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奔,浪流,萬里濤濤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歡笑悲憂。成功失敗,浪里看不出有未有,愛你恨你問君知否?似大江一發不收。”
1985年,《上海灘》登陸內地。周潤發扮演的許文強立刻成為年輕人的偶像。據說當時在上海,每次播出這個劇集的時候,這個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竟宛如一座空城。
這個名叫周潤發的男人,將男人的成熟和渾厚、沉穩和滄桑、機智和勇敢、奔放和內斂,做到如此收放自如行云流水,將撼人魂魄的魅力發揮到極致:他頭戴大禮帽,身穿長風衣,圍著白圍巾,他的眼神會說話,他笑時的露出迷人的酒窩。他不時從上衣的口袋里掏出潔白的手絹擦擦鼻子。
舉手投足之間,他演繹了一段30年代上海灘的恩恩怨怨,刻畫那些文化層次不高、缺少家庭溫暖、在困苦條件下掙扎而重江湖義氣的人物,表演起來真實生動、形神兼備。
張國榮(下圖)的這段話最為真實:
“如果說,拍吳宇森的電影是一種享受的話,我同意,如果說和周潤發拍電影更加是一種享受的話,我更加同意。原因就是,他真是一位超級偶像兼一位超級演員。”
作為一個超級演員,周潤發塑造的角色太多。要么是用美鈔點煙,叼著火柴棍的小馬哥;要么是風流倜儻,經典無出其右的許文強;要么愛吃巧克力,自帶BGM的賭神.....
香港人親切稱他“發哥”——
歲月匆匆,時過境遷。萬千角色,又怎敵得過生活中那個最真實的發哥!
即便有56億家產,他大手一揮,全捐。不僅如此,從頭至尾都沒有一個人質疑過。因為發哥活得足夠真實和坦誠。
是的,發哥不僅是張國榮心中的超級偶像,他更是一個活得通透的人。
發哥童年家庭貧苦,這讓他本該好好讀書的年紀就要打零工,用以補貼家用。后來父親的病重再沒能讓他繼續讀書。他開始進入了社會,當起了推銷員,郵遞員,出租車司機......
很多原本貧窮的人突然擁有財富后,生活發生巨變,變得不近人情。但周潤發沒有,周潤發還是最初的周潤發。
他真實親民,愛與粉絲自拍。有一次,剛好輪到了一位粉絲,但手機沒電了,發哥帶著她去充電,然后等待與其合影。發哥自拍也有心機,他身高比較高,跟粉絲自拍的時候,一般是他拿手機。他說:“我拿著角度高,拍得我比較瘦一點。”
他也很能利用自己的“薄名”為粉絲謀福利,有位酒店工作的網友自爆,接待發哥時,他說:“小妹你去拿些紙,我簽上名,給那些為我服務的孩子們,他們真的辛苦了。”發哥堅持每個人都要有,堅持把每張紙都簽完。而那個時候,已經是凌晨2點了。
在九龍城,發哥是那里的皇帝。九龍城小攤販林立,煙火氣十足。像極了他長大時的環境,所以,他經常閑逛聊天,每一家店,他都很熟悉。在發哥看來,最接近真實的地方,也就是最有煙火的地方。
即便后來榮耀加身,他也沒有忘記他來自何處。沒有嘩眾取寵。樸素是生活的返璞歸真。
服飾的光鮮亮麗從來不是發哥所追求的。在他看來,服飾這些東西,大多時候并不是穿給別人看的,只要他覺得舒服就好了。
“發哥去路邊運動商品店買運動鞋,那雙鞋子大約人民幣是600元”、“發哥又去買T恤了,98塊錢的T恤”、“天吶,發哥那雙塑膠拖鞋才15塊。”這都是廣為人知的發哥。
穿著15塊錢拖鞋的周潤發離我們很近,以至于我們常常忘記他身價有56億。
但他的樸素,有時連我們也望塵莫及。拍《英雄本色》時,吳宇森說,有時片場工作人員把多余飯盒丟掉了。發哥看到后,就撿過來吃。
樸素節約是發哥生命的底色,不做作,做自己。生命歸于平淡歸真本性。
