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的牧羊人》是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該單元圍繞“人生之舟"這一主題選文,重在彰顯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凸現人性的光輝。加之本文課后練習拓展延伸部分就有讓學生收集生活中類似感人事跡的練筆,于是在公開課上就布置了收集中國版牧羊人賈文其、賈海霞的事跡并試著寫點感想的小練筆。
孩子們有了如下呈現:
舒麗琦:賈文其、賈海霞,六個神奇的字,這兩位老人都是殘疾人。兩個人我以你為手,你以為我為眼。把五十多畝的荒灘,變成現在茂密的樹林。他們說過,最初只是想維持生計罷了,可沒想到這一堅持就是十幾年,和樹產生了感情,再也不忍心賣了。
兩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互相扶持,互相幫助,在一起種了十多年的樹。期間有想過放棄,有過頹廢,可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十年,一段漫長的時光。讓你吃十年飯,玩十年游戲,你可能會覺得很輕松。可讓你栽十年的樹,你會怎么想呢?你說,他們圖什么?最初是為了錢,可現在只是為了老百姓,能呼吸到一口良好的空氣,只是為了美化環境。他們的身體里有一股力量支撐著他們的信仰,那就是愛。對百姓的愛,對祖國的愛。現在他們名揚世界,可他們絲毫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仍是踏踏實實種樹,老老實實做人。而我們,又有什么資格抱怨呢?我們身體健全,有溫暖的家,不愁吃穿,這么好的環境還不好好讀書,只能說是不懂得珍惜了。我想,我們應該向兩位老人致敬,向他們的行為,更向他們的精神。即使有一天,他們會衰老。可我相信,那片綠樹和他們的心,是永遠不會老的。
寇芯瑜: ?賈文其,賈海霞,兩位平凡的老人,卻又是那么不平凡。
? ?僅因當年的想種樹換點錢花,卻變成了后來跟樹有了感情, 漸漸地,50多畝荒灘變成了綠洲。坐在灘上,高大的楊樹、婆娑的柳樹遮住了藍天,微風送爽,和著流水和鳥鳴,令人不勝愜意。
而倆人當初種樹賣錢的想法也徹底改變了。
一個沒有雙臂,一個雙目失明,怎么砍樹枝?怎么扦插?
“我做他的眼,他做我的手。”
每年的深秋和初春時節,為了讓樹木及時“喝”上水,賈文其都要在冰冷的河里蹚上幾個來回,致使兩腿落下了嚴重的風濕病。夾灘多石,樹坑難挖。因此,他倆選擇的工具不是鎬和鐵鍬,而是鋼釬和鐵錘。
兩位殘疾的老人,憑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將荒灘變成一片樹林。 他們成了典型,植樹造林,凈化環境,造福后代。
秦詩雨: ? ?本周我讀了關于賈文其和賈海霞的故事,令我受益匪淺。
賈海霞從小失明,賈文其失去雙臂,但他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給河邊荒地種樹。哥倆克服困難,用倆人的優點互補,十分艱難,終于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這片河邊荒地長出了樹木,成為了森林。
這精神難道不正是我們所學的《植樹的牧羊人》中的那位牧羊人的精神嗎?他們都有不求回報,自發的為大眾造福的高尚情操。通過他們的行為再看看當今社會的人們個個拈輕怕重,雖然有些嘴上在說,可誰又能像他們一樣這么做呢?所以我們應像他們三位一樣,不求回報地為世界做貢獻,盡自己的微薄的力量與精神,讓世界變得和平美好。
郭晟輝: ? ? ?植樹,對于我們來講也只不過是在“植樹節”去儀式性的種幾棵罷了,或許還會落空。即便對于健康健全的正常人,光腿過河上山種樹的事情也是極其耗費體力的,而對于兩位重度殘疾的老人來說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他們憑借頑強的意志做到了親密無間的配合。這兩位老人來自石家莊井陘縣冶里村,賈海霞的左眼是先天性白內障,從小失明,右眼又在打工時落下殘疾。賈文其則是小時候觸電,丟失了雙臂。
