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越多,讀書類型越多,越覺得自己不會寫作了,讀到大師級的作品,總是可以感受到人家的寫作自成一派,渾然天成,讀書似乎讀到了另一個世界,從那個世界走了一遭又回來了,瞬間感覺自己不再只有一世人??磿?,也是飽經風霜感受歲月無聲的見證。
原以為寫作很簡單,兩個人設,一個故事,足以。卻不知這樣的寫作過于單薄,根本無法支撐一個健全的人物形象。讀一本名著,首先要做的就是梳理清楚名著中所有的人物關系,記記得初中讀某本外國名著時,因為生硬的人名加上復雜的人設關系,而放棄了閱讀。很惋惜,同時感受到一部書籍,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少了空氣少了陽光都不叫是完整。
原來,有段時間,瘋狂的愛上了電子書,不用花錢,卻也能迅速的走進一個世界,只是這種閱讀永遠沒有書香的那種體驗,所以自己還是渴望回到書本上的世界,畢竟真實感在哪里,翻了多少頁,就記住了多少故事,隨手一翻,就知道這一頁的前前后后是什么情節,有了什么,這也許就是紙質書的魅力所在吧!電子書看過只能說是眼睛記住了,而卻沒有心領神會。
由于自身的原因,也許是懶吧!從來做不到也完成不了一個月讀多少本書的計劃,有時間了一天可以看半本書,沒時間了則十天也看不來一頁??墒?,只要翻開書,就像打開了記憶卡,之前所有的情節又活了。
講了這么多,也許和我不會寫作一點關系都沒有??墒强磿蕉?,越覺得自己不會寫作了。別說是書,就算是1000字的文章都寫得不漂亮了,如今自己會寫的估計就只有日記了。分析了一下,自己不會寫的原因在于:無法建立清楚的人設關系,別說上百人的世界,就算是3人世界,人寫了,而人物關系總是有點亂,人物性格也交代不清,怎么看怎么是失敗的!突然感覺好的名著,就像是一個游戲世界,如《薇薇一笑很傾城》里面的游戲世界一樣亦真亦假。
總說藝術源于生活,越接近生活的故事越是能俘虜人心。我也想要把自己身邊的世界真實的記錄下來,可是形成文字之后總覺得蒼白無力,想要模仿名家作品,卻覺得不諳世故。將生活點滴不是記錄,而是升華,這也許是寫作的要旨吧。
華文堆砌的寫作,只是應試的利器,卻永遠無法撬開文學的大門。深知這一點,卻在寫作時依舊限制了自己的思路,想起某某書某某片段,總是想要安插在自己的文章中,顯得自己見識過。這也許是自己文章突兀的原因吧!
如今的朋友圈,對于普通人來說猶如娛樂圈,不拼不比不曬就感覺自己不紅不火不存在了。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自己是虛偽的,因為自己也忍不住發圈。而因為朋友圈的存在,更多的想法實踐被扼殺,我想寫一篇抒發感情的日志,被當作是矯情;我想寫一篇文藝的勵志故事,被認為是雞湯文,喝吐了已經;我想分享一下旅游攻略,讓朋友圈感覺到大好河山的愿景,也被理解成曬,不否認有一部分因素,但更多的只是想記錄自己的生活而已,僅此而已,結果得到的不是祝福,而是別人心底里的鄙視和嫉妒。這也許是夢想扼殺的搖籃吧!因此愛上了微博,愛上了簡書等一些并沒有多少好友的軟件,因為這里我分享心情,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并沒有那么多的虛情假意和冷眼旁觀。所謂最大的冷眼旁觀就是最好的保護欲,至少在我心里認為這是我一個人的秘密,沒有人會傷害到我,或言行或舉止或冷眼。就像有一天你突然冷,別人說是安全感缺失一樣,讓人溫暖。
也許阻止我們創作的借口有一千種,但是我只需要一個借口繼續寫寫畫畫,那就是我喜歡。最開心的事莫過于我喜歡。
我喜歡寫寫畫畫,并不是因為寫作可以給我帶來多少認同感,而是單純的想記錄自己的心聲,也許是因為自己記性不好的原因,總是只有寫下來才能想起來自己做過什么想過什么。
我喜歡尋找溫文爾雅的你們,是我堅持寫作的一個私心吧。也許我們屬于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生活軌跡,但是我們卻相知在文字上,我覺得這就是幸福。朋友,做到懂心,才是真正的驕傲??偸钦f別人不懂我們,只是你沒有盡力去了解朋友,生活的油鹽醬醋茶生活的物質化已然充斥了我們內心,也許是我們足夠笨并沒有體會到面具下朋友的那份真實吧!
我不會寫作,但我會堅持寫作,因為寫作屬于我的另一個世界,這里有楊柳依依,這里有品酒論道,這里有無限的精神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