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琪雪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傅首爾曾在微博上分享了小時候為見媽媽和洗潔精的小故事。
她說,她童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呵斥責罵中度過。她從來沒有感受到溫情,也不知道被人寵愛是怎么感覺。
長大后,她談過很多段戀愛,可是大多無疾而終。因為她打心里就不相信愛情。她說他很難喜歡誰,并且就算是喜歡了也喜歡被補償,更別提忘我地愛誰。
在嚴苛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大多數和傅首爾一樣。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是心中永恒的痛。無論多大,心里總有一個受傷哭泣的小孩,寧愿假裝堅強,也不愿意展露自己脆弱的地方。
這個小孩,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內在小孩”。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內在小孩,這個小孩不會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而消失,反而會像孩子一樣躲在我們內心的深處。
內在小孩往往不受你控制,你讓他懂事聽話,他反而難得更兇了。倘若他沒有得到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就會越來越失控,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
內在小孩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
《療愈內在的小孩》就是一本教我們療愈內在小孩的一本書,是作者施琪嘉積以創傷心里二十多年的研究編寫的。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作者的腳步,來一趟向內療愈之旅吧。
學會自省,看見內在小孩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場景,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卻總覺得空虛迷茫;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總在臨門一腳出差錯;一段感情都在重復同樣的錯誤,不安、爭吵最后不得不分手。
有的事兒明明知道不應該怎么做,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好像心里住著一個成天和自己唱反調的孩子。
你讓他往這邊走,他卻偏要往相反的方向走;你想改變自己,他卻說保持現狀就很好;你想讓他冷靜下來了,他去越鬧越兇。你覺得痛苦,可卻又無可奈何。
其實,這個在你心里的小孩兒,就是曾經被忽略的你。他在和你鬧別扭,是想讓你停下來,給他一些疼愛和溫暖。他不是不能長大,只是想要用這種方式讓你注意到他。
無論你在哪個年齡層,只要內在的小孩沒有得到足夠的愛護,他就會對你展開瘋狂的報復。
他會霸占你的大腦,打亂你的思維,讓你容易情緒化;他會破壞你的親密關系,讓你愛的小心翼翼,患得患失;他會擾亂你的工作,讓你在工作中畏首畏尾,猶豫不決;他還會將你童年的創傷,潛移默化轉給你的孩子,讓你的孩子和曾經的你一般無助。
你一直忽視他,那他就會一直拒絕成長。這時,內在小孩是我們人生木桶的最短板。它不長大,我們再努力也無法成長。
正如榮格說:“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領者。”
只有內在小孩被看見,才能與我們一同成長,我們才真正感到快樂。
學會共情,適放被壓抑的情緒
經常聽到身邊的女性朋友吐槽自己男朋友是直男,因為自己難過的時候,男朋友一點都無法理解甚至以冷漠狀態對自己,簡單來說就是不會“共情”。
意大利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觀察大猩猩看實驗員吃不同水果時的電波。結果發現,實驗員在吃香蕉的時候,大猩猩也能產生相同的腦電波,這現象就叫做共情。
我雖然沒有經歷過你的痛苦,但是我看到你難過,我也跟著一起難過。共情既有生理上的物質基礎,也是可以經驗習得的。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母親和幾個月大的嬰兒具有超強的共情能力。母親會通過孩子的哭聲,孩子的動作,孩子需要什么。
一個共情力很強的父母,能夠及時滿足孩子內在的需求。可如果父母的共情能力特別糟糕,孩子就會常常感覺到委屈,產生一個共情能力差的內在小孩兒。
共情能力差的內在小孩兒,因不了其他人,反而會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使得他自己常常處于委屈的邊緣,容易的激怒,嚴重影響人際關系。
那如何增強孩子的共情能力呢?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偽裝模式這個概念。偽裝模式是指父母在陪孩子玩的時候,模擬一些場景和情節。比如孩子做一個打人的動作,父母就假裝被打的很疼。
這種模擬的場景,可以讓孩子內心的想法得到充分的表達。而模擬夸張的動作可以讓孩子明白這樣做的后果,增加孩子的心理空間,從而進一步提高共情能力。
學會共情,其實是學會釋放內心的情感。讓內在的小孩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堆積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泄。
嘗試改變,重塑被摧毀的價值觀
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講了一個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弗洛伊德的父親是一個皮毛商,從小對他就非常的嚴格。有一天晚上他起床上廁所,迷迷糊糊走進了父母的房間,錯把臥室當成了廁所。他父親發現后,大罵了他一頓,并且對其母親說,“這孩子終將一事無成。”
這句話就像一個魔咒,不斷暗示弗洛伊德。即使弗洛伊德后面成功了,每次想起這句話,都很自卑,覺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小孩都有跟弗洛伊德一樣的經歷。父母請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吝嗇對孩子的每一份夸獎。認為一定受到挫折,才能夠成長。卻忽略了,孩子受到挫折后的情感疏通和指導。
有人說,父母對孩子而言就像一面鏡子。可有時候這面鏡子并沒有找出孩子的價值,反而照出了父母的陰影,使得孩子一輩子活著其陰影之下,被“我不行”“我不好”“我不配”的魔咒禁錮。
想要擺脫魔咒禁錮,就需要嘗試改變,重塑自我的價值觀。在一次又一次自我認知中,找到自己內在的力量,開發未知的潛能。
內在小孩遠比你想象中的優秀,給他多一點耐心,多一些溫暖,他便可能還你一個奇跡。
-END-
【我是琪雪,一個愛閱讀,愛寫作的理工女,用情打動,用文字溫暖你。如果你喜歡我就點贊、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