚媽分享了《家庭吵架常是思維問題》,用具體案例分析了一元思維、二元思維和多元思維的區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運用多元化思維思考問題,就會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
周二:端莊優雅、秀外慧中的桁媽分享了接納之后給生活和工作帶來的新的變化。接納他人之前,先要接納和尊重自己。接納自己,能接納的,也接納自己不能接納的部分。接納之后,不是放棄,而是創造。
周三:熱情大方、積極樂觀的小博媽帶來了《不知不覺的改變》,她分享了學習前后自己的思想變化和心路歷程。敞開心胸,帶著一份覺察和接納進入每一個當下,真實地與自己內心連接,最終遇見了最美的自己!
周四:性格直爽、樂于助人炫叡媽分享了《媽媽,別再嘮叨了》,分析了人類接收信息的六種管道: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和感受性知覺。當孩子出現"信息過載"之后啟動的四種自我保護方式。提醒父母要多用關心的交流,共情代替,指責批評,多用啟發和欣賞來對待孩子和有效的回應孩子。
周五:蘭心蕙質、心中有愛的影兒媽,通過分享家庭生活中三個溫馨的小片段,向我們展示了把覺察和接納融入生活的幸福場景,收獲了老公和女兒滿滿的愛,內心也變得柔軟幸福。
周六:真誠善良、溫柔智慧的彭茜分享了對兒子不洗澡的接納,放手不撒手,將選擇權交給孩子~,明知是錯的,也要讓他體驗完全,最終兒子拿回了屬于他自己的經驗,把洗澡變成了自己內在驅動力。
以上這六個生命故事,六種特殊的體驗,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學習帶給我們的力量是如此強大,如此有魅力。學習帶來改變,改變促進成長。
做自己之前不能做的事情,叫成長;做自己之前不愿做的事情,叫改變:做自己之前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親愛的琴素家人們,讓我們再次感謝本周的六位分享嘉賓瀚媽、桁媽、小博媽、炫叡媽和彭茜帶來的精彩分享。感恩大愛的李老師搭建的這個愛和學習的交流平臺,感謝默默付出的班主任蔡蔡,也感謝愿意在學習路上不斷突破的我自己。
最后想對琴素所有的家人們說,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也是有資源的,我不需要和別人比,我只要做到真實的自我呈現就好!
好了,本周的分享就到此結束。山河媽在這里最后一次感謝大家的陪伴和聆聽。以后有機會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