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有多遠,心就有多寬。心寬,你才會快樂。萬一走不遠,讓書籍帶你走。
一間書店,一本書。 新書的味道真好聞~心靈的棲息之地。翻開時代影像記憶,里面充斥著喧囂的暗流,安靜的涌動著最寫實的生活剪影。關于時光、關于鄉(xiāng)愁、關于生存、關于異鄉(xiāng)。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組藏區(qū)的素題材《高原村小》,讓我感受到高原孩子的幸福與希望。
照片中小女孩的眼神足以令我心動。黑白色的質感賦予圖像最為直接的闡述。
在書架最底層,發(fā)現(xiàn)這本蕭紅《最末的一塊木柈》。倒是名副其實了,通常,書架的中間部分是暢銷讀本,除此而外,都是閑置著少有人翻動。泛黃的封面,寂寞的扉頁,盡管寥寥無幾的作者介紹,仍然被里面的細膩樸實的文字所吸引,像在荒原里發(fā)現(xiàn)了一朵美麗的花兒一樣驚喜,速借回家慢慢閱讀~
當她絕望的在簡陋的閣樓上遇到了他的那天,就是從一個異鄉(xiāng)到另一個異鄉(xiāng),從一個苦難到另一個苦難,從一個不幸到另一個不幸的人生漩渦里。他到底還是愛她的,在她心灰意冷離去的汽笛聲響起時,他追趕著送來的兩顆她最愛吃的梨。吻別的淚流淌完了他們的愛情,火車的輪也在那一剎那輾碎了她從前的一切。她終于第一次做了新娘,也夭折了她最后的堅強,戰(zhàn)火與炮聲,伴隨著她撕心裂肺的身體疼痛,生命是脆弱的,女人的感情亦如是。她那充滿磨難與傳奇的一生,用筆墨奮戰(zhàn)在生死場上的女中豪杰,終其一生。她尚年輕,便已泯滅。她夢里的家鄉(xiāng),那條呼蘭河,正召喚她回家。。。
閱讀,有時需要一種飛蛾撲火的精神,哪怕作者寫得再虐心,也會情不自禁的把自己投入文字里,任其傷筋動骨。遇見它,就算是一種緣分,不管時間空間變換,它就在那安靜的等著你,冥冥之中的安排。就如蕭紅那樣,把她那些經(jīng)歷過的貧窮困頓寫得坦誠而直接,不矯情不避諱,文字賦予她使命,然而命運卻讓她過早的香消玉殞于那個破碎的年代,與她,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渴望溫暖和愛的憧憬和追求。
讀書是個孤獨的行為,捧在手心里的文字,如眼前繁花盛開一片,或者傾心,或者寡欲。我以自己的方式閱讀,溫柔而虔誠。眼前這一切,足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