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749天】
我堅信的是
我始終能夠重構自我
無論任何時候
任何境況下
?
讀《心流》一書,提到“精神熵”一詞。
造成精神熵的原因,會有很多,可能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想起一些不高興的回憶,或者是各種各樣對于意識有極為不利的影響力的事情。
痛苦,恐懼,憤怒,焦慮,妒忌等等,這些都會導致精神熵——也就是精神內耗,又稱作內在失序。
那些讓你心情不平靜,導致無法全情投入工作和學習的,困擾自己的事情。
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過度的內耗,是在某一天問出一個問題,我至今仍然記得當時的場景,我在客廳做瑜伽,突然心血來潮,問毛同學:?
為什么你情緒穩定,不會因為他人有過度的情緒起伏?而我總是被困擾其中呢?
這個發現,對我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在那一刻,我開始覺醒,開始探索是什么樣的原因造成我們倆彼此在情緒上如此巨大的不同。
因為毛同學情緒穩定,他不會困擾于人事之中,待人接物也沒有太多的思前想后,人們對他的印象也是極好,沒有負面的印象,極大程度地減少自己在情緒上消耗的時間——如此一來,他就可以專心做事。
而我會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干擾,人的情緒,我自己的感知,滿滿的都是戲,自己還給自己加無數的戲,太過敏感的心思,太在意別人的想法和看法,又故意裝作不在乎,回到家也會有所抱怨,影響情緒,也影響做事,私心雜念太多,是非常不利于專注的。不管專注什么,這一部分時間都是極其浪費的。
也因此想到孩子的成長環境,什么樣的才算是健康。
毛同學的成長環境,有來自父母全然的肯定和愛,有來自同學和親朋好友的好意和贊譽,從小到大的乖巧,都讓他平安和順,也讓他得以專注在學業,考上好學校。
而我的成長環境,相對來說就復雜太多了,被好強的母親用來攀比,被望女成鳳的父親不斷地挫折教育,一直想要得到他們的肯定,但內心又充滿疑惑和叛逆,不相信他們所說的,又過早離家讀書,學著察言觀色,還沒有學會與人相處,就陷入與同學的紛爭矛盾之中,對于人際始終是有一份躲避和害怕,也就不可避免陷入很多的情緒困擾中——在還沒有穩定地形成內在自我時,不斷受到各種懷疑和擠壓,考驗,排擠,我的內在是非常支離破碎的。
一直到我意識到這樣的攀比,抗拒,憤怒,妒忌,焦慮這些情緒在我內心的形成過程有太多外力強加于我,但我依然遵循這樣的模式生存——有種幡然醒悟的毛骨悚然感。
也對于孩子的教育,和對自我情緒的管理,有更深層的認知。自那時起,對于心理學也更加有興趣,對于這些情緒的形成,希望通過探索,去了解它,接納它,和它更好地相處。
如何保持情緒的穩定性?以我的經驗,是一門可以學習的功課。
情緒的穩定有助于心無旁騖的投入,生活與工作,把過度消耗的注意力收攏回來,從而把自己珍貴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更有意義的活動上,也因而放棄那些不值得自己投注注意力的事情。
一旦內在失序,則會讓一切變得感覺很糟糕,而糟糕的情緒會讓一切變得更加糟糕。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它始終愉悅,平靜。
可以做一些事情幫助自己建構平靜和愉悅的心:
多讀書——書讀得多了,會看見世界之廣大,不至于很狹隘的陷入某一個死角走不出來,尤其多讀一些心理學的書,搞清楚自己的情緒為什么會是這樣?看見它,接納它,擁抱它,擁抱自己內在的小孩,才不會繼續害怕。
多出去旅行——旅行可以讓我們看見更多的人的生活方式,也能夠讓我們心境更加開闊,看見世界之偉大,看見自身之渺小。
和喜歡的人和事在一起——遠離那些消耗自己的人和事,人生一場短短數十年,實在不值得為了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浪費時間。
幫助別人,多做善事——這樣會讓自己感覺到被人需要,感覺到自己的價值,與這個世界溫暖的聯系。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些事情會帶給自己快樂,成就,成長,長此以往構筑不一樣的自我。
養成運動的習慣——健身和瑜伽,身體的健康會給予自己力量,而有力量的感覺,能夠支撐自己去迎接更多的未知和挑戰,從而內心充滿能量。
結交知心好友——會鼓勵你會支持你的那種。他們的鼓勵和支持會讓你更加確認自己很優秀。
保持平常心——一顆平常心,懂得許多事情,練達通透,心存溫暖。
也是這件事情讓我意識到,人的心智模式確實是可以去改變,通過認識到意識的存在,建立自己的期待,尋找合適的方法,從而重新建構自我。
我是我的一切的來源。
▲
關于本文
——林青瀾,生活美學家
私宅設計師,探索生活美學,空間美學,生活應是鮮活而有趣的,我喜歡具體而美好地生活著,以享受世間美好為終身情懷。
做個優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瀾原創,圖片來源于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