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與茶

唐代有兩位孤兒,我最佩服,一位是玄奘法師,一位是茶圣陸羽。玄奘法師到西方取經,這實在是千古的盛事,唐代西域的路是多么難行,他過了一百三十八個國家,攜回佛教經論六百五十七部,他的堅強、勇毅、智慧、胸襟,一想到就會令人脊椎骨挺直,有一種巨視來俯看中國的文明與氣派。


圖片發自簡書App



陸羽則是寫《茶經》的雅士,他自幼在寺廟與茶結緣,然后自己采茶、制茶煮茶,從茶葉中發現新天地,他既不作官,也不營謀生活的作務,一生都在茶與詩中度過,他的(茶經)完整地給中國茶藝一個深刻的美感結構。喝茶的時候想到陸羽在小小的茶葉中,思維到生活的內涵,就使我們有一種微觀,在細小的茶葉里卻展出不凡的美感覺受。


圖片發自簡書App



玄奘與陸羽都是孤兒。

孤兒乃是人生最壞的出發點,但是,我常常想,這最壞也許就是最好。玄奘自幼剃度出家,沒有任何掛礙,長大以后飄然西行,生死不計,沒有任何畏懼,這種毫無背負與留戀的堅毅性格,在貴族與富豪的子女中恐怕很難養成。對于一個孤兒,父母都已經是身外之物了,財富名位又何足道哉!

陸羽從小被棄于江邊,容貌又丑,又有口吃,或者是這樣,使他對生命的美感有強烈的感受,沒有人傳授,就泡出最好喝的茶,放牛的時候用竹片在牛背上寫詩,與朋友能真誠相交,這都是強烈的美感追求。在任何最平凡的事物中體驗美感,恐怕也是富貴子弟不能理解的吧!

生于貧賤,或生為孤兒,是人生的最底層,這個底層對凡夫俗子是甚可哀痛的,但有志遠才高的人,或美感強烈的孩子,這卻是最好的出發。在《莊子》的“知北游”里,東郭子問莊子:“道在哪里?”

莊子說:“道是無所不在的?!?/p>

“請你明指個所在!”

“道就在螻蟻身上?!?/p>

“怎么會這樣卑下呢?”

“道就在稊稗小草里面?!?/p>

“怎么越來越卑下了呢?”

“道就在磚瓦里面?!?/p>

“怎么又更卑下了呢?”

“道就在屎溺里面?!?/p>

東郭子不說話了。

莊子下結論說:“你問的話、離開大道太遠了,以人道來觀看萬物,萬物沒有貴賤。螻蟻、稗梯、磚瓦、屎溺是一樣的。它們如果不合乎道,或根本不能存在,所以我說道是無所不在。”

是呀!如果不是從最底層出發的人,他可能連螻蟻、小草、磚瓦、屎溺的樣子都看不清楚,自然看不清大道的所在,豪貴的人容易對平凡的事物輕賤,也容易對低俗的事嫌惡,對生命之美就有了壞的出發點(誰的生命沒有磚瓦和屎溺呢?);卑賤的人則牛糞。小草的味道貌岸然多么親切,磚瓦、螻蟻多么美而有生命之力,對美的出發是很好的。

每次想到陸羽是一個棄嬰,被撫養在佛寺,曾經放牛,甚至.在戲班里演過丑角,就覺得是茶的幸運,是中國生活藝術的幸運,是茶的美感經驗的幸運,想一想,陸羽如果是高官的兒子,他便不會親自去汲泉水;陸羽如果是富人的兒子,他便不會到荒山去采茶;則中國將沒有《茶經》,如此想來,都會嚇出一身冷汗。

為了深入體驗獲的美感,孤兒陸羽把我國茶葉產地分成五大區,山南、淮南、浙西、浙東、劍南,對同一地區不同地點的茶,都品評其質地,并下了深刻的評語,這對飲茶的歷史是劃時代的創舉。

