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朋友圈梳理了一下2018年發生的事情:
1月初我來到北京
1月12號開始玩青蛙旅行
1月29號開始醬2018年的肉
2月底又剪了短發
4月底去了臺灣,期間看了紀錄片,吃成了小胖子,被薩默斯化灰了
偶然間發現老公開始禿了
多看六周年
在公司過兒童節
夏天暴走的最佳成果是體脂降到了20.2
做了一次鹵肉飯、包了兩次哈餅
畫了一幅半油畫
買了《灌籃高手》漫畫
人生第一次吃了自己采的蘑菇,包括一顆竹蓀蛋
10月初在公司買的朗姆酒,到現在剛喝了三分之一;威士忌喝得多,一大半下去了
在10月的尾巴上又開始做公眾號
11月初回到陰陽師
雙十一后開始嘗試刷酸,效果拔群
15年的時候感慨說可能要等10年后才能用HR,沒想到在18年的12月初就用上了全套HR
公司辦了個大型年度征文;12月份獨立并搬家;今年一共出了30本書
12月初去了一趟承德
12月29號開始醬2019年肉
在豆瓣的各項數據見圖。
今年看了超過300部電影,我很滿意,但看到的好片子不多,勉強湊出的十佳是這些: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千鈞一發》《我愛你莫里斯》《塔利》《花樣女王》《普通女人》《羅馬》《杰出公民》《此房是我造》《迷墻》。多是些老片。
我因為今年的征文看了很多現實題材的作品,也包括上面的十佳,還寫了幾篇讀后感和觀后感,然后我發現其實我并不喜歡現實題材。因為所謂現實題材就是,你要把最難堪最真實的部分掰開給人看,有的會用藝術的表現手法處理得很美很巧妙,有些就是按住你的頭把你推向那些簡單粗暴。你看到丑陋,看到絕望,看到掙扎,看到努力,看到一點點希望,看到以妥協為名的和解,最后就是嘆氣或是苦笑,選擇另一種方式的人其實都是放棄了,什么曲線救國,就是自我安慰罷了。
我們在看《life》結局的時候,老公百思不得其解,好像他們這些人的努力和抗爭都白費了,我跟他解釋這個就是現實,一小段人生,抗爭過、努力過,然而還是抗不過資本的洪流,那么離開去更需要他們的地方,然后該咋咋還咋咋,就是這樣。可那種感覺并不好受,就好像我去玩模擬人生還要接受沒錢只能住破房子的現實。喂,我看電影、玩游戲是為了逃避、為了開心啊,搞這么真實不累嗎?人生已經夠苦了,我不想再看任何苦的東西。
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是一邊吃著烤肉,一邊看著《老友記》跨到2019年的,這種現實題材我更容易接受一些。
我現在強烈懷疑領導是看了我那篇《31歲又怎樣》之后,發現原來公司離家步行只要20分鐘是如此幸福的體驗,于是腦袋一拍,把公司搬到了離他家步行20分鐘(我猜)的位置,而我現在需要換兩趟地鐵,完成整個地鐵路程最快需要23分鐘(按照打卡APP計時來計算),勉強可以接受這種設定。
冬天的地鐵里非常熱,熱得令人發指,每次快速完成地鐵換乘后我都會出一身的汗,即使我一上地鐵就會飛快地脫外套和圍巾。有一次熱的我,下了地鐵只穿著毛衣走到了公司,還是火冒三丈。于是我只在北京第一次和第二次斷崖式降溫時穿了羽絨服,平時只是厚衛衣。沒想到的是這樣造成的減脂效果居然還挺好。
不過令人費解的是,公司搬家之后我總會不自覺地在公司留到很晚,回到家總是8點左右,像冬天洗澡那樣,要開始會非常不情愿,但一旦開始就不想停下來。有一點不爽的。
今年從年初到年末,到處都在說winter is coming,每個人的臉上都不好看,一種四面楚歌岌岌可危的感覺,年底只要沒被裁員就萬事大吉。然而還是有人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我是真的希望暴風雨能對他們更猛烈一些。
我第一份工作時發過一個筆記本,黑色軟皮,不怎么好看,直到現在我還在用它,還有3分之一多沒有用完,我卻已經換到第九個(并不是第九份工作)公司了。我在某一頁上詳細記錄著每一份工作的起止日期,還有它們用了多少頁紙。然而近兩年我都在微信或便簽上記錄會議紀要,本子的使用率大大降低, 即使這樣,簡書的工作還是占用了最多的紙張。現在它的軟皮已經翹起,里面的填充物一塊一塊地掉落出來,好像隨便抖抖就會整個散架一樣。
我經常會翻一翻這本本子,看那些已經死掉的公司曾經的豪言壯語,不禁唏噓。寒冬不是一下子就來了的,在更早的時候已經有跡可循。當然老板想作死,你真是攔也攔不住。
我們選擇來大城市工作,離好的東西更近一點,離糟糕的東西也更近一點。它們給我帶來的狂喜和打擊也更強烈一些。萬幸的是我在跟一幫打心眼兒里信得過的人一起工作,從未感到如此踏實,就算風雨飄搖也能同舟共濟,這大概是我第一次對工作產生歸屬感。希望我們都能活得更久一點。
2018年我在簡書發了一整年的豆瓣日報,2019年不想再發了,雞同鴨講也沒什么意思,還妨礙我正常使用豆瓣。
2018年死了很多人,看豆瓣er說這是整個20世紀開始消亡了,我有一點悲傷。
以后死的人會越來越多,會輪到我喜歡的人,也會輪到我討厭的人,最后輪到你輪到我。
我還是沒有想留下點什么,只覺得看得還是太少,書還有電影,我還是想追逐一些終極的問題,雖然我一直在阻止別人去這樣做。
看多了一些近未來的片子,會覺得這個世界的科技已經越來越趨于完美,然而回過頭來看看身邊,只能白眼一翻仿佛大清還在。
我老公一直說我是個悲觀的人,我每次都糾正他說我只是太過現實而已。我時常覺得我是個面無表情站在高處看下面車水馬龍、時間飛逝的人,像《鬼魅浮生》里的卡西,在等待床單最終落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