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出版以后,承蒙二更厚愛,邀請我參加了【二更·微光】“成為風景”主題分享會,于是有了杭州的這一場———
《那些生命所及的苦痛與絢麗,都是風景》
原文鏈接:【二更·微光】那個曾患重度抑郁癥的女孩,后來怎么樣了
以下為分享內容原稿:
各位下午好,我叫左燈,今年28歲。
工作在我們小縣城的一個小單位里,有事給領導打打雜,沒事就看看報喝喝茶。已經提前過上了養老院生活。在這之前呢,我干媒體干了5年,但也沒干出什么成績來。
總之,我就是個極其普通的、混吃等死的90后。至少我的人生至今,沒什么值得拿出來說的,要硬要說些什么,那可能就是我今年出版了這樣一本書,叫——是《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
這本書是因為我2018年的時候,患上了重度抑郁癥,被強制送進精神病院后寫下的全紀實。
書里記錄了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的所見所聞所感,關于精神病院的真實面貌,還有抑郁癥,躁狂,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更多的則是描述了住在里面的精神病患者和他們的故事,凡此種種集結成了這樣一本書。
那今天的主題是“成為風景”,我就一直絞盡腦汁想著,怎么把精神病院和成為風景結合在一塊,我總不能和大家說:“精神病院里風景獨好,希望大家有機會都可以進去瞧一瞧。”這樣說的話,感覺我跟剛從精神病院里逃出來似的。
所以我認為,這個風景應該不僅僅指的是平素里我們看到的美麗的景色,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些淺薄的景致。可能還是一種不一樣的人生,可能是一個我們看不見的世界。
比如,你在辦公桌電腦前敲打鍵盤,準備PPT的時候,某個窮游世界的人正在看土耳其的熱氣球騰空而起;你在點燃煙花慶祝節日的時候,一顆炮彈可能剛剛落在敘利亞一個四口之家的房頂......蕓蕓眾生的浮生一日,都是不一樣的一天;每個人的非凡的經歷,都會成為別人眼里的風景。
所以我今天的主題是:那些生命所及的苦痛與絢麗,都是風景。我今天站在這里,想和大家分享另一個世界里,我看到、聽到、經歷的故事,它們都發生在精神病院里。
“我怎么淪落到如此地步啊?!”
2018年的1月2號下午,就是2018年元旦第二天,我不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對我來說,那天是住進精神病院的第一天。
記得那時,護士收走了我的指甲刀,小鏡子,帆布包,塑料袋,我后面的大門一鎖,我就被鎖在了病院里面,每個病房都伸出了一顆好奇的頭。因為背著光,我甚至看不清楚他們的臉。
我就想“天吶,我怎么淪落到如此地步啊”。在我本來暢想的人生規劃里,27歲的我應該拿著咖啡,坐在高級寫字樓的獨立辦公室里,著看下級遞上來的報表,接聽著5分鐘多少多少萬的電話,半只腳已經踩上了人生巔峰。
但是事實卻是——我被關進了精神病院里。更糟糕的是,病院里還真的有很多形形色色的精神病:光著腳一邊唱歌一邊跑來跑去的,站在原地低著頭一動不動的,自言自語的,不停地打電話,撥的號碼都是0000,還有拉著你就開始跟你講有人在跟蹤他的,病的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唯一相同的一點是,大家都覺得自己沒病,幾乎每個人說話,最后一定言之鑿鑿地加上一句“我沒病!”
這些精神病人的眾生相,匪夷所思的舉動,甚至毛骨悚然的行為,其實大家多多少少有所了解,因為很多影視作品,特別是恐怖片,懸疑片,特別熱衷把精神病院作為背景。所以很多人都覺得精神病院這地方神秘又詭異,聽了聞風喪膽。
所以一開始我也是挺害怕他們的,特別是有些人會指著一個明明什么都沒有的地方,突然說“有個人站在那!”嚇得我頭發都劈叉了。
但隨著我住院的時間越來越來,我發現有一點,是影視作品里面沒有提及的,我希望可以告訴大家,那就是其實這些病人都很善良。
至少我在病院里的近40天,我眼中的他們溫暖又單純,從不會主動去傷害別人。相反的,他們因為生病非常痛苦和無奈,也因為世俗的偏見和誤解時常被別人傷害或輕蔑,但他們還是愿意去毫無保留地幫助別人。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發作暈倒了,醒來以后情緒特別不穩定,大哭,好多不認識的病友給我端茶送水,一直鼓勵我安慰我,有個阿姨看我哭的淚跡斑斑的,一把拿起我掛在旁邊的擦腳布狠命給我擦了一把臉,所以我到現在印象都特別深。
“你應該聽到了吧?!”
