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崇壽寺
一
鏗,鏗,鏗......
大千世界,有一個響亮的聲音在回旋,那鐘聲已告示著我們人世間的因果輪回。而茫茫大荒,漠漠今古,眾生平凡的面目里,誰是我,我又復是誰呢?我們卻是在乎的。
羅源千年古寺有20多座,始建于公元907年的崇壽寺位于羅源縣中房鎮林家村院前自然村的小山坡下,坐落在青山翠竹之間。我們懷著虔誠的心,邁開尋覓古跡的腳步,一同走近千年古剎----崇壽禪寺。
據《羅源縣志》記載,崇壽寺的創建人是陳公太尉的祖先陳蘇,陳蘇又稱高行先生,敕封“英惠侯王”。于唐乾符三年避亂入閩,至河洋豐上里曹灣村落戶。五代后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陳蘇“舍以田330余畝創建崇壽寺”。崇壽禪寺建成于五代唐天成二年(927年)建成,并延僧道裕住持。明宣德三年(1428年)僧大鑒重建大殿。明弘治、嘉靖年間均有重建并造法堂。明嘉靖丙午(1546)重修,清乾隆十年(1745年)僧曷爭重建。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兩次重修。為土木結構,單檐懸山頂。坐西北朝東南,平面呈長方形。由天王殿、天井、兩廡、大雄寶殿組成。據記載:“總面寬25.2米,進深41.63米,總建筑面積1049.08平方米?!闭侯}:“時大唐勅封英惠侯王檀越主陳蘇創建”,“時大清乾隆拾年歲在乙丑荔月吉旦,住持比丘徒子囗囗徒孫囗囗全衣缽資重修鼎建”(見重修崇壽寺碑刻)。
崇壽寺在明清時期經過三度修建,但終因年代久遠、風雨侵蝕。大殿內,彌勒佛左側供著陳蘇雕像,高不到40厘米,表情生動,右側立著“皇帝萬萬歲”牌位。供奉這樣的牌位是普通寺院所沒有的,據此有人推測崇壽寺和皇家有關聯。
在我操筆時就想起我游覽過的那些,隱藏于都市里的寺院。走進兩千多年的歷史,洞悉人世間滄桑的歲月,隨著撲面而來的古樸氣息,步入香火鼎盛的寺廟圣地,在重重院落中驚嘆巧奪天工、薈萃古今的建筑;在曲曲回廊里,凝眸那栩栩如生、琳瑯滿目的彩畫,在肅穆靜寂時,聆聽那清吟梵唱,感悟深邃的微妙禪機……
一座寺院的記憶,總會由名山或村莊開始。
在我心中的崇壽寺,與都市的寺院相比,那情景天隔一方。寧靜、落寞、肅靜,那些芳草叢生,眼前歷歷在目,有崇壽寺的個性。提起這些,那是若干年之前的事。崇壽寺距離院前自然村約二里之遙,寺廟前前后后有山林茂竹,梯田、茶園。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和尚寺,就是從崇壽寺得知,那年我才十一歲,父親攜帶我去見識圣地。崇壽寺鄉里人都順口叫院前寺,當時正逢“十年文革”,寺里的佛像七零八落,有些殿只有原來的那些方形的佛座還在,其它也就看不到一個很象樣的佛像。這種場景讓一個未成年人有些驚慌,若是一個人進寺院,寂靜的令人吶喊。院子里空無一人,沒見過和尚像什么樣,據悉那兒就住著一位在守寺的老人。這寺院對我來說,給予初認識一座古寺的我印象很深,正是秋日陰雨的午后,感受歲月一片滄桑,暮靄沉沉。那寺院沉默不語,給予一種無奈和空白,難道真正人世間是如此的蒼涼?
