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說文》中這樣解釋:驢,似馬,長耳,從馬,盧聲。據說,是戰國后期傳入中原的,太史公謂之匈奴“奇畜”。可見,最初的驢是有點能耐的,否則就當不起遷公的那一個“奇”字。然而不知從何時起,驢成了世人嘲笑的對象。
? ?最膾炙人口的是柳宗元先生的“黔之驢”,技窮卻不肯藏拙,反在老虎面前,大呼小叫,起蹄桀驁,最后命喪虎口。在西方,驢卻不是這等血肉淋漓的死法 。布里丹之驢得了選擇困難癥,站著兩堆草料之間猶豫不決,饑餓已極抑郁而死。死得極為體面,像極了哲學家。而在國人眼中依然是蠢驢一頭。
? ?在民間,與驢有關的人事多被譏嘲批評。父子抬驢的故事,嘲笑無主見者,終為人言所累:有驢在側,父不能騎,子不能騎,不能共騎,不能不騎,只好抬驢回去;博士賣驢的掌故是譏諷文人的,下筆千言,不著一個“驢”字,抓不住重點,只是賣弄;“驢唇不對馬嘴”是胡說八道;“驢肝肺”是壞心腸;“驢脾氣”是倔脾氣;“驢年馬月”是遙遙無期;“騎驢找驢”是不安分與糊涂;“驢拉磨”是無休無止的苦役;“卸磨殺驢”是薄情寡義的趕盡殺絕……還有一個“包公審驢”的故事,說是人的智慧,卻是虐待動物的典例。
? ?好在佛經里的驢唇仙人,因太過偏僻還不曾被人拉來示眾。埃塞俄比亞的神驢至今不容褻瀆。所以,驢人驢事雖多被世人詬病,卻并非一無是處。
? ?西班牙最具喜感的驢,是農民桑丘潘沙的毛驢,與堂吉訶德一起周游天下,大戰風車大戰羊群打抱不平正義凜然,但這樣的大任卻不是一匹瘦弱的毛驢可以擔當的。況且比起阿凡提的毛驢,其喜劇色彩還是遜色太多。不過,在中國,最為神奇的還是張果老胯下的那頭毛驢。
?《太平廣記》載:“ 張果者,隱於恒州條山 …… 常乘一白驢,日行數萬里,休則重疊之,其厚如紙,置於巾箱中,乘則以水噀之,還成驢矣?!斌H可如紙折疊收藏,需要時噴一口水,紙驢便鮮活如常即可騎乘,這卻是超越了《北京折疊》的奇特構想。而自張仙人起“紙驢”也便成為仙家坐騎的代稱。
? ?畢竟,驢們還算是幸運的,尤其是無意中和中國的詩人們產生了心靈上共鳴,自此便聲名鵲起。
? ? ? ?事可溯源于建安七子之王粲,《世說新語》載:
? ? ? ?王仲宣好驢鳴。既葬 ,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 ,可各作一聲以送之?!备翱徒砸蛔黧H鳴。
? ? ? ?請讓我們盡情地想象,如此高貴的帝王,如此風雅的名士,如此驚心動魄的驢鳴陣陣,如此驚世駭俗的葬禮!詩人的高雅脫俗與驢鳴的狂放不羈,史無前例地和諧合奏。
? ? ?此后的若干年間,騎驢成了詩人們的專有出行方式,驢定格為詩人們的專門坐騎,驢背便成了詩歌的搖籃。此風唐時為盛。著名的“推敲”的故事便是苦吟詩人賈島于驢背上“碰撞”出的一段詩壇佳話。而詩鬼李賀嘔心瀝血吟詩,“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保ɡ钌屉[《李長吉小傳》)那許多奇彩詭麗的詩句也是于驢背所得。相國鄭啟更是無驢不成詩。人問:“近為新詩否?”答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此處何以得之?”騎驢索句的典故便由此而來。
? ? ? ?當然,還得說說太白。日日買醉長安,天子呼來不上船,做不成供奉翰林,被賜金放還,他灑脫而去,且放白鹿青崖間,他乘醉跨驢過華陰,被縣衙喝問。太白灑然而書:曾用龍巾拭吐,御手調羹,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殿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那直薄云天的豪壯之氣,為驢的亦當揚眉吐氣。
? ? ? 然而,騎驢的詩人往往不得揚眉吐氣。和詩人的形象同框的驢往往有一個特定的名字:“蹇驢”,即跛足駑弱的驢。與詩人窮困潦倒的形象相為映照。
? 《楚辭·東方朔》“駕蹇驢而無策兮,又何路之能極?”訴途窮之無奈; 杜甫《逼仄行贈畢曜》“東家蹇驢許借我,泥滑不敢騎朝天”,寫捉襟見肘之慘淡;唐朝施肩吾“弱羽飛時攢箭險,蹇驢行處薄冰?!?,喻混跡官場的艱險。
? ? ? ?科考落第、仕途失意,他們都是騎著蹇驢奔走在人生凄苦中的詩人。杜甫曾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這樣寫自己:“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奔波在長安的冰冷街巷,在驢背上,詩人嘗盡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陸游一生襟懷未展感慨深沉:“此生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其惆悵落魄實堪消魂。
? ? ?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許要說:夠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從前那樣了。
? ? ? 然時至今日,詩人與驢仍是一對情深怨侶。
? ? ?驢說,憂傷的我仿佛詩人一般,于是,我不再是驢,我開始寫詩,我以驢的靈魂,去喚醒沉睡的詩人……
? ? ?詩人說,詩人都不再寫詩了,都學會炒作和叫喊了,都去做驢吧!做驢還有個叫喚的理由!
? ?我不是詩人,也不是叫喊的驢。這只是一篇為驢正名的文字。詩人一直是瘦詩人,驢一直是蹇驢。我們卻必須向死而不已的驢們致敬。它們生時為人耕田拉磨,提供笑柄,陪伴孤獨的詩人,死后奉出血肉與皮骨。驢肉鮮美,以河間為著;阿膠名貴,以山東為首;驢皮影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而驢蹄子在南派三叔的手中更是妙用無窮。
? ?蘇軾詩云:萬里卻來日,一庵仍獨居,應笑謀生拙,團團如磨驢。
? 所以, 鈴聲響起,且去拉磨,不待揚鞭自奮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