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每看一遍都有像是看第一遍一樣那么嶄新,也如刻在骨子里一般那么深刻,每次看到:”母親親手紡出線,請人織成布,染了顏色,我們叫它“家織布”,有銅錢那么厚。一套衣服老大穿過了,老二老三接著穿還穿不爛。”我都要駐足常思,有時還會淚如雨下。
? ? ?這生活,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親切,雖然久遠但現在想來還如眼前一般。這不是在寫我的生活,但又與我的生活如此雷同。之前讀到這里,只愿意讀,只愿意回憶,不愿意打開記憶的大門回去再走走,今天不知道為什么不能只停留在讀在回憶的門上,多么急切的想打開記憶的大門回去,回到那個年代去走一走。
? ? 那時候,我們家兄弟姐們是出了名的多,一個、兩個、三個------的站到那里就像樓梯一樣,一階一階的。別說別人數不過來,就是我家自己母親到晚上清點娃娃回來很多時候都清點不到位的。因為我在床上那是一團一團的了,只知道有那么一大團在那里應該是會齊了的。
? ? ?那時候我們那里的人經常形容我們家是生容易,長容易,生長不容易。如果誰家要是多生的話,隊上干部來了就拿我們家說事,說生那么多干什么,像保師傅家生那么多,晚上點人都要點到半夜。就別說吃的穿的和用的難得掙。
? ? 確實,我們家那個時候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很困難的,但是,有我們的母親在,我們還真沒有感受到缺吃少穿的。只因為有我們的母親,我們都感覺到我們的日子過得很充盈。
? ? ? 那時時知道充盈,而哪里知道這貧寒中兒女們充盈得生活是母親多少智慧和辛勞換取來的噢。那時候是不知道,現在想來都覺得那么難,我們的母親是怎樣一點一點的走過來的啊。
? ? ?那時候一般只要姐姐和哥哥有新衣服穿,我們幾個妹妹是基本上沒有新衣服穿的,但是,有媽媽在,有媽媽的智慧在,我們幾個妹妹就算是穿舊衣服也是要穿出新衣服的喜悅和高度的。
一件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有三年,是母親不愿意的穿衣風格,哪怕是我們那么都兄弟姐們,我們的母親也不將就。
? ? ? ?記得那時候,姐姐穿過的新衣服不能再穿的時候,母親就會拿來剪刀把線頭的地方仔細的剪開,然后沿著線把衣服拆開,別人拆衣服是一剪一拉就算是完事,我的母親拆衣服是很細致的,連線都不會拆斷的,她是邊拆邊用大針一點一點的把線挑出來,再把挑出來的線一點一點的團起來,等那小小的線頭團成線團的時候,那這件衣服也應該拆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母親就會把破了的地方或者磨融了的地方用剪刀剪掉,再用一些新布或者另外一件衣服的好的地方拼上去,這樣,衣服在母親的巧手下拼接成了一整塊布,母親就用事先用報紙襁好的衣服樣子裁剪好,然后用那些團下來的線一針一針的縫好,也許是我的一件夾衣,也許是大妹妹的一件外衣,也許是小妹妹的一件長大衣,而最妙的是,母親把原來哥哥姐姐穿過的衣服的里子換成了現在的衣服的面子,原來哥哥姐姐穿的衣服的面子成了我們和妹妹們的衣服的里子,并且,在母親的巧手下,衣服的料子還是那些料子,但是里外換了,特別是樣式也用適合我們幾個妹妹穿的樣式,這樣,我們的衣服不是舊衣服,兒時母親用幾天幾夜熬夜熬工制作出來的新的衣服,我們穿在身上誰也看不出我們的衣服都是撿了哥哥姐姐的。很多的時候還能得到村上人的夸獎,:“你們這些小樣又穿摩登的衣服了哈。”小妹妹不懂事獲得別人陰陽怪氣的表揚我們也開心,這是我們的母親熬夜熬工熬得眼睛都熬紅脹了才熬出的幸福和自信。而那是的幸福和自信誰都不知道是那么的珍貴,后來我們兄弟姐妹們長大成人后,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都沒有在別人面前自卑過,我們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篤定的說,我們的幸福和自信都來自于兒時的那些母親自創的衣服。
? 更妙的是母親編織的毛衣,那是絕對的獨一無二的世界珍品。
