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測的時候很多書友在群里叫囂,說“小編推薦”刷屏,公眾號亂飛,書籍詳情頁書友的書評不見了,自己的筆記丟失……
真慶幸自己沒能經歷那個動亂的時代。如今更新后的微信讀書,看起來是那么好用??
想法圈的“相關推薦”
從內容本身來講,我個人覺得,推薦的還是挺準的。比如我在聽《紅玫瑰與白玫瑰》,便真的給我推薦《紅…白…》相關的內容,雖然有時是公眾號文章,但主題是一樣的,并不令人反感。
但是,只單純在同一主題上進行相關推薦未免有些狹隘,難道是內測時被噴怕了不敢亂推了?還是希望能在相關性的廣度上做一些推薦,比如我在讀《十一字殺人》,你不要只推薦《十一字殺人》相關的內容呀,你也推薦點兒東野其他的作品唄!
內容形式不限,書籍、書評、想法、書單、文集、講書、公眾號都可以接受。
開卷總是有益的,只要還是以書為中心,相關的內容都不必排斥。
關鍵是匹配的準確度要做上去。如果我在聽《竹林七賢》,突然推薦了個黨中央的第X號文件……但如果我在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推薦個黨中央的什么文件還是可以接受的。
想法圈的“書友推薦”
?這個還是不錯的,而且每次推薦的也不全是講書人或陌生的大咖書友,三個位置中基本能夠保證有一個是留給自己的微信好友,這是我認為此功能最走心的一點。
我傲嬌,不關注不感興趣的人,也不會友情關注。因為我覺得“關注”這個詞代表的意思是care而不是follow。
但“書友推薦”這個功能對我是有意義的。首先我的微信好友用微信讀書有時候我是不知道的,這里正好提供一個發現的入口。其次對于推薦的講書人或書評人有時我會點進去看看,如果主頁的內容感興趣,也會關注一下,雖然機率極低,但至少幫我提供了一個發現好內容的入口。
書架的閱讀記錄
這個很贊。讀的書還好,很多聽的書(尤其是還未購買或者未加入書架)因中途被擾或者網絡原因,或者頻繁閃退,經常聽一半,之后還要到處去找。現在只需在閱讀記錄里找就好啦~
書城
· 猜你喜歡
?書城整體上來說還是很不錯的。最贊的一點便是“猜你喜歡”,特意換了好幾批,真的本本書都猜到了心里去。以后再也不用糾結有什么好書可看了~ 雖然前文說過想法圈的相關內容推薦也不錯,但跟書城“猜你喜歡”一比,簡直被秒成渣渣…… “猜你喜歡”的戳心度簡直令人驚艷!
· 熱門推薦
?這個卻有些似是而非。如果有幾百人次閱讀便可稱為“熱門”,便被用作“推薦”,那像《芳華》這樣幾千人閱讀的書又算什么?
還是那句,書城總體上還不錯,平臺有平臺的想法,實在也不該吹毛求疵。
講書
我私下揣測,“講書”的目的該是讓人們解放雙眼,高速吸收一本書的精華。有同學認為,聽講書就像在吃別人嚼過的東西,食之無味。可事實卻是,講書人嚼過之后,把渣子咽下,把養分輸出。
我們都喝果汁。果汁是水果被機器榨過的產物,為什么沒有人覺得它無味?