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促使著他們植樹呢?原來在2001年的一天,賈文其找到賈海霞說,“俺看上咱村冶河那兩片夾灘了,想把那兒都栽成樹,大的說咱是響應國家植樹造林號召,小的說咱倆將來多少也能有點收入,好養活自己。你有手,俺有眼,咱倆合伙干吧!”倆人一拍即合。他們的想法兒也得到村干部的支持,經村民同意,把那兩片面積大約有50多畝的冶河夾灘無償包給了他們,并立了正式合同。也正是從那時起,他們開始了綠化荒灘的植樹人生。他們一天天,一顆顆植著,這一干,就是14年,將50多畝荒灘種了100000多棵樹。這龐大的數目,是兩個四肢健全的正常人都無法堅持完成的事,即使每天種樹,也是堅持不了多久的。并且兩位老人一年也只有2000元錢,生活壓力巨大,可他們一棵樹也沒砍過。
“我們現在舍不得砍了,樹苗就跟自己的兒子一樣,我們摸著它的頭長大。”
“為了環境為了后代,雖然我們生活上、經濟上困難了些,但是精神上很欣慰。”
兩位老人說,我們不會砍一棵樹,要把它們留給子孫后代。
看到這兒,這樣兩位十幾年如一日種樹的殘疾老人,我為之動容了。對啊,一個失去雙臂,一個失去雙眼,可他們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堅強的面對現實,堅強地種樹。這種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何嘗不值得我們學習呢?愿我們的世界多一分愛心,多一分關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 1257378720@qq.com ?: ? ?狄更斯說過,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賈海霞和賈文其憑的就是好的心態和不怕輸不怕苦勇于探索的精神勁兒,讓他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無限的放大,也讓更多擁有完整身體卻自怨自艾的人們受到了鞭策。
兩位老人的行為,讓我覺得自己才是一個殘疾人。我們四肢健全,身體健康,與兩位老人比起來不知好了多少倍。而我們呢?我們一天只會待在家里,自怨自艾,把現在的幸福生活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習慣。久而久之,我們有可能會站在與兩位老人的相反方向----去砍樹,燒樹。我們會越來越不懂得珍惜現在,心靈將會千倉百孔。二老的事跡讓我意識到:少年正是學習的最佳時期,我們要像二老一樣,即使身處逆境也會有一個樂觀的心態,并為周邊,世界帶來貢獻,即使只有那么一點兒。
李果蔚: ? 今天,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閱讀了賈文其和賈海霞的事跡,深受感動。
這是兩位植樹老人,他們都是普通農民,賈海霞左眼患有嚴重白內障,右眼在打工時落殘,以至于雙目失明,而賈文其則是3歲就不幸失去了雙臂,因此哥倆有了共同的話題,2002年為了找點事做,哥倆便承包了50多畝的河灘植樹造林,十多年的艱辛付出總算沒有白費,硬是把一片荒灘變成了綠洲!這其間受過的苦,受過的淚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就這樣兩位了不起的老人以他們堅強的毅力創造了奇跡,如果是我,恐怕只有用哭來填滿自己的內心,連自己的事都做不好,何談為世間植樹造林做點什么!可這兩位老人卻完成了這艱巨的任務,即使遇到困難他們從未放棄,這樣可貴的品質令我感動,令我敬佩!
偉大莫過于此,堅強,樂觀,勇敢這便是我們要學的,學習更是這樣,我們要不怕苦,不怕累付出!
王鵬蛟:“ ?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手”,這浪漫的句子并非是歌詞,而是一個故事。
居住在河北省井陘縣冶里村里的兩位老人——賈文其和賈海霞,已經年過七旬了,但他們卻完成了一件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把一片荒地變成了綠洲。
他們一開始的動機很單純,只是植樹賣錢然后靠這些錢來養老,但就是這個念頭,讓他們奮斗了十五年。十五年啊!在這十五年里,他們從早奮斗到晚,一刻也沒停過。終于這一壯舉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他們被各個網站,各大中外媒體所關注。也有不少人來幫他們,但他們最終還是希望志愿者們能多帶點小樹苗給他們。
趙建強:今日,老師在ppt上投的那副圖片,給了我極深的震撼。
?在河北井陘縣治里村,雙目失明的賈海霞和沒有雙臂的賈文其相互扶持,15年種樹上萬棵,硬是把昔日荒涼的荒灘變成了一片密密叢林。
?他們沒有任何文化,更沒有先進的技術,有的只是認真,為心中的夢想而付出努力。他們用辛勤努力為子孫創造了美好的生活環境,這是我們所沒有的。
?在此,我提倡人人保護生態環境,讓綠色布滿全球!