后來我慢慢知道,有些病人是精神分裂患者,精神分裂的典型癥狀就是幻聽幻視,發病的時候,他們會真的看到本來不存在的東西或者聽到本來不存在的聲音。
比如跟我睡同個病房的姐姐就是這個病,她一直覺得有人在偷拍她,因為她總是聽到相機的那個咔嚓咔嚓聲。有一次晚上,我都快睡著了,她突然間坐起來,就喊我:“妹妹妹妹!你聽到了吧?!”
我就很迷惑,問她:“聽到什么?”
她就說:“相機的聲音啊!咔嚓咔嚓的!這么大聲!你應該聽到了吧!你應該聽到了吧!”
我就很矛盾,因為明明什么聲音都沒有,我就想:“我究竟應該..不應該聽到呢?”
后來我還是說:“我也聽到了。”因為我要說我沒聽到,她會纏著我說上整個晚上。
結果第二天醫生來查房,這個姐姐為了證明真的有人在監視偷拍她,突然指著我說:“不止我聽到了,這個妹妹也聽到了!”
搞的醫生若有所思地看著我,露出一副要給我加藥的樣子,嚇的我立馬追上去跟醫生澄清說:“我什么都沒聽到,我沒有幻覺,但我知道我有病,我在按時吃藥,爭取早日出院。”
在病院里,你一定要承認自己有病。你一旦覺得自己沒病,那醫生就會判定你病的很重。你越堅持,就說明越重。
那些熱望
慢慢的,我對這些事情都習以為常了,有時覺得他們很可愛,有時覺得他們很急用,更多時候,是被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和祈望所撼動。
我記得有一天,天放晴了,在此之前已經下了半個月的雨了,我們很想出去曬一曬太陽,但是病院上鎖了,又很少能照到太陽。最后我找到一小塊照進來的太陽,我在這一小塊太陽里站著,覺得幸福的要暈過去了,后面好多病友一個一個排著隊,就是為了曬一下這一小塊太陽。我在書里寫:
我就站在這一小塊太陽底下,享受著陽光的直射,光線刺眼得很,我卻覺得美妙極了。
大家在后面排著隊,只為了在這樣一平米的“光天化日”中做一個平安喜樂的普通人。
以前,我行走在陽光下,從來不知道,會有這樣的一方陽光照耀著這樣的一方土地,會有這樣一群人們這樣地渴望光明。這樣熾熱的陽光,這樣熱烈的生命。
親身經歷其間,真的會對生命產生這種油然而生的敬意。病院里最讓我震撼的還有一個小弟弟,17歲,病的很重,人生的絕大多數時光都在醫院里渡過。
某一天,我和弟弟還有其他病友在,旁邊一位躁狂癥的阿婆情緒一直特別激動,一直問弟弟:“你有什么夢想!說!你有什么夢想!”因為弟弟以前提過他想做糕點師嘛,然后阿婆就一直說:“說!你的夢想是做糕點師是不是!大聲說出你的夢想!來!你的夢想是什么!”
結果弟弟一邊理牌,一邊非常輕描淡寫地說:“活著,我的夢想是活著。”
沒過多久弟弟就發病了,被束縛帶五花大綁綁在床上,生命檢測儀在他身上繞來繞去。我當時看到弟弟心電圖的跳動,就在想:“活著,他的夢想是活著。”
活著,普通人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卻是我們拼死命捍衛的夢想。我的圖書編輯特別喜歡這句話,把這句話標在了書的封面上。
可能幸福的關鍵
聽到這里,可能很多人都會說,矯情。不就是抑郁癥,不開心而已,成天要死要活的。
但其實抑郁癥他不只是不開心,他是一種因為五羥色胺分泌不足引起的自殺率很高的疾病。抑郁癥要治療,要長時間吃藥,更嚴重要做手術。
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抑郁癥的潛在患者,我不是詛咒大家,有數據表明:2020年,也就是明年,抑郁將成為全人類的第二大疾病。
在中國,抑郁癥等精神疾病已成為中國人健康面臨的最大難題。中國抑郁癥患者已經超過一億。平均每13個人里,就有一個抑郁癥患者。
如果大家捫心自問一句:“我真的快樂嗎?”我不知道大家的答案是什么,但我在這里希望大家有這樣一個意識,如果你真的長時間無法快樂,你有沒有可能是抑郁了。
特別現在,生活壓力,社會壓力,工作壓力,社交壓力這么大,一定要重視和關注自己的精神健康。
所以我有了這段經歷以后,對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性格,進行了一遍重新審視。我發現我其實并不想做一個所有人都喜聞樂見的人,我不想再為了順從對方,博得對方好感去一味討好。
怎樣讓自己快樂,這才是我一生必修的課題。幸福的關鍵,可能就在于一個人什么時候可以意識到,應該要開始著手取悅自己了。
在追尋快樂的過程里,絢麗也好,苦痛也罷,只要活著,就已經站在了像弟弟那樣千千萬萬的人的夢想高處了;只要是生命所及的地方,都一定有著無與倫比的景致。
繞了這么久,終于成功點題了,這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