一簾新雨柔柔綿綿,薄薄的水霧把山和寺,樹和人隔離到更遠的地方,寺院的空間垂下一片迷茫。唐詩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睂懗鰺熡杲纤略貉U裊炊煙之盛景。
小雨點過后,寺院周圍的景物,還是一大片欣欣向榮的綠葉。在一個小角落里,一簇黃色的傲菊花兒涌動,旁邊是一片綠色的茶園蔥翠。院子門前的稻穗金燦燦,在微風的吹動彎下腰,那遠處的稻花千層浪正煥發出燦爛的微笑。山坡上的花兒都已飄零,已剝掉原本的那份粉妝。遠處鳥聲清脆,在嘰嘰喳喳,甚至原諒了那些不經意的憂傷。
秋色正濃寺院的鐘聲隨風飛揚,院前村的小道上也在回響。農家是秋收的季節,可寺院里度過春荒;廟里也有一本難念的經。廟里的香火無人問津,和尚自然不富;不旺,就坐吃山空,不窮也得窮。旺與不旺,是看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連飯都吃不上,哪有錢跑廟;不但沒錢,也沒工夫。和尚也是人,同樣要吃飯,既然無人上香,那就只好白天上戶化緣,晚上走村打梆。不然廟里就要關門大吉,靠菩薩自己,保護自己。
沒過兩年,崇壽寺已成了中房鄉瓷廠,鄉鎮企業代替了禪宗文化,寺院難免一劫,由機器聲代替了長鳴的鐘聲,小插曲給寺院留下余音。兩年后,瓷廠因經營不善,退出蓮花寶地。文革結束,佛教復興,鐘聲再起。數千年滄桑流轉,寺院重返光明。
寺廟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物,在國家公布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中,寺廟及相關設施約占一半,謂之“歷史文物的保險庫”, 乃當之不愧。寺廟建筑與傳統宮殿建筑形式相結合,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民俗特色。 ? 同時,寺廟文化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繪畫、書法、雕刻、音樂、舞蹈、文物、廟會、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廟會如火如荼,不僅豐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圍,同時促進了地方旅游業的發展。
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一家有關。但在佛教中,寺廟就有許多種稱謂: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廟,從秦代以來通常將官舍稱為寺。在漢代把接待從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從此之后,“寺”便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建筑的專稱?!八隆笔欠鸾虃鞯街袊?,中國人為尊重佛教,對佛教建筑的新稱呼。如白馬寺、大召寺等。
佛教歷史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閩東佛教在歷史上有著突出的地位,對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文化滲透到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園林、雕塑、音樂、書法、繪畫、文藝小說、圖飾、民間習俗等領域。
二
十年后,那是盛夏的季節。我在一位前輩的應邀下,再次重訪古寺。從林家村徒步山路,跋山涉水一路顛波,大約一個小時后到達院前村。這次進山對鄉村加深了印象,陽光傾注在山谷中,夏日的山花笑的別有一番滋味。蜂蝶起舞、鳥語花香;萬物之中,都各有其美麗的訊息要告訴......
登進山門,這里一片清涼,描摹著時光的記憶。我佛慈悲,深山古寺如此素靜,今天再一次遇見!眼前的寺院內小有變化,山門樓的四大金剛威武不屈,孩兒婦孺觸目皆驚。正面相迎的禿頂大胖彌勒佛已經感覺到了有人來觀瞻他的笑容,笑口常開。轉念之間,他坐在那兒已笑了幾千個春秋,也是我唯美時光的遇見。
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寺院的大殿上,寺院被籠罩在這善凈的氣與光之中。在正前面這尊釋迦牟尼的塑像,有著威嚴的氣勢,讓我怯然而退。寺院的墻壁非常凈氣,柱子上貼上大紅的楹聯,院子景象大有轉變,令人有了幾分敬畏之情。大殿迎面便是眾人熟知的觀世音菩薩。她手持凈瓶、楊柳枝,如《西游記》里所描寫的“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氣,朱唇一點紅。凈瓶甘露年年盛,斜垂楊柳歲歲青?!闭媸敲涝?!我懷著虔誠的心,意念:“南無阿彌陀佛”!
