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簡介
公元685年8月,一個男嬰降生在了武則天的三兒子李旦的家中。沒有人會想到,這個男嬰就是后來中國歷史上開元盛世的締造者——唐玄宗。他少年英武,雄才大略,25歲就成功地鏟除韋后叛亂,27歲就繼承大統(tǒng),親理朝政,創(chuàng)造了大唐歷史上長達40余年的黃金時代——開元盛世。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他親手創(chuàng)建的這個聲名顯赫的偉大帝國,卻遭遇了唐朝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難——安史之亂。從此以后,大唐王朝江河日下,一蹶不振。歷史的變化如此劇烈,反差如此巨大,因此唐玄宗理所當然地成為后世史學家和人們關注的焦點,唐玄宗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皇帝?他有著什么樣的業(yè)績?又有什么樣的失誤?歷史的教訓在哪里?歷史的經(jīng)驗又在哪里?
l 筆記
原·文
長恨歌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老。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注·釋
1)漢皇:原指漢武帝劉徹。此處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文學創(chuàng)作常以漢稱唐。
2)重色:愛好女色。傾國:絕色女子。漢代李延年對漢武帝唱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國與傾城,佳人難再得。”后來,“傾國傾城”就成為美女的代稱。
3)御宇:駕御宇內,即統(tǒng)治天下。漢賈誼《過秦論》:“振長策而御宇內”
4)楊家有女:蜀州司戶楊玄琰,有女楊玉環(huán),自幼由叔父楊玄珪撫養(yǎng),17歲(開元23年)被冊封為玄宗之子壽王李瑁之妃。27歲被玄宗冊封為貴妃。白居易此謂“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是作者有意為帝王避諱的說法。
5)麗質:美麗的姿質。
6)六宮粉黛:指宮中所有嬪妃(古代皇帝設六宮,正寢日常處理政務之地)。一,燕寢休息之地。五,合稱六宮。粉黛:粉黛本為女性化妝用品,粉以抹臉,黛以描眉。此代指六宮中的女性。無顏色:意謂相形之下,都失去了美好的姿容。
7)華清池:即華清池溫泉,在今西安市臨潼區(qū)南的驪山下。唐貞觀十八年(644)建湯泉宮,咸亨二年(671)改名溫泉宮,天寶六載(747)擴建后改名華清宮。唐玄宗每年冬、春季都到此居住。
8)凝脂:形容皮膚白嫩滋潤,猶如凝固的脂肪。《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語“膚如凝脂”。
9)侍兒:宮女。
10)新承恩澤:剛得到皇帝的寵幸。
11)云鬢:《木蘭詩》:“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形容女子鬢發(fā)盛美如云。金步搖:一種金首飾,用金銀絲盤成花之形狀,上面綴著垂珠之類,插于發(fā)鬢,走路時搖曳生姿。
12)芙蓉帳:繡著蓮花的帳子。形容帳之精美。蕭綱《戲作謝惠連體十三韻》:珠繩翡翠帷,綺幕芙蓉帳。
13)春宵:新婚之夜。
14)佳麗三千:《后漢書·皇后紀》:自武元之后,世增淫費,乃至掖庭三千。言后宮女子之多。據(jù)《舊唐書·宦官傳》等記載,開元、天寶年間,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皇子十宅院,皇孫百孫院,東都大內、上陽兩宮,大率宮女四萬人。