為了知道茶味,陸羽完全地了解粗茶、散茶、末茶、餅茶的制作方法,他曾親手造茶,采茶,光是茶餅就要經過來、蒸。搗、拍、焙、穿、封七道手續,對茶研究的深入可知。為了對茶的境界有更多的體會,陸羽也研究了水,他把水分成山水、江水、井水三個類型,把天下的水分為二十個等級,他品評過的水,西到商州、(現在陜西省的商縣),南到柳州(廣西柳州),北到后州的淮水發源地(豫西桐柏山區),遍及長江中下游。甚至,他也品味了瀑布和雪水。最后,陸羽留下一個對水質精辟的見解,他說:“夫茶于所產處,無不佳也,蓋水土之宜。離其處,水功其半,恭善烹潔器,全其功也?!彼囊馑际钦f能出產好茶的地方,那里的水都是很棒的。因為得到水土之宜。再好的水運到遠處,品質只剩一半,要靠泡茶技術和好的器具來補救了。這位孤兒出身的陸羽,不只使飲茶從生活提升了美感,也使得一向為少數人專屬的品茶藝術,成為普及的、人人都能體會的平民藝術。在史傳上,陸羽是“聰俊多能”,是“學贍辭逸,詼諧縱辨”,是“有文學,多意思”,是“恥一物不盡其妙,茶術尤著”。

他是一個性情中人,他時?!蔼毿幸爸校b詩擊木,徘徊不得意,或慟哭而歸”。他對朋友熱誠,凡結識他的都樂于親近他。他因為自小被棄在竟陵城下的河邊,“于江湖稱竟陵子,于南越稱桑芒翁”。

他是一個視富貴如浮云的人,許多從人生底層出發的人,容易對名利產生執著,但是陸羽有官也不愿去做,一生游歷天下;遍品天下的水飲遍天下的茶時常走入深山去采茶制茶。

他懷念感恩養育他的竟陵禪師智積,在唐代李肇的(國史補)中說:“羽少事竟陵禪師智積;異日,在他處聞禪師去世;哭之甚哀,作詩寄情。”他寫的詩是:

不羨白玉盞。不羨黃金罍;

亦不羨朝入省,亦不去幕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他不羨慕榮華富貴;只羨慕那西江的水,能流在竟陵城下永遠陪伴著師父。

陸羽是一個了不起的孤兒;他雖“以茶為經”,以小見大,不像那些研究六經的人,以大見小,但他作為人的品質,他對美感追求的貢獻,比許多窮完六經的學者猶有過之。

作為野人家的子弟,陸羽卻研究了被稱為“子孫草”的茶,“分其原,制其具,教其造、設其器,命其煮”,今天我們對喝茶有一些體驗,實在應該感念他。

皇甫冉寫的《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一詩:

采茶非采篆,遠遠上層崖;

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

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

借問王孫草,何時泛碗花?

為陸羽在深山采茶留下了身影。他的弟弟皇甫曾則有一首《送陸鴻漸山人采茶回》的詩:

千峰待通客,香茗復叢生;

采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

幽期山寺遠;野飯石泉清;

寂寂燃燈夜,相思一磬聲。

陸羽是一位每次上山采茶,都不僅令人“懷念”,甚至今人“相思”的人。不只是他煎的茶,也是他的人格特質,對于從人生底層出發的老百姓,陸羽是很好的啟發,有時喝茶之際,想到陸羽,都像聽到遙遠的時代傳來的磐聲,香茗還在千峰,煙霞橫于無邊的天際!

第一位女茶師

在西安的時候,我很想去兩個地方,一個是大雁塔,一個是法門寺。

大雁塔在慈恩寺內,是玄奘法師譯經的地方,傳說玄奘為擔憂經文梵篋遇到火難而散佚,乃請高宗皇帝采西域之制,建大雁塔,安置梵篋。

大雁塔的來源還有兩個傳說,都非常動人。

一是在一位菩薩舍身的紀念日,慈恩寺的法師聚集在一起誦經,這時,一群雁子呈人字飛過天空,有一位僧人起了一念:“我們生活艱苦,一直不能飽腹,菩薩也應該知道吧!尤其今天是他舍身的日子?!?/p>

