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傷寒論》)
【組成】
柴胡 6~9g,白芍 6~12g,枳實 6~12g,甘草 3~9g。水煎服。
一、辨證
胸脅與腹部脹滿疼痛,心胸煩熱,精神抑郁,手足厥冷,食欲不振,泄利下重。婦女伴有月經不調,乳房作脹。舌質偏紅或紅,苔薄黃,脈弦。
二、辨病
1.傳染性肝炎。
2.膽囊炎,膽石癥。
3.胰腺炎。
4.急性胃腸炎。
5.過敏性結腸炎。
6.急性闌尾炎。
7.泌尿系結石。
8.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9.神經血管性頭痛。
10.肋間神經痛。
11.婦女月經不調。
12.婦女急性乳腺炎。
13.婦女痛經。
14.婦女閉經。
15.婦女更年期綜合征。
三、辨體質
體質中等或偏弱,或呈神經質體質,體格中等或偏瘦,顏面少華,表情冷淡,四肢偏涼。
【臨床加減應用】
1.傳染性肝炎:加石打穿、蒲公英根、五味子。
2.膽囊炎,膽石癥:加過路黃、郁金、豬膽汁。
3.胰腺炎:加烏藥、香附子、大黃。
4.急性胃腸炎:加半夏、蘇葉、木香。
5.過敏性結腸炎:加訶子、厚樸、綠萼梅。
6.急性闌尾炎:加敗醬草、牡丹皮、大黃。
7.泌尿系結石:加金錢草、海金沙、白茅根。
8.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加全瓜蔞、丹參、薤白。
9.神經血管性頭痛:加川芎、藁本、防風。
10.肋間神經痛:加白芷、絲瓜絡、大青葉。
11.婦女月經不調:加當歸、茯苓、丹參。
12.婦女急性乳腺炎:加蒲公英全草、通草、紫花地丁。
13.婦女痛經:加五靈脂、茜草根、香附子。
14.婦女閉經:加丹參、茜草根、紅花。
15.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加鉤藤、茯神、夜交藤。
1.胰腺炎
吳某,男性,43歲,農民。1972年10月初診。
患者自訴 2 年前曾因腹痛被診斷為胰腺炎,經治療后好轉。1 年前因飲酒過度復發過 1 次。昨天因極度生氣后突然又感上腹疼痛,走竄兩肋及腰背部,疼痛時而加劇,伴有惡心嘔吐,噯氣不適,沒有食欲。患者由公社衛生院送來五七干校中心醫務室后被確診為胰腺炎復發,患者自己要求服用中藥。觀患者面呈痛苦貌,自稱腹痛以外,兩胸脅部滿悶不適,噯氣頻頻。按患者左上腹有明顯壓痛,無反跳痛。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
證屬肝失條達,濕阻中焦,治以疏肝解郁,利濕通腑。方選四逆散加味:
柴胡 6g,白芍 12g,枳實 15g,烏藥 12g,香附子 9g,大黃 12g(后下),芒硝 12g(另沖),甘草 9g,水煎服。
患者服藥 2 劑后,1 天解了 4 次大便,上腹疼痛著減。原方去大黃、芒硝,加蒲公英根 15g,繼服 7 劑后諸癥消失。
2.帶狀皰疹所致肋間神經痛
徐某,男性,24 歲,研究生。1983年11月初診。
患者自訴 1 周前因準備參加學會極度繁忙,幾乎 3 天 3 夜沒有睡覺。3 天前突然右側胸脅部出現紅色皰疹,局部疼痛較甚,在深呼吸、咳嗽或打噴嚏時疼痛加劇。患者立即去南京鼓樓醫院(現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就診,被診斷為帶狀皰疹所致的肋間神經痛。
患者體格瘦弱,神經體質,精神抑郁,表情緊張。除了右側胸脅疼痛以外,腹部亦脹悶不適,煩躁易怒,不思飲食。四肢不溫,大便不成形,時呈完谷不化。舌質偏紅,苔薄微黃,脈弦。
證屬肝氣失疏,脈絡受阻,治以理肝解郁,疏絡鎮痛。方選四逆散加味:
柴胡 6g,白芍 12g,枳實 9g,路路通 12g,白芷 9g,絲瓜絡 15g,大青葉 15g,甘草 9g,水煎服。
同時用適量新鮮大青葉搗爛涂敷患部,1 日 2 次。
患者用藥 3 天后,患部疼痛有所減輕,再繼續使用該方 1 周后,雖然右側胸脅部帶狀皰疹仍存在,但是患部疼痛已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