15)金屋:《漢武故事》記載,武帝幼時,他姑媽將他抱在膝上,問他要不要她的女兒阿嬌作妻子。他笑著回答說:“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藏之。”
16)列土:分封土地。據(jù)《舊唐書·后妃傳》等記載,楊貴妃有姊三人,玄宗并封國夫人之號。長日大姨,封韓國夫人。三姨,封虢國夫人。八姨,封秦國夫人。妃父玄琰,累贈太尉、齊國公。母封涼國夫人。叔玄珪,為光祿卿。再從兄铦,為鴻臚卿。锜,為侍御史,尚武惠妃女太華公主。從祖兄國忠,為右丞相。姊妹,姐妹。
17)可憐:可愛,值得羨慕。
18)不重生男重生女:陳鴻《長恨歌傳》云,當時民謠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卻為門上楣”等。
19)驪宮:驪山華清宮。驪山在今陜西臨潼。
20)凝絲竹:指弦樂器和管樂器伴奏出舒緩的旋律。
21)漁陽:郡名,轄今北京市平谷縣和天津市的薊縣等地,當時屬于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史安祿山的轄區(qū)。天寶十四載(755)冬,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鼙鼓:古代騎兵用的小鼓,此借指戰(zhàn)爭。
22)霓裳羽衣曲:舞曲名,據(jù)說為唐開元年間西涼節(jié)度使楊敬述所獻,經(jīng)唐玄宗潤色并制作歌詞,改用此名。樂曲著意表現(xiàn)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形象。
23)九重城闕:九重門的京城,此指長安。煙塵生:指發(fā)生戰(zhàn)事。闕,,意為古代宮殿門前兩邊的樓,泛指宮殿或帝王的住所。《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
24)千乘萬騎西南行: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安祿山破潼關,逼近長安。玄宗帶領楊貴妃等出延秋門向西南方向逃走。當時隨行護衛(wèi)并不多,“千乘萬騎”是夸大之詞。乘:一人一騎為一乘。
25)翠華兩句:李隆基西奔至距長安百余里的馬嵬驛(今陜西興平),扈從禁衛(wèi)軍發(fā)難,不再前行,請誅楊國忠、楊玉環(huán)兄妹以平民怨。玄宗為保自身,只得照辦。翠華: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皇帝儀仗隊用。司馬相如《上林賦》:建翠華之旗,樹靈鼉之鼓。百余里:指到了距長安一百多里的馬嵬坡。
26)六軍:指天子軍隊。《周禮·夏官·司馬》:王六軍。據(jù)新舊《唐書·玄宗紀》、《資治通鑒》等記載: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哥舒翰至潼關,為其帳下火拔歸仁執(zhí)之降安祿山,潼關不守,京師大駭。玄宗謀幸蜀,乃下詔親征,仗下后,士庶恐駭。乙未日凌晨,玄宗自延秋門出逃,扈從唯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內侍高力士及太子、親王、妃主,皇孫已下多從之不及。丙辰日,次馬嵬驛在興平縣北(今屬陜西),諸軍不進。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奏:逆胡指闕,以誅國忠為名,然中外群情,不無嫌怨。今國步艱阻,乘輿震蕩,陛下宜徇群情,為社稷大計,國忠之徒,可置之于法。會吐蕃使遮國忠告訴于驛門,眾呼曰:楊國忠連蕃人謀逆!兵士圍驛四合,及誅楊國忠、魏方進一族,兵猶未解。玄宗令高力士詰之,回奏曰:諸將既誅國忠,以貴妃在宮,人情恐懼。玄宗即命力士賜貴妃自盡。
27)宛轉:形容美人臨死前哀怨纏綿的樣子。蛾眉:古代美女的代稱,此指楊貴妃。《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螓首蛾眉。
