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紫羅蘭是我們非常喜歡的一種花卉植物,在家居中也常常擺設盆栽的非洲紫羅蘭來點綴美化家居,效果很不錯,下面我們來看看非洲紫羅蘭的花語是什么?如何養好非洲紫羅蘭,并且如何繁殖非洲紫羅蘭:
非洲紫羅蘭的花語—永恒的愛。但同時也代表了她的單薄、脆弱,渴望有一個理想的歸宿。
非洲紫羅蘭(Saintpaulia ionantha)又名非洲堇,多年生草本植物。無莖,全株被毛。葉卵形,葉柄粗壯肉質。花1朵或數朵在一起,淡紫色。非洲紫羅蘭原產東非的熱帶地區,植株矮小,一年四季可以開花,葉厚如絲絨,花形俊秀雅致,花色豐富、絢麗多彩,是室內極好的觀賞植物。是國際上著名的盆栽花卉,在歐美栽培特別盛行。
已登記品名種類的非洲紫羅蘭超過9000種,原有的24種藍色花朵,在發現后的100年中,開始出現了黃色、橙色、白色等各色變異株。而且,每年有200種以上的新品種出現。常見品種有大花、單瓣、半重瓣、重瓣、斑葉等,花色有紫紅、白、藍、粉紅和雙色等。
非洲紫羅蘭原產非洲東部熱帶地區。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夏季怕強光和高溫。生長適溫為16~24℃,4~10月為18~24℃,10月至翌年4月為12~16℃。白天溫度不超過30℃,高溫對非洲紫羅蘭生長不利。冬季夜間溫度不低于10℃,否則容易受凍害。相對濕度以40%~70%較為合適,盆上過于潮濕,容易爛根。空氣干燥,葉片缺乏光澤。非洲紫羅蘭夏季需遮蔭,葉色青翠碧綠;冬季則陽光充足,才能開花不斷;雨雪天加輔助光對非洲紫羅蘭的生長和開花十分有利。
非洲紫羅蘭的繁殖方法可分為葉插、腋芽、花芽插、種子、組織培養五種方法,居家種植以非洲紫羅蘭葉插為最簡單及最普及的繁殖法。以一棵成株而言,由中心算起第3及4環的葉片是最理想的繁殖材料。
非洲紫羅蘭怎么繁殖?
1、非洲紫羅蘭葉插繁殖法
非洲紫羅蘭常用扦插繁殖法,主要進行的是葉插,花后選用健壯充實葉片,葉柄留2厘米長剪下,稍晾干,插入沙床,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室溫為18~24℃,插后3周生根,2~3個月將產生幼苗,移入6厘米盆。扦插過程中,用維生素比處理對非洲紫羅蘭生根后幼苗生長有利,采用25毫克/升的激動素處理葉柄24小時,有利于不定芽的形成。從扦插至開花需要4~6個月。
2、非洲紫羅蘭莖插繁殖法
莖插繁殖法也是非洲紫羅蘭會選用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春季花謝后.結合翻盆換土分割地下塊莖栽種,成苗快,但株形不夠好看,同時由于植株沒有更新,生長不夠旺盛。
3、非洲紫羅蘭組織培養繁殖法
現在非洲紫羅蘭比較流行的繁殖方法就是組織培養法繁殖法,以葉片、葉柄、表皮組織為外植體。用MS培養基加1毫克/升6-芐氨基腺嘌呤和1毫克/升萘乙酸。接種后4周長出不定芽,3個月后生根小植株可栽植。小植株移植于腐葉土和泥炭苔蘚土各半的基質中,成活率100%。目前,美國、荷蘭、以色列等國均有非洲紫羅蘭試管苗生產。 但這種方式培養的植苗比較多,不太適合家庭養殖。
4、非洲紫羅蘭播種繁殖法
非洲紫羅蘭播種繁殖可在春、秋季進行,溫室栽培以9~10月秋播為好,發芽率高,幼苗生長健壯,翌年春季開花棵大花多。2月播種,8月開花,但生長勢稍差,開花少。非洲紫羅蘭種子細小,播種盆土應細,播后不覆土,壓平即行。發芽適溫18~24℃,播后15~20天發芽,2~3個月移苗。幼苗期注意盆土不宜過濕。一般從播種至開花需6~8個月。
一般開花植物需光量高,無法在室內正常生長,因此室內植物多為觀葉植物,然而非洲紫羅蘭的需光量小,只要放置在室內光線較明亮的窗邊或日光燈光源下,便可以正常生長并且開花,是少數難得的室內開花(觀花)植物。由于其本身的遺傳不穩定的特性,在栽種的過程中即會出現突變的新品種,也因此往往會給種植者帶來意外的驚喜與收獲。
有些開花植物的花期受到日照長短或溫度高低的影響,只能在特定的季節開花或每年只有一次花期,而非洲紫羅蘭的花期往往長達1~2個月,只要有適當的照料及合宜的生長環境,每3~4個月即可開花一次,另如有足夠數量的植株,便能在一年四季欣賞到綻開的花朵。
非洲紫羅蘭是人們比較喜歡用來布置美化環境的花卉,株植小巧,花色艷麗可愛,點綴效果好,而且養殖也比較簡單,非洲紫羅蘭的繁殖法就分享給大家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