返璞歸真不只是樸素,也是更關注健康和親近大自然。發哥近年喜歡上了爬山。香港雖然沒有高山,但是小山小坡總不少,他往往一爬就是半天。
久而久之,跟每座山上的小店老板都熟絡起來了。偶爾,作為香港明星圈爬山大咖,也帶著劉嘉玲,杜德偉等明星一起走山。杜德偉夸過:“感謝發哥帶領,香港的大刀刃。”
生活,返璞歸真到了極致,就只有樸素和簡單了。繁華易得,難的是保持一顆平和的心。
沒有什么是長久的,“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世道從來如此。很少有人知道,發哥也是一個很優秀的攝影師。
拍攝《滿城盡帶黃金甲》時,周潤發用相機定格了鞏俐上妝的瞬間,而這幅作品在問世后,被發哥以318W元賣給了友好人士,至于款項則被他捐給了王菲與李亞鵬的嫣然天使基金。
當年任泉問過他,“發哥,你又沒有孩子,賺這么多錢給誰花呢?”他回答道:“其實這些錢不是我的,只是暫時保管而已。”當時任泉不懂,但后來他懂了。
去年,發嫂陳薈蓮宣布,他們要裸捐56億給慈善事業,說:“我們已經設立了慈善基金,一些手續已經辦理好了。”發哥早已經明白,繁華過眼云煙,生活真正的本質是愛,所以慈善從來不是嘴上說說。
黃沾早年間就說過:“發哥已看破財富。”
他說過:“我一直走在在鏡頭前,現在,希望能身處其后,通過鏡頭看外面的世界!”他宅心仁厚,把個人攝影展的收入全部捐助給紅十字會,甚至將最心愛的一張照片拿來拍賣,把拍得的318萬全數捐助給嫣然基金,幫助更多唇腭裂兒童恢復純真的笑臉。
他還匿名領養了十幾名孤兒,不定期給殘疾協會捐款。救助流浪貓狗......然而這只是他的冰山一角。
一個人是否真善,在于他所做的一切事是腳踏實地,和知行合一的對來自于大自然的舉善。這種舉善無需做作和贊賞。
周潤發來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我在演藝行業40年,回過頭看,自己最喜歡的,還是小時候那種真實簡單的生活。”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生,也沒有永遠明亮的生活。品味生活的意義,不就是執著美好、善良與真實么?
人最極致的修行,一定是返璞歸真。它讓我們足夠踏實。
周潤發(Chow Yun Fat),1955年5月18日出生在香港南丫島,籍貫廣東開平,中國影視演員、攝影家,國家一級演員。主演《網中人》、《親情》、《上海灘》等20余部劇集。1976年初涉影壇,在80年代憑《英雄本色》、《監獄風云》、《賭神》等電影成為香港“暴力美學”風格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周潤發還熱衷于公益事業,2000年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七位“地球名人英雄”之一, 2003年獲頒特區政府銀紫荊星章。同年其奮斗歷程被寫入香港啟思出版社出版的中學一年級語文課本,成為首位被列入中學教科書的演藝界人士。
很多珍貴的回憶過去就過去了,再也不會重來。猶如發哥所演的電影電視劇,盡管后來摸仿者眾多,始終無人能出其左右。
就像葉麗儀唱的這電影主題曲,曲終人散,成了永恒的經典。
“轉千彎,轉千灘,亦未平復此中爭斗。又有喜又有愁,就算分不清歡笑悲憂,仍愿翻百千浪,在我心中起伏夠。愛你恨你問君知否,似大江一發不收,轉千彎轉千灘,亦未平復此中爭斗。又有喜又有愁,就算分不清歡笑悲憂,仍愿翻百千浪,在我心中起伏夠。”
——原唱 葉麗儀?
(文圖摘自網絡,有所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