28)花鈿:用金翠珠寶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飾。委地:丟棄在地上。
29)翠翹:首飾,形如翡翠鳥尾。金雀:金雀釵,釵形似鳳古稱朱雀)。玉搔頭:玉簪。《西京雜記》卷二: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后宮人搔頭皆用玉。
30)云棧:高入云霄的棧道。縈紆:縈回盤繞。劍閣:又稱劍門關,在今四川劍閣縣北,是由秦入蜀的要道。此地群山如劍,峭壁中斷處,兩山對峙如門。諸葛亮相蜀時,鑿石駕凌空棧道以通行。
31)峨嵋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玄宗奔蜀途中,并未經(jīng)過峨嵋山,這里泛指蜀中高山。
32)行宮:皇帝離京出行在外的臨時住所。
33)夜雨聞鈴:《明皇雜錄·補遺》:“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涉旬,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這里暗指此事。后《雨霖鈴》成為宋詞詞牌名。
34)天旋地轉:指時局好轉。肅宗至德二年(757),郭子儀軍收復長安。回龍馭:皇帝的車駕歸來。
35)不見玉顏空死處:據(jù)《舊唐書·后妃傳》載:玄宗自蜀還,令中使祭奠楊貴妃,密令改葬于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內官以獻,上皇視之凄惋,乃令圖其形于別殿,朝夕視焉。
36)信馬:意思是無心鞭馬,任馬前進。
37)太液:漢宮中有太液池。未央:漢有未央宮。此皆借指唐長安皇宮。
38)西宮南苑:皇宮之內稱為大內。西宮即西內太極宮,南苑為興慶宮。玄宗返京后,初居南苑。上元元年(760),權宦李輔國假借肅宗名義,脅迫玄宗遷往西內,并流貶玄宗親信高力士、陳玄禮等人。
39)梨園弟子:指玄宗當年訓練的樂工舞女。梨園:據(jù)《新唐書·禮樂志》:唐玄宗時宮中教習音樂的機構,曾選"坐部伎"三百人教練歌舞,隨時應詔表演,號稱“皇帝梨園弟子”。
40)椒房:后妃居住之所,因以花椒和泥抹墻,故稱。阿監(jiān):宮中的侍從女官。青娥:年輕的宮女。據(jù)《新唐書·百官志》,內官宮正有阿監(jiān)、副監(jiān),視七品。
41)孤燈挑盡:古時用油燈照明,為使燈火明亮,過了一會兒就要把浸在油中的燈草往前挑一點。挑盡,說明夜已深。按,唐時宮延夜間燃燭而不點油燈,此處旨在形容玄宗晚年生活環(huán)境的凄苦。
42)遲遲:遲緩。報更鐘鼓聲起止原有定時,這里用以形容玄宗長夜難眠時的心情。
43)耿耿:微明的樣子。欲曙天:長夜將曉之時。
44)鴛鴦瓦:屋頂上俯仰相對合在一起的瓦。《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載:文帝夢殿屋兩瓦墮地,化為雙鴛鴦。房瓦一俯一仰相合,稱陰陽瓦,亦稱鴛鴦瓦。霜華:霜花。
45)翡翠衾:布面繡有翡翠鳥的被子。《楚辭·招魂》:翡翠珠被,爛齊光些。言其珍貴。誰與共:與誰共。
46)臨邛道士鴻都客:意謂有個從臨邛來長安的道士。臨邛:今四川邛崍縣。鴻都:東漢都城洛陽的宮門名,這里借指長安。《后漢書·靈帝紀》:光和元年二月,始置鴻都門學士。
47)致魂魄:招來楊貴妃的亡魂。
48)方士:有法術的人。這里指道士。殷勤:盡力。
49)排空馭氣:即騰云駕霧。
50)窮:窮盡,找遍。碧落:即天空。黃泉:指地下。
51)海上仙山:《史記·封禪書》: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
52)玲瓏:華美精巧。五云:五彩云霞。
53)綽約:體態(tài)輕盈柔美。《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
54)參差:仿佛,差不多。
55)金闕:《太平御覽》卷六六。引《大洞玉經(jīng)》:上清宮門中有兩闕,左金闕,右玉闕。西廂:《爾雅·釋宮》:室有東西廂日廟。西廂在右。玉扃:玉門。即玉闕之變文。