沉淀已久的思緒,困在一首詩里,善解人意的菩薩,你可知道眾生需要什么?還有許多偉大的事物待人去探索,愿你能夠成就我們的理想。深沉的心曲,我在此將已表白,請賜我心中美麗的云彩,從此不憂傷。滿院的神佛早已聞到我獻上的香火、燭光,那燭光里透出一層交織喜形于色的璀璨無比的鮮艷,就像是承諾于人喜悅。
探身寺院,心早已跪拜在菩薩神像的腳下。我從容的來,但愿瀟灑地走在世界,讓我獲得生命最深處的智慧。不管是命運還是偶然;你是我凡塵俗世中的一次慰藉,一次清賞。
遠處傳來誦經呢喃: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遠處走來一位穿著黃袍的僧人,輕言細語,賜茶香迎。唇齒間禪語朗朗,細說著崇壽寺的曾經往事,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今還在我的腦后。齋飯余音,僧人帶著我們觀賞了廂房《崇壽寺乾隆壬午題壁詩》:
“客中何事羨飛舛,晨涉青山美綺筵,
柱后薦書周太史,花間青曲漳延年。
往來漫取黃金酒,碎闕邊影碧玉箋,
共有王程看遠近,秣棱東不勝浙川。若山?!?/b>
清乾隆壬午年(1762)行草書題,灰壁墨字,曹學佺詩。
“底山河一望秋,挑空絕磴俯江流,
文章知己須吾黨,湖海沵情托勝游,
天際雁鴻隨地遠,杯中莄菊對僧酬,
孟嘉會上多強健,萬里乘風任去留。
案作九日登高詩。若山?!?/b>
“古佛經年具典型,一燈寒照海門清,
樹羅石屋春果事,水漲山田夜種星。
龕磬送聲歸遠岫,岳云留影掛窗亭,
身名未侶僧誰是,恰得于意兩日影。壬午秋日?!?/b>
“千巖萬壑梵王宮,客日如行碧洞中,
點綴煙云成彩色,透過星月為玲瓏。
消憂豈必夸王粲,躡履還須共謝公。
坐視天涯有知己,寧須招?掛山叢。
乾隆壬午歲夷則月(孟秋月)錄曹能始先生詩于案山精舍?!?/b>
太陽開始緩緩地西沉,暮色漸漸變濃,寺里鼓聲林、梵音與天地共踐寂然。夜色里的燭光伴隨我入眠,我們在寺院里度過禪意的良宵;寧靜、鐘聲、詩經,寺院外的鳥語,從風中傳來淡淡的詩意;懷著一顆清凈的心,做一次精神的貴族!不知不覺中我已進入夢鄉。
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古往今來,無數信眾在這里許愿,求功名、求福壽、求平安、求財、求喜......
戊戌年新春,我復登臨。鄉村的路上綠草茵茵,露珠游動,清新可喜。更喜的是這兒已經通了公路。簡易的公路從寧德后溪村的方向使入院前,比原來方便多了。但是,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改善。踏步山門,重修后的崇壽寺依然如故,只是多了一條車道。
她就是這樣一個簡樸素色的深山瑰寶,在于眾生心中永遠發光發亮;感恩在心,慈悲在懷。這座山坡下的寺院,地盤雖不大,境界自寬闊?!捌兴_顯靈,不在于廟的大小”,一種古樸誠懇的美,像一部惟美的詩經!鐘聲陣陣,隨風隨云。你是否還記得當初的諾言,陪我把紅塵中的美景看遍。
凈土圣地,恩澤眾生。福海無涯,崇壽寺的禪音普照大地,競覺得蓮花福地都是晴空上折翼的云。
如所周知,千年古寺對研究當地佛教文化以及古代寺院建筑藝術等有著重要價值。中國佛教文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自然是寶貴是財富,崇壽寺是羅川的珍貴的文化遺產。她深藏著千百年的古往今來,是河洋的背景,閩都文化。崇壽禪寺厚重的歷史文化,是一筆豐厚的遺產。
在這更深夜靜的時候,鍵盤聲如鼓聲振耳。啊!夜已靜了。
我轉入安靜,禪意入室,《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還在我的燈下一遍又一遍的臨寫。佛光菜根潭:“求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觀音;求財神,拜財神,不如自己做財神?!薄捌沛妒澜绯錆M了痛苦、無奈、委屈、不平‘如何才能活的自在’唯一的辦法,是以自己的般若智慧找到心中的凈土。”夜深了,筆尖隨我的夢想,隨我的希望一起飛翔,一起共入夢鄉。
日出東方,《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僧人又在那兒誦讀;佛壇之前的蠟炬一次次垂淚到深夜,一盞盞明燈晝夜光明,吶喊著人世間疾惡如仇、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愿光明的油燈,化解所有人世間的悲痛與憂傷,凈化心靈。虔誠地祈禱,愿天下蒼生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平安幸福,福壽安康。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黃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