蔡伶柯: ? 在河北省井陘具冶里村,有這樣的兩位老人,他們都已經五十多歲了。但是,他們身殘志堅,他們堅持不懈,他們將荒漠變成綠洲,他們憑借自己微薄的努力再為世界做著改變。他們就是——賈文其和賈海霞。
? ? ? 其中,賈海霞雙目失明,賈文其還雙臂癱瘓。并且,他們還十分貧窮。但是生活的貧困和身體的殘疾并沒有使他們放棄植樹。沒有人能想到他們當初簡簡單單的想法,竟然成為了十多年的堅持。
? ? ?最令我感動的是賈文其的一句話 : “ 我們哪里偉大了,只是種好自己的樹,干事該講究盡力而為。”
? ? ?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將汗水撒在那片曾經貧瘠的土地,樹苗連同希望一起生根發芽。他們的樂觀,堅持,勤懇,陽光,默默無聞。就是這樣,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手。他們拖著殘疾的身體創造了這片綠洲。
? ? 既然不能改變世界,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吧!將一件平凡的事融入自己的生命,這就變得不再平凡。
? ? 通過他們的故事讓我明白了: 盡管曾經失敗,有夢就要堅持,趁著我們還年輕,將一件平凡的事堅持做下去,就叫做偉大……
劉一湘: ? 讀完賈文其和賈海霞的故事,讓我深受感觸。
? ?賈文其和賈海霞,一個從小失明,另一個3歲時意外失去雙臂,那時他們生活困難,連買樹苗的錢都沒有,只能靠到處砍樹枝扦插植樹。十四個年頭,他們累計扦插的樹枝超過幾萬棵,成活的樹也已經超過一萬棵,昔日荒涼的河灘如今變成了一片茂密的叢林。
? ? ? 他們感人的事跡,14年間的不懈努力,將荒灘地變為綠洲 ,遇到困難,永不言敗,面對自己自身的缺陷,并沒有自暴自棄,他們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以百倍于常人的毅力做出了諸多讓正常人都為之感嘆的事。不得不為他們堅持不懈,積極上進的精神而感動!
胡晴: ? 今天在老師的提議下,我搜尋了賈文其與賈海霞的事跡。賈海霞從小沒有光明,賈文其幼時失去了雙臂,他們都是55歲,互相攙扶,十五年的時光全部獻給了植樹造林,硬是將昔日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一片廣袤的叢林。他們的堅持,換來了這里的歡聲笑語,換來了這里的安居樂業。
?兩個人的種樹過程十分艱辛,期間經歷過嘲笑、失敗、難過,但是兩人最終堅持了下來。一步一步,讓這兒變成了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這讓我十分感動,冬天,他們必須塘過冰冷的河水;兩人必須密切的配合,才能好好修剪樹枝;買樹種的錢,對兄弟倆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數目……
?我由衷的敬佩他們,希望我們都能像他們一樣多為世界做點貢獻。
李欣怡: ?
? ?語文課上老師給我們講了賈海霞、賈文其的事跡,回來之后我又查了一下資料了解到賈海霞、賈文其是井陘縣冶里村的兩位普通農民。賈海霞左眼患有嚴重白內障,右眼在2000年打工時落殘,導致雙目失明。賈文其3歲時因意外事故失去雙臂。但是,他們并沒有意志消沉,從2002年起,二人互相扶持、克服困難,14年種活一萬多棵樹,讓昔日碎石遍地、寸草不生的冶河河灘披上了綠裝、變成了綠洲。
? ? ? 他們身殘志堅、自強自立的精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善生態。兩個殘疾人都能如此,我們也應該學習他們的精神,多植樹,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王一恬: ? ?
