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老奶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鹽,小兒子賣傘。如果遇到天陰下雨,老奶奶就發愁了:“太糟了!大兒子的鹽賣不出去了!”可是等到晴天出太陽,她又發愁:“太糟了!小兒子的傘又賣不出去了!”
所以,她成天愁眉苦臉,擔驚受怕,一直很煩惱。結果,兩個兒子也受她影響,心情很糟糕,生意自然做不好。
老奶奶遇到個智者,告訴她:“您不如換個心境想問題。下雨時想:‘太好了!小兒子的傘可以賣出去了!”出太陽時就想:‘太好了!大兒子的鹽又可以賣出去了!’”老奶奶真的照智者的話去做了。
果然,她的心情變了:不論天氣怎樣,她都很高興,每天活得開開心心,樂樂呵呵,兩個兒子的生意也紅火了起來……
母親就是老奶奶這樣的母親,我們兄妹四人雖然都各自成了家,也都憑借自己的努力過上了她以前想象不到的好日子,但她還是會像故事中的老奶奶一樣:今天擔心大哥了,明天擔心大姐了,后天又擔心二哥了,最多的就是擔心我了,因為我最小,離她最遠。
有一次又和我說她的擔心,當我給她講了這個故事之后,她一聽,也是啊,自己整天擔心也幫不上忙,還不如自己照顧好自己,不給兒女添麻煩就好。所以現在還堅持盡量自食其力,盡量不給兒女添麻煩。
其實類似老奶奶和母親的擔心,很多人都會經歷。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比如別人怎么對待我們,怎么評價我們·····
仔細想想,就像老奶奶和母親所擔心的事情,都是屬于一個范圍:都是她們掌控不了的事情。
老天下不下雨,我們掌控不了;子女的一些偶爾不如意,我們做父母的掌控不了。如果我們把精力都放在這些我們掌控不了的事情上,會忽略很多美麗的風景,也會體會不到很多人生的樂趣,就會內心很苦。
就像你想讓身邊所有人都喜歡你的時候,你就已經開始受苦了,正因為我們的自我邊界不清晰,導致將希望別人都喜歡我們這件不可控的事情納入自己的注意力范圍內。
內心強大的人,是不會關注那些自己不可控的事情上的。那怎么才算是內心強大呢?
02
古典老師在得到直播時分享過一個他小時候的故事:
在他小時候,大概一兩歲的時候,就被懷疑有一種病,叫“地中海貧血”,當時這種病,在那個年代的醫療條件下,是無法治療的,也就是當作絕癥的一種病。醫生說,如果是這種病,很有可能最大年紀都活不過16歲。如果需要確診是不是這種病,需要一根很長的針管,扎到脊椎里抽出脊髓液,才能確診是不是這種病。
當時,古典媽媽看到醫生就要下針的時候,忽然就有一個閃念,就問醫生:如果這個病確診了,能治嗎?醫生說:不能,我們只能確診,但是不能治。古典媽媽就說:行,那就不要扎了,我就當這個孩子沒有病來養。
古典老師在分享完這個故事后,感慨地說:
我覺得我媽媽就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當她意識到這種病能不能治完全是不可控時,她決定連結果都不要,她就專注于自己可控的事情上去:當這個孩子沒有病來一樣的愛他。這就是一種強大的自我邊界感。你看我現在不也是活到了現在。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建立強大的自我邊界,將問題一分兩半,一邊是可控,一邊是不可控時,我們就能控制自己把精力放在一些可控的事情上,有時雖然會很痛,但是不會受苦。
一位是老奶奶,一位是古典的媽媽。
老奶奶最后因為聽了智者的話,放棄了自己不可控的事情,將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可以控制的看待問題的角度上,獲得了好心情。
古典的媽媽,應該就是一位智者,她能在那種情況下,想明白了自己哪些事情可以控制,哪些事情不可以控制,最終選擇用自己可以控制的愛來愛自己的孩子。
是的,我們生命中的確會有一些不可控的事情,甚至,有的時候,我們沒有選擇,這時候就要選擇接受“當下就是最好的選擇”,才有可能有機會去創造更多的選擇。
03
女兒放假后,學校老師布置了作業,并且提醒家長和孩子,假期過后第一天就要進行月考??吹阶鳂I,就沒有了度假的好心情。但這有選擇嗎?
我告訴女兒,你可以選擇不做,也可以選擇前幾天玩,后面幾天集中精力做作業。她選擇了后者,因為她知道,她沒有更好的選擇,做作業是她“當下做好的選擇”,無論是早做還是晚做,都需要做。
也許,孩子們還不明白,其實這已經是他們當下最好的選擇。因為,現在的學習是為了將來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我們每個成年人,在假期過后,就要回歸工作崗位,雖然會有辛苦,但是,這也是我們“當下最好的選擇”,這個時候的我們,要慶幸自己還有工作的能力,還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要知道,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工作機會。
每個人的工作都是自己的選擇,因為我們知道,如果不工作,我們會失去經濟來源,會失去獲取財富的機會,也就失去了交換自己想要東西的機會,更會失去成長的機會。
這是我們的選擇,如果學會去控制自己,為它負責。我們就有機會創造更多的選擇。
人生最悲哀的不是有太多選擇,而是沒有選擇,還不接受當下是最好的選擇,于是,受苦的只有自己。
生活的智者,選擇認清清晰的自我邊界,當有了清晰的自我邊界之后,就會知道什么是可控的,什么是不可控的。在每件事中間,都劃出可控和不可控的事情。
這種能力并不會與生俱來,需要我們自己要多觀察身邊開朗豁達人的做法,也需要我們不斷地修行,為的就是自己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認清清晰的自我邊界,還能幫助自己減少很多焦慮。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可控的事情上去,雖然會在當下或者未來有痛伴隨,但至少不會有苦伴隨。
因為“痛”可以是身體上的,“苦”則會是精神上的感受。
但愿我們都能認清清晰的自我邊界,在自己可控的事情上全力以赴,做到讓自己人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