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1968講《黃帝內經》之“生氣通天論篇第三(6)”
“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
天干有十個,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己合為土,乙庚合為金,丙辛合為水,丁壬合為木,戊癸合為火。這就是天之十干化生的地之五行,上天的十個天干,變化而生成了地的五行,所以說其生五。地的五行又和天上的三陰三陽之氣相應,所以說其氣三。天上的三陰之氣就是寒燥濕,三陽之氣就是風火暑。如果不能調養好身體,人就會冒犯風寒暑濕燥火這三陰三陽之氣,那么邪氣傷人就會產生疾病。人是秉承五行之氣而生的,如果冒犯這五行之氣而死,好比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樣,所以說這是壽命的根本。
歷代名家注解要點翻譯如下:
[吳昆]:人之所以有生命,是在體內依靠金木水火土這五氣以安立,在外和天氣、地氣、運氣相應以完成。不能冒犯這些,冒犯了則邪氣就會傷人,不冒犯就不會得病,這關系到生死的問題,所以說是壽命的根本。
[王冰]:人的生命所以能運動作為,在體內必須依靠金木水火土五氣以安立。然而在天地之內,這五氣又必須和天氣、地氣、運氣相應才能成。邪氣多次觸犯生氣,那么生氣就會處于危險的境地,所以象寶貝一樣的養護天真之氣,這就是作為壽命的根本。庚桑楚講:圣人對待萬物,是全其天性,天性全則神全。《靈樞經》講:血氣是人的神明所居住的地方,所以不可不謹慎的保養之。
《五行大義》卷三第二篇引《樂緯》云:“物以三成,以五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