雙目失明的賈海霞和雙臂截肢的賈文其是河北省井陘縣冶里村人。從小失去雙臂的賈文其并沒有因自己是殘疾人而自暴自棄。2002年3月,為了補貼家用,也為了找回生活的勇氣,當過護林員,有過植樹經歷的賈文其找到賈海霞,想和他一起在村東河邊那片無人問津、雜草亂生的荒灘地上種樹。從此,因為這片荒灘地而結緣,他們二人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了一起。
因為植樹的河灘在河的對面,賈文其先要蹚過水底布滿鵝卵石的齊膝河水,把工具和捆好的樹枝運到對岸,再回來背上賈海霞過河。
這條河他們不知一起趟過了多少趟,也不知有多少次一起摔倒在河中央。就這樣,他們倆你借我雙手,我借你雙眼,殘殘相助,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兩人的配合已經非常默契。
2002年的春天,他們在河灘種上了自己砍來的800棵樹枝,希望它們扎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可是他們種下的800棵樹卻僅僅成活了兩棵,這無疑對他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然而他們卻沒有因此放棄,經過短暫的失落之后,他們一起尋找失敗的原因,并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挖出一條通往河里的溝渠,將河水引上了河灘。
功夫不負有心人,引來了水,樹枝也開始慢慢發芽了。就這樣,兩人互助在這片荒灘奮戰,樹苗死了就再補種,十四個年頭,他們累計扦插的樹枝超過幾萬棵,成活的樹也已經超過一萬棵,昔日荒涼的河灘如今變成了一片茂密的叢林。
賈文其、賈海霞兩人殘殘相助在荒灘奮戰了十四個年頭,親手種下的小樹一天天長大,是對辛苦付出最好的回報。雖然他們二人現在都靠低保生活,雖然最初種樹只是為了補貼家用,但時間長了,他們摸著自己種下的樹像孩子一樣慢慢長大,已經跟樹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們改變了最初種樹補貼家用的決定,并表示不會賣掉種下的每一棵樹,今后將繼續為生態和綠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尹馨梅:他們不好高騖遠,即使身上有殘缺,也會用自己健康的肢體,互幫互助,把時光投入到種樹這件事情中。盡管開始只是為了養老,只是為了生存,可后來卻成了行動的方向。這些樹改變了環境、改變了生活,影響了中國人。而這影響,足以讓我們震撼和感動。相信最終,他們實現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又改變了環境、改造了人性。
? ?yjy1254518683: ? 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手”,這是大家耳濡目染的歌詞,卻也真實地發生在河北省井陘縣冶里村。主人公一位是雙目失明的賈海霞,一位是失去雙臂的賈文其。每天在村東頭河邊一片寸草不生、無人問津的荒灘地上,都能看見他們辛苦的身影――他們在種樹。很難想象兩位身體殘疾的人能種岀樹,可是他們創造了奇跡。
由于賈海霞看不見,無法單獨行走,每天都是由賈文其背著,賈海霞抱著鐵鍬鐵釬、水桶和樹苗,賈文其肩膀掛著的大竹簍里還有其他工具,倆人艱難的到達了荒灘。給樹苗選好了落腳地方,賈文其會用腳指頭夾著鐵鍬遞給賈海霞,自己用特制的鉤子去河邊打水。有石塊的地方,賈海霞得用錘子和鐵釬鑿出一個洞。樹苗埋進坑里,賈海霞還會小心翼翼用手把坑邊刨一刨。就這樣,十幾年一晃而過,如今河邊的五十畝荒灘,已被賈海霞和賈文其“聯手”變成了綠洲。
曾鈺函: ?賈文其在三歲那年意外截肢,53歲的賈海霞左眼因先天性白內障從小失明,他們都是殘疾人,但在他們的手中卻創造了一個令人驚奇的神話。
他們用十年的時間,把一塊不毛之地變成了一大片濃密的森林。他們堅信自己不是一個殘疾人,這種心態更值得我們學習。種樹只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在十年的堅持后,成了一件上帝都無法做到的事。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生,只需要把一件事情堅持做下來,就已經很偉大了。”我們也要學習那種精神,每天記一個單詞、積累一個詞語句子、做一道數學題,三年后,就是一件偉大的事。這樣怎么不會考上一個名牌大學呢?
人生,貴在堅持。困難時、想放棄時,咬咬牙堅持下去總有成功的時候,總有勝利的時候。
付玥晴: ? ?賈海霞和賈文其兩位殘疾老人,用十年時間,將五十畝荒灘變成綠洲,兩人你以我為眼,我以你為手,在沒有任何經濟和人力的支持下,堅持種樹。
別人都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利益,只會無止境地索取。而他們,盡管身體有殘缺,但是,意志卻比任何人都堅定,他們用別人無法想象的堅毅證明了——
人類不僅僅會毀滅,還會創造。
吳佩蓉 ? :我們有健全的身體,卻總在抱怨,相反有的人肢體不健全,卻沒有半句怨言,他們就是賈文其和賈海霞。他們一個雙目失明,一個先天失去了雙臂,就這樣,他們并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這個做那個的眼睛,那個做這個的手臂,兩人就這樣承包了全村的綠化工作。他們用著積極的心態面對著生活,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面對老天對他們的不公平,他們毫無怨言,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生活。他們對生活的渴望,對生活的熱愛,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感動。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讓我們對殘疾人刮目相看。他們是我們的驕傲!
姚欣鵬: ? ?當初的愿望只是為了以后養老,卻無意間為大自然獻上了一片美麗而又珍貴的風景。他們是殘疾人,是康巢老人,更是偉大的樹林奉獻著。他們都已經年過半百,卻仍執行著大自然的使命。這種堅持,這種不懈,這種努力,著實令人敬佩。
他們通過了自己的努力,為大自然增添了一道風光,為人們增添了一片綠洲,為世界增添了更多的新鮮空氣......在這里,我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