其實我以前也不喜歡講書,倒不是因為別人嚼過,而是覺得對于一本沒有讀過的書,憑空聽對方講述,會讓我分不清是事實還是講書人自己的心得。也因此,我無法確定它是否滿足了我的心理預期。
后來開始聽并且聽得多了,有了熟悉的講書人并了解了其風格,慢慢總結出一個套路。比如路上讀書的大多數講書都重原著內容,在原著上加工整理;比如劉學老師的講書會結合自己的積累,講書的同時順帶普及下周邊知識。
當然,重點看內容,重點看質量。低質的講書自然也有,但因噎廢食會錯過很多美食,雖然餓不死。
· 可以買贈
這個功能對于推講書應該會很有效。畢竟昨天花4.99個幣買了陸琪老師的講書,一個人聽確實有點虧。想必這平臺上不會有比這個定價更高的單集講書了吧?(我只希望領到這個講書的同學能認真聽,畢竟它真的不便宜)
· 一個問題
從FM入口做的講書是以C端身份發出的,會出現在feed流,但有時不方便聽,又不能加入書架,略苦惱。
· 可能的趨勢
看平臺限免或轉免的內容以“充值幣”相稱的意思,貌似講書以后只能以充值幣購買的措施已在轉角處。
· 推薦幾位講書人
陸琪
陸琪老師的講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真誠。就像在和你面對面坐著交流一個問題,輪到他說的時候,他就說這么多,但字字戳心,非常深入。
他的講書制作的實在不怎么精良,但這絲毫不影響其質量。陸琪老師對男女情感的體會很透徹,他在分析作者觀點的時候也會傳遞自己的觀點,并非在照本宣科的念稿子。
陸琪老師一定是個非常有趣的人,他在講書時經常會莫名的把自己給講笑了。
就是定價貴些,但也是物有所值。
孔莉萍
看了她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后,就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姐姐應該是敏感和纖弱的人,我只覺在閱讀這件事上,和她的興趣很合拍。所以她的每一期講書,我都會聽。有時間的時候立刻聽,沒時間的時候就加入書架。
姐姐讀書很多,但講書產量不大。可見每一期都是精心制作。且定價不高,非常良心。
聲音也很好聽,婉轉溫柔,適合講詩詞古文、才子佳人。而且聽聞最近換了設備,聲音越發好聽了。
喜歡《紅樓夢》、納蘭詞、古今風流才子、才女的同學不要錯過。
劉學
路上讀書確實有幾位主播都講得不錯,其中首推劉學老師。
愛聽評書的同學,應該會很適應劉學老師的講書風格。幽默感十足,又能令人真正get到一些東西,是真的寓教于樂。
最愛聽劉學老師講史,正史野史都喜歡,其中最推崇的便是《乾隆帝》、《曾國藩》系列。真的補了我很多匱乏的歷史知識。
有聲小說
不知用什么樣的語言才可以表達我對有聲小說的熱愛。這么說吧,這部分可被認為是微信讀書里最良心的內容了。沒有任何營銷的性質,沒有廣告,沒有套路,沒有跟風。最要緊的是,它居然完!全!免!費!
日前更新了App,有聲小說聽得還不多,認真聽的只有一個《瑯琊榜》。嘗試了幾個之后,感覺出品方企鵝FM貌似下了血本的樣子,從旁白到人物配音再到背景音,極其帶動氣氛。很多影視原著既可消遣又能獲知,幾乎可以取代觀看影視劇。
我不知微信讀書以后是否會對有聲小說收費,但它真的值得收費。
唯一的問題,不能定時關。每天臨睡前打開聽書,醒來時已凌晨三點,很尷尬的“刷”了時間還不知聽到了哪里。
幾個其他細節和問題
· 書架文件夾
書架里的文件夾從最后面變成無固定順序,跟著讀書的次序移動,導致經常找不到文件夾。這個已有很多書友吐槽,在此不做贅述。
· 買書發紅包(安卓)
買完書可以發書幣紅包了,但貌似只有安卓端可以。這是已被業內用慣的套路,也沒啥好說的。但零點幾個有效期的書幣確實觸不動我,很雞肋。
· 好友互關
最近經歷了n次 “被互關——單向取關——又被互關” 的過程,好想哭。
· 文集
文章發表后不能編輯,沒有垃圾箱還把“刪除”做得那么明顯???
總結
只說體驗。個人見識淺薄,模式什么的就不分析了。
BUG太多,也懶得一個個點名。
總的來說,微信讀書這款App還是不錯的。尚有不足之處,但畢竟是個新生兒,有權利向用戶要求一些包容度。
我曾以為,微信讀書對我最大的意義便是社交關系,這也是它區別于其他讀書App的最大優勢。畢竟有微信的基因在,且當時選擇用微信讀書也是因為朋友圈很多好友在用。但目前我的好友關注與被關注比例低至5%。從這個數據看,我并不是看重所謂好友關系的人?? 可見有時候用戶自己也不知自己要什么。
那么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獲便是,從單純的紙質書,轉向電子書,再到聽講書(=速讀),通過這個讀書方式的路徑變化,對新方式從排斥到嘗試再到接受現在開始推崇……這不僅是對讀書方式本身但態度變化,也是自身格局由小變大的一個過程。
至少,不再對所有的“看似不可能”呵呵而待。
至少,開始嘗試接受自己沒接觸過的東西。
至少,偶爾會有那么一次,邂逅一個新的世界。
一本書是一個世界。從讀書人,從讀書方式,微信讀書讓讀書這件事不再是孤島。
也許,這就是它現階段,對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讀書人,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