56)轉教小玉報雙成:意謂仙府庭院重重,須經(jīng)輾轉通報。小玉:吳王夫差女。雙成:傳說中西王母的侍女。這里皆借指楊貴妃在仙山的侍女。
57)九華帳:繡飾華美的帳子。九華:重重花飾的圖案。言帳之精美。《宋書·后妃傳》:自漢氏昭陽之輪奐,魏室九華之照耀。
58)珠箔:珠簾。銀屏:飾銀的屏風。邐迤:接連不斷地。
59)新睡覺:剛睡醒。覺,醒。
60)袂:衣袖。
61)玉容寂寞:此指神色黯淡凄楚。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這里形容淚痕滿面。
62)凝睇:凝視。
63)昭陽殿:漢成帝寵妃趙飛燕的寢宮。此借指楊貴妃住過的宮殿。
64)蓬萊宮: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這里指貴妃在仙山的居所。
65)人寰:人間。
66)舊物:指生前與玄宗定情的信物。
67)寄將去:托道士帶回。
68)釵留二句:把金釵、鈿盒分成兩半,自留一半。擘:分開。合分鈿:將鈿盒上的圖案分成兩部分。
69)重寄詞:貴妃在告別是重又托他捎話。
70)兩心知:只有玄宗、貴妃二人心里明白。
71)長生殿:在驪山華清宮內,天寶元年(742)造。按“七月”以下六句為作者虛擬之詞。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長恨歌》中云:“長生殿七夕私誓之為后來增飾之物語,并非當時真確之事實”。“玄宗臨幸溫湯必在冬季、春初寒冷之時節(jié)。今詳檢兩唐書玄宗記無一次于夏日炎暑時幸驪山。”而所謂長生殿者,亦非華清宮之長生殿,而是長安皇宮寢殿之習稱。
72)比翼鳥:傳說中的鳥名,據(jù)說只有一目一翼,雌雄并在一起才能飛。
73)連理枝:兩株樹木樹干相抱。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侶相愛、永不分離。
74)恨:遺憾。綿綿:連綿不斷。
情·節(jié)
第一部:玄宗出世
天子風流?憂患王子?因禍得福?異軍突起?誅殺韋后?太子監(jiān)國?榮登大寶?巔峰對決?姚崇拜相?穩(wěn)定皇位
典故:姚崇滅蝗
第二部:開元盛世
姚崇新政? 姚崇罷相? 宋璟守正? 君明臣賢? 張說復出? 二虎相爭? 牛刀小試? 封禪大典
第三部:盛世危情
張說下臺? 后位之爭? 寵臣興衰? 宰相紛爭? 二相登臺? 宰相斗法? 太子風波
第四部:物華天寶
天寶繁華? 父納子妻? 六宮專寵? 文士風流? 宰相弄權? 楊國忠發(fā)跡? 李林甫之死? 醉生夢死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飲中八仙歌》
李林甫當宰相——口蜜腹劍
第五部:長恨悲歌
寵幸祿山? 君臣誤國? 范陽起兵? 潼關失守? 馬嵬之變? 玄宗退位? 玄宗之死? 盛世長歌
典故:旗亭畫壁
l 短評
公元762年,一代帝王唐玄宗走完了自己毀譽交織的一生。盛世悲歌,曲終人散,無論是偉大還是渺小,時間的長河讓一切歷史的硝煙歸于沉寂,而讓每個人覺得安慰的是,山河不老,盛世的精神永存。
《圣經(jīng)·傳道書》里說道,“太陽底下無新事。”事實上,事物日新月異的變化總是遵循一定的歷史規(guī)律。人類的心靈息息相通,人類的精神也始終一脈相承。正因為如此,我們如今仍能感受到唐玄宗那種“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遼闊宏圖,仍能感觸到“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絕美愛情。歷史絕非萬劫不復的過去,它永遠以精神的形式活在當下,給我們安身立命的依據(jù),教我們?yōu)槿颂幨碌臏蕜t,讓一言一行都有了來歷,有了方向,這難道不正是大唐王朝開拓進取的精神,與中華文化雍容渾厚的力量互相融合的結果嗎?
盛世長歌,維以永懷,維以永傷,維以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