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叮”一聲,是微信的信息提示音,我手指輕輕滑動手機屏幕,沒發現有人私信我,原來是繪本講師訓練營的群發消息——一則“繪本思維導圖訓練營初級班”的報名信息。思緒飄到今年特殊的寒假,我與琳琳一起共同學習了八大圖式:流程圖、泡泡圖、樹狀圖…… 又想起我曾經用XMind畫過的圖,在畫紙上勉強畫過的八爪魚圖……如此,算是有一點基礎吧?
也正因為有著那半吊子的所謂基礎,更想深入學習,系統學習。我喜歡畫簡筆畫,思維導圖這玩意兒適合(不用畫得復雜),邊畫邊想,學會了我可以自己享受,還可以帶著琳琳一起享受。想象一下這畫面感,似乎還不錯,我挺享受。而且這次的授課老師,是我熟悉的吳海龍老師,平時一起吃喝玩樂的次數不少,課堂上的磁場嘛,很少感受,基于這個好奇心,想深探海龍老師課堂上的樣子。
于是我來了,來到這個為期2天的【繪本思維導圖訓練營】。
我很想貼上上課第一天我畫下來的關于學習思維導圖的挑戰、困惑、阻礙的那張圖,這樣比較之下,更能顯現我的收獲和問題的解決。
只是,我現在在【繪本講師訓練營.淄博班】上課現場敲下這些文字,哪怕靈魂飛探回家,也無法拍照獲取上課時留下的一張張思維導圖,只能在手機相冊、朋友圈、作業打卡里下載可用的相片。
但是,這不影響我描述感受和收獲。
既然是繪本思維導圖,定然圍繞繪本進行。這是我們組分工合作,頭腦風暴出來的,《鱷魚愛上長頸鹿》的內容詳情與一系列拓展,看得出來,內容很豐富,線條很難看。不過,團隊完成,比個人完成,始終容易一些,畢竟三個臭皮屁,頂過諸葛亮。
自己畫嘛,又要想,又要畫,難免思維枯竭。思維導圖的重點應該是思維的發散、提取,導圖是輔助思維的工具。所以想要畫好思維導圖,不能只是圖畫得漂亮,還得思維發散,懂得上堆下砌。
這就像圖畫VS繪本,并不是圖畫得好看漂亮,就能稱之為繪本,在可堪稱為藝術品的一張張圖畫里,還得有豐富的內容和意義。
因此,應對思維枯竭,海龍老師教了我們不少思維小游戲。說實話,我很喜歡。
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時提到的一句話“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我認為用在“繪本思維導圖”的繪制上非常合適。我們一手抓思維,一手抓圖,兩手都要硬。
秉著這個原則,我的繪本思維導圖有了漸變色似的提升,正如一道道暈染的顏料,越來越深,越來越深。
2天,我學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呢?就用一張思維導圖來表達吧。
課程雖結束,學途漫漫,永不止息。沒有經過練習打磨的學習,知識只會止于課堂,就像一陣風拂過臉蛋,沒有留下絲毫。只有不斷練習、打磨、反思、提升,所學的知識才能入心入骨,成為我的一部分。
從文字版到全圖版;從手殘不會畫,到隨手出簡筆畫;從思考一個面,到多維度思考;從1小時出圖,到30分鐘出圖……
反正,我覺得我進步了。沒有優異,但是進步了,事情在變好,那便好。
更多的進步,將在“我與思維導圖的故事”里繼續發展……
那天,畫筆在本子上“刷刷”動著,琳琳忽然停下她的活動,定睛看我揮動畫筆,時而畫畫,時而寫字,時而停下思考。然后……
她說要幫我畫。于是,她就幫我畫了。
我想,這是我最大的收獲。不是影響琳琳與我一起畫思維導圖,而是,在繪本閱讀之外,我們又多了一項共同探討的話題,持續一生可做的事情。這些,都是我們之間聯結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