他的念頭才閃過,空中雁群里有一只雁子突然筆直墜落,當場觸地而死,為了紀念這只舍身供僧的雁子,在它觸地的地方蓋了一座雁形的寶塔。

二是曾有獵人在慈恩寺外射雁,一只大雁被射中了,它的伴侶悲啼數聲,飛上高空,然后急速地撞地而亡,為了紀念這對雁子的情深義重,慈恩寺的僧人遂蓋大雁塔以為見證。

不管哪一個說法是正確的,每一個都令人十分動容。

法門寺則是收藏佛骨舍利的地方。唐朝皇帝經常迎佛骨舍利入宮供養,使得韓愈看不過去,寫了《諫迎佛骨表》給憲宗皇帝。

我想去法門寺,不只是為了瞻禮佛骨,而是十年前因法門寺的寶塔崩塌,發現了“地宮”,這地下宮殿里保留了非常重要的茶文化,還是首次被發現。

可惜行程的安排太緊,使我沒有時間到大雁塔和法門寺,幸好,在書店里找了許多書籍資料,對法門寺發現的茶文化有了更新的認識。

在陸羽的《茶經》里雖然對茶作過非常完整的記述,但陸羽到底是一個平民,對于唐朝宮廷的飲茶方式是無法記載的。

此外,陸羽對茶具雖有細致的描寫,可惜因年代久遠,找不到當時的茶具,無法呈現出茶道在唐朝的原貌。

法門寺在一九八八年發現的茶具,制成于咸通九年到十二年,為僖宗皇帝御用的真品,保留得非常完整,這套唐朝宮廷用的茶具,是迄今世界上發現最早、最完善、最精致的茶具文物。

法門寺地宮的茶具包括:

一、烘焙器:金銀絲結條籠子、鎏金飛鴻球路紋籠子。

這兩件都是烘烤團茶所用的,通體剔透,工藝精巧,可見早在唐代,金絲編織工藝已達到極高的水準。

二、碾羅器:鎏金鴻雁流云紋銀茶碾子、鎏金仙人駕鶴紋壺門座茶羅子。

因唐代用團茶,煮茶之前,要將團茶烘烤,用茶碾子碾碎,再用茶羅子篩茶。當時的人品茶,多是自碾自羅,是品茶者醞釀品茶情趣的重要過程。

陸羽在《茶經》中主張碾羅器要用竹木制成,法門寺出土的茶具顯然豪華得多,也可見帝王飲茶的享受比一般人講究得多。

三、貯茶器、貯盆、椒器:鎏金銀龜盒、鎏金人物畫壇子、鎏金摩羯紋蕾紐三足架銀鹽臺。

唐人吃茶,以茶粉末放入爆發中烹煮,加入椒、鹽等佐料,調成糊狀,一起吃下。

四、烹煮器:鎏金飛鴻紋銀匙、鎏金飛鴻紋銀則。

銀則是投茶時的匕狀量具,形如勺,茶匙是煮茶時用來擊沸湯面,使茶末融于湯中。

五、飲茶器:鎏金伎樂紋銀調達子、素面淡黃色琉璃茶盞、茶托。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茶碗。

可見以琉璃制成的茶具,早在唐代就已起用,色茶碗更可看出茶具在唐朝已經在造型、釉彩、紋色等方面達到最高境界了!

法門寺地宮得以保存如此完整的茶具是非常偶然的。原來,晚唐的皇帝經常到法門寺拜祭佛骨舍利,祈愿“圣壽萬春,圣枝萬葉,八荒來服,四海無波”。這套文思院特別為僖宗打造的茶具,不知是僖宗拜祭時供養佛陀所用?或者是隨行喝茶所用?它就存放在法門寺的地窖里,上面又蓋了寶塔,才能經歷千年還毫發無損,完美如新。

這套茶具使我們知道茶道在唐朝不只是成熟的文化現象,具有深邃的思想內涵,還是精美的藝術形式,成為生活的完美實踐。

宮廷,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層,也是社會意識的源頭。既是時尚與文明的典范,又是文化思想傳播的中心。當皇帝講究飲茶之道,御用茶具金碧輝煌、華美富麗到了極致,社會飲茶的風靡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我們將飲茶分為不同的層次;民間茶道是為了聯結友情、品味人生;寺院茶道是為了超脫世俗、寧靜致遠;宮廷茶道是為了揀精擇極、豪華享受。這樣,我們才能對茶道有全面的了解。

在研讀法門寺茶具的歷史資料時,意外地發現唐德宗皇帝有一個寵妃李冶,竟是中國第一位女茶師,而且是茶圣陸羽的紅粉知己,她的身世坎坷離奇,令人感慨萬千。

安史之亂后,陸羽離開竟陵,沿長江而下,經過鄂州、黃州、彭澤等地,最后抵達湖州。湖州的風景秀麗、地靈人杰,鄰近地區的茶泉都非常好,加上結識了方外至交皎然,陸羽便在湖州定居下來。

經由皎然的引薦,陸羽認識了一個色藝雙絕的女道士李冶。

李冶原是吳興一帶的名妓,在詩歌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后來看破紅塵,出家修道。由于她長得美麗非凡,寫一手好詩,又能談禪論道,附近的名士都樂于結識她。

陸羽就是在這種惜才的情況下認識李冶的。初次見面,李冶向陸羽敬了一杯香茶,沒想到陸羽只向杯中看了一眼就說:“久聞李道姑以詩才著稱,沒想到尚未擺脫庸俗之氣?!?/p>

李冶吃了一驚:“我們尚未開口交談,陸處士何以斷定我未脫庸俗之氣?”

