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曾想到,在經歷十幾年痛苦的應試之后,我的四年大學生活竟成了一段我拼命學習的時光。
回望過去,從進入大學開始,像是被什么無形的力量推動著,我好似從未停止過學習的步伐。大一,我沉浸在那些難懂的英文理論中。課本成了我的課外書,每次上完課回家總要翻開課本一個字一個字的重新讀一遍。每次考試之前更是將自己認為重要的考點一字不落的默寫。大二,我習慣了學校的授課方式,有了些許空閑,卻又開始迷戀編程。除了學校的課程之外,又利用假期在網上報名參加編程培訓。大三,我從荷蘭去了臺灣,逐漸癡迷于傳統文化,意外地開發了自己的新技能——繪畫。大四,我實習后即將畢業,卻又意外捧起了書本,詩、詞、歌、賦、心理學等等無不涉及。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的心漸漸歸于平靜,我的頭腦仿佛明鏡一般,能夠看清很多事,看淡很多事。除了繪畫和書法日益精進,曾經照貓畫虎的音樂旋律在我的指尖也逐漸煥發了新的生命。對于音樂,我開始能夠用心體會和感受。側耳傾聽,身心都為之顫動。
初到荷蘭,身邊的一切都讓我欣喜和好奇,我開始寫微信文章,記錄自己的心得體會。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我沒能堅持發表,但我從未停止自省,反而一步步看清了自己,也在努力認清生活的本質。
或許在他人看來,大學生活應該充盈著粉紅色的泡泡,甜蜜的戀愛,揮灑著青春的熱血。而我卻沒有這份緣分。但我很幸運,我與書本、知識和各種技能結下了不解之緣。
然而,在這眾多的緣分當中,與編程的緣分算是曇花一現。我有邏輯,懂電腦,卻對數字和代碼著實不敏感。相反,圖形記憶對我來說小菜一碟。所以每當需要記憶數字的時候,那些數字在我腦海中的形象都是一些輪廓。這也能夠解釋為何當初我的幾何如此優秀,而代數卻一塌糊涂。
旋律、圖形、色彩,我的心僅僅能感知到他們的美而已。
通過這幾年孤身一人的打磨,我的心也經歷了不同程度的錘煉。我幾乎褪去了年少輕狂的鋒芒,開始認清現實的殘酷,嘗試追尋生活的奧義。我不再憑借自己的一廂情愿隨意評斷人或事,也不再因為他人的言論而輕易改變自己的初衷。我所追尋的“平靜”在他人看來或許是“佛系”,但這對于我來說已經是一種奢侈。生活無情,它給你一記耳光,會再給你另一記耳光,直到你認識到“挨耳光”,其實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生活亦有情,它豐富多彩,起伏不定,五味雜陳。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是值得用一生去體會和領悟的哲學藝術。
朋友們問我大學為何不談戀愛,我也在問我自己這個問題。后來我想明白了,或許是我這四年成長的太快,也沒有遇到那個能夠和我并肩同速成長的人。而我相信,這樣的人,一定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悄然等待。所以,我不急。比起那些虛無縹緲的念想,我更在意自己內心的豐盈。
時至今日,我慶幸,
就算過去陰影重重,
我也從未停下腳步。
雖然我的腳步有時會因為過去顯得婆娑,
但我依然不愿停止前行。
人生冗長,前路漫漫。
只道是那一抹哀愁,
不時令人惆悵。
我慶幸自己的堅強,
卻又明了自己的膽怯。
生活是一本復雜的書,
那發黃的扉頁,
詮釋者成長的痛。
自媒體作家蘇心有一句話說的很好,“雖然你資質平平,但如果你一直這么努力,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不要停止前行。學無止境,就算是彎路也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