? ? ? ? 母親有一雙巧手是我們村出了名的,雖說大家有什么事就拿我家做例子,拿出來說事,但是真正要做什么大事喜事,都會請我的父親或者母親去掌事的。特別是我們那里誰家娶新媳婦或者嫁姑娘,只要需要吉利的人取贊話的話肯定是來請我的母親,那不僅僅是我的母親會生男娃女娃湊了好字,也不僅僅是我母親教育出來的孩子各個聽話懂事有能力,更是因為我母親有一雙巧手。在贊話的時候還可以用各種顏色的毛線扭幾圈就是一朵美麗的花或者一個栩栩如生的棗呀、桃呀的。而我們不僅是能和母親去站在最合適的地方看新娘更多的是能和母親一起去吃一頓好吃的酒席,當然,更是去占母親的榮光做最受尊重的貴客,那種榮耀是我們一輩子難以忘懷的母親之光。
? ? 有這樣一個心靈手巧的母親,對于穿漂亮的毛線衣服那也是一件無限榮光的事情,在那個時候大家都是穿的確良衣服的時候,我們能穿上毛線衣那真的是全村人的目光聚焦的地方,后來想想,就算是后來多次上臺領獎講話也不過那是那么耀眼、絢麗。
? ?那時候,母親會省吃儉用的買一些毛線回家來,一到了冬藏完之后沒有什么農活做的時候,我的母親就會組織我們一家人圍坐在灶屋的火桌旁讀書、做作業、練字。我們學習,母親就織毛衣,剛開始的幾天,母親的手因為干農活而粗糙總是弄得那些毛線呲呲呲的響,后來修養幾天之后,母親的手就光滑了,毛線也聽話起來了,母親織毛衣的速度就很順滑了,幾天幾天就能織出一件整齊而花樣別致的衣服。每到這個時候,村上有些家里就會買一些毛線讓媽媽幫忙織,幾天織一件毛衣母親從來不收別人的工錢,只是說如果毛線有剩的話就把剩的毛線給我們,然后母親就用這些各種顏色,各種型號的毛線給我們兄弟姐妹編織各種款式的新毛衣。就算這樣別人剩下的毛線也不是很多的,我們慢慢長大,衣服會越來越大,那毛線也會用的越多,那些省吃儉用和別人剩下的毛線也是不夠用的,但是,一切的困難在母親那都不是困難,都能解決。
? ? 后來,母親就把我們的舊毛衣洗干凈、曬干、拆掉再用母親特制的竹撐子把毛線撐順,洗干凈、曬干、拆掉的毛線好像是獲得了新的生命一樣煥發出新的活力,很像現在的方便面,一張一馳中都在跳躍著喜悅的音符。穿過的衣服總是會有一些損耗的,長著的我們又很“背”衣料,你們說怎么著,我的母親會想什么辦法來彌補呢?
? ? 猜不到吧,母親在幾個月之前就有準備,在秋收后政府就要開始收農業稅,那時候的農業稅就是上交稻谷,我們屋后就是糧站,糧站就是收農業稅的基地,收好的農業稅堆在倉庫里是需要打包裝車運到漣源市里去的。而這個時候打包、裝車的活是我們那里的一個叫獻文一個叫葵文哥哥的兩兄弟承包的,他們承包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糧站就會發很多的白色的純紗制作的工作手套,那一大包一大包手套他們兩兄弟都幾乎不用的,說粗皮粗手的帶個手套做事很不方便,這個時候母親就會給他們兩兄弟打打下手,幫一些細活忙,母親也不要他們分攤工錢,只是要他們把那幾包手套給我們,在冬天還沒有來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母親想要給我們冬天準備手套防寒,但是也會疑惑也不需要這么多呀。這可是幾大包呢。到了冬天就知道了,母親和我們坐在一起,在灶屋里圍著火桌坐著,母親做她的編織活,我們做我們學習。不管是母親編織衣服也好,還是我們學習也好,用母親的話說都是在編織美好的生活和未來。這個時候,母親就把她那寶貝似的手套拿了出來開始一點點的拆,拆完了團成一個個大雪團一樣的毛線團,一個竹簍里放雪團一樣的毛線團,一個簍子里放那些之前就準備好的毛線。一切準備好之后,母親開始開工織毛衣,兩只線匯集到母親自制的織簽上時,像是兩只會跳舞的小皮熊,母親不停的織,他們就不停的舞蹈,有很多的時候,我們兄弟姐妹都會不約而同的停下手中的筆來觀看那兩只毛線舞蹈,有時候又會被母親手中的兩只轉得飛快得織簽所吸引。還有的時候會被母親手下流出的未成形的毛衣所吸引。總之,我們都感覺到母親所和她的織簽、毛線、毛衣就是一副跳動的畫,美得讓人百看不厭,如癡如醉。母親織織出的毛衣是一件件藝術品,其實,母親在織的當下更是藝術,以致很多年以后,我都認為世間所有的藝術都沒有我的母親那創作藝術時的藝術那么美。母親不僅會織毛衣,還會織襪子織手套,織圍巾。
? ?母親總是會把前面兩件織好的漂亮的襪子或者手套送給獻文和葵文哥哥以表示感謝,他們收到禮物之后會開心得拍手感謝。我們看到別人感謝母親讓我們明白一個人有能力是能獲得別人得感謝的。
母親用她的雙手編織著我們的生活,還編織著我們的溫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