陸羽說:“從這杯茶就可以斷定了!”

李冶不解地問:“這茶里有什么事可以斷定?”

“你所居的吳興,啄木嶺茶名揚天下,顧渚山的紫筍茶是歷代的、貢品,但你泡的茶和俗人一樣,辱沒了好茶?!?/p>

李冶更為驚奇:“茶,還有道俗之分嗎?”

陸羽說:“茶,乃養生之精,可以解熱渴、驅凝悶、緩腦痛、明眼目、息煩惱、舒關節、蕩昏寐,長期飲用可以有力悅志、增益思考……這些還在其次,善茶之人必有五美,味之美、器之美、火之美、飲之美、境之美,茶的境界與詩情道心并無分別,境界高的人才能泡出天人合一的滋味呀!”

李冶聽了心中大為嘆服,口中依然不服,說:“你還沒有喝這杯茶,怎么說我未脫俗氣呢?”

陸羽說:“茶水煮開時,小滾為魚目,大滾為蟹眼,唯有魚目與蟹眼,茶葉才能顯味,你用尚未開透之水泡茶請我,以致茶葉浮水、茶香未出,顯露出你泡茶的時候心不從容、意不平寧、志不專一,這不是和俗人一樣嗎?”

李冶聽了若有所悟,當場拜陸羽為師,學習茶藝。陸羽當晚即留宿觀中,住了半個多月,這段時間除了與李冶談詩論藝,就是傳授烹茶品茗之道,李冶很快領略其中的要訣。后來,陸羽常來與她煮茶論道,使她的茶藝走向了新境界。不久之后,李冶不僅色藝知名于天下,烹茶煮茗的聲名也震動八方。

唐建中四年(公元七八三年),德宗皇帝聞知李冶的詩名茶名,特別下詔召她上京晉見。德宗一見李冶驚為天人,當時李冶已經四十幾歲了,但姿色脫俗,氣質更是非凡。德宗驚喜之余,把她強留在宮中,并召幸了李冶。

第二年,大將朱批發動政變,唐德宗倉皇逃走,后宮佳麗都被棄在宮中。朱泚入宮后找到李冶,被她清雅不凡的風韻所傾倒,把她占為己有,李冶迫于無奈,只好隨在朱泚身邊。

這場叛亂很快被平息了,唐德宗再度回京,惱恨李冶對他不忠,下詔將李冶處斬。

中國第一位女茶師,詩藝與茶道都達到高峰的女茶師,就在男性無知與霸權的心態下不明不白地死了,死在那些心不從容、意不平寧、志不專一的俗人手里!

李冶的形體如茶香飄散了,但她從陸羽學來的茶道藝術卻流傳下來,至今吳興一帶用的還是她的烹茶方法,湖州一帶著名的“擂茶”聽說是她傳下來的絕技。

就在李冶被召進宮中的前幾年,陸羽在湖州的青塘門外,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經》,時在公元七八。年。

談完李冶的故事使我掩卷嘆息,再想到法門寺地宮里那些皇室的茶具,更是悵惘無限。想到李冶當年也是用這種茶具煮茶來侍奉庸俗的皇帝,不像她的老師陸羽,聽到皇帝召見,連夜逃出皇宮,浪跡天涯。她的心也是這樣悵惘的吧!如同用未開透的水泡出的茶葉,半干半濕、半綠半黃地浮在水面,水是水,茶是茶,人已非人。

即使是一片茶葉的香氣,也是在天地間尋找知味的人呀!

這樣想來,慈恩寺大雁塔舍身的那只大雁,在萬古長空中雖只有小小的身影,在一朝風月里,卻又翼長萬里,覆蓋了整個藍天。在人間的俗人,可能在一生里偶得風月,以權勢和粗魯服人,卻只是歷史里的一點煙塵煤灰,一提到他們就仿佛污染了我們潔白的衣裳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7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71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40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9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60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95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9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23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43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9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42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50評論 5 3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1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3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2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5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7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