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去北京參加了2016的IXDC大會,期間參加了阿里的一個交互設計工作坊,分享的是目前他們正在研究的關于如何解決設計效率的問題,因為阿里是個體量很大的公司,單一產品的體量也很大,所以設計效率對他們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他們要解決的設計效率問題是通過將交互 視覺 前端一體化進行組件化設計,具體的方案這里不做贅述,網上可以查閱到,據說不久也會上線;大約在半年前,我也已經在思考關于設計效率的問題,我是一名交互設計師,原型是我的主要產出物,于是我就針對如何提升原型設計的效率問題,進行了研究;
交互設計師的主要使用的原型設計軟件是:Axure rp 7.0 and Axure rp 8.0 (主要針對使用 windows和部分在mac上使用的用戶),Axure中部件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部件種類少且無樣式,而在原型設計過程中,有時需要我們進行視覺層次的體現以及部分樣式體現,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我著手開始設計一個交互部件庫,主要目的為提高原型設計效率以及團隊原型設計規范,愿景是將團隊價值最大化,暫定為交互部件庫1.0
#交互部件庫1.0
發現問題:
交互設計師在原型設計階段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且從總體來看,做了很多重復的工作
設計目的:
提高原型設計效率以及團隊原型設計規范,讓交互設計師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愿景是將團隊價值最大化
解決方案:
收集并設計交互部件庫,逐步分類完善,實現拖動能用,將原型設計的步驟最小化,由低到高,分解重建
思路
過程1 ?對在原型中添加一個灰色色塊的過程進行了分解,大概需要5個步驟,且鼠標移動路徑也很長;
過程2 ?演示了如果想做一個雙按鈕,大概就需要7步之多,這個過程可能平時沒有多少察覺,但設計一個網頁,是需要很多很多這種步驟的,那設計師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效率是很低的;
如果再往高一層級放大,比如做一個登錄框
這個過程就需要更多的部件和部件屬性的設計,效率是很非常低下的。
設計方案
由上思考,直接將部件進行組件化設計,即事先預設好部件的形狀、顏色、線條、陰影、半徑等屬性,組件化產出常用部件,盡可能達到拖動能用的效果;
首先將頁面進行最小化拆解,拆解成元素,然后對最小化的元素再進行組合行成簡單組件,再把簡單組件進行組合形成復雜組件;順著這個思路,下面進行相對應的收集、整理、歸納和設計。
#元素:
元素即最小化的部件,形狀、顏色、線條、陰影半徑等都屬于元素,將這些元素進行簡單的組合先形成我們需要的簡單部件
這里選擇正方形和圓形的原因是因為用Axure自帶部件完成這兩個圖形,需要手動去設置形狀的參數,步驟較多,所以將這兩種形狀做成部件庫中的基本形狀,并賦予它一定的屬性(確保這些屬性是你在日常設計中常用的形狀。顏色、大小),我這里選擇的是三個均分的顏色段,以便適應大多數的情況;
根據自己平時的實際設計習慣和實際情況,可以預設一些常用的簡單組件,這樣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就可以實現拖動能用,或者僅通過拖動改變大小即可使用
考慮到原型設計的不同需求,即低中高三等保真,以及部件庫的普適性,所以像一些顏色、陰影、圓角等屬性可以不用考慮進去,這樣也會減少選擇,提升部件選擇效率。
遵循以上的思路,從簡單組件到復雜組件,進行收集整理。
我這里從形狀、文字、按鈕等進行了簡單部件的整理,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的工作習慣將常用的部件進行分類整理;
復雜組件的整理,同簡單組件一樣,如登錄框、搜索框、下拉框、tab切換樣式等等,同一種組件也可以設計不同的樣式
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分解重建,將常用的一些部件做成部件庫,可以遵循按照大分類:web、app,然后大分類下再去細分,由簡單組件到復雜組件,收集、整理。歸納,一定會有一個能極大提高自己設計效率的組件庫誕生;當然也可以進行團隊協作,由團隊來共同收集 整理,最終產出一份團隊認同的能提高個人效率及團隊協作效率的組件庫;
愿景
將組件化的概念放大到產品設計團隊中,聯合視覺和前端,進行團隊級的組件化設計,最終將組件代碼化,對于大型產品的更新迭代,將是一次農業刀耕火種到工業批量生產的進化,這樣設計師在執行層的效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產品的設計思考中,不僅僅是停留在執行層,這樣的場景希望能早點到來,也希望阿里在這發面的研究成果能早早的出來,帶來一次設計效率的進化。
最后捎帶補充一下部件庫的制作方法
Axure的部件庫下拉里面有個創建部件庫,點擊后在里面添加的每一個頁面都會是一個部件,每個文件夾就是一個分組,然后保存,再載入部件庫就好了。
END.
----------專心寫博客,靜悄悄做人
2016.09.20 ? SHENG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