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抱怨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古時的情況如何?到底如何才算是古?
這個“古”字是經不起推敲的,它應該是代表著我們心目中理想的社會倫理和人心道德。從孔夫子那時就有這種意識:上古時代是最理想的,西周的社會是最完美的。所以嘛,今時今日一定是不完美的,活在今時今日的我們不免悲哀:一方面,要參照某個完美的標準竭盡所能地去塑造自己,比如:拾金不昧,扶危濟困等等;另一方面,往往不能受到同等待遇的回饋,甚至擔心做好事反而要遭報應。最佳的準則是如德蘭修女說的那樣:“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人遺忘,不管怎樣,還是要做善事。”
然而,從系統論的角度看,這并不符合邏輯——反饋機制是維護一個系統穩定可持續運行的內在基礎。就是說,沒有回饋地做好事或壞事,最終會導致系統崩潰。老子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我認為就包含了這個意思。所以說,反饋是不可能不存在的,只是方式和周期。在我們訓練自己無條件的付出后,突然受到反饋,才發現如何去接受和處理它也是需要考究的。
這是半月前遭遇的故事給我的啟發。
如果,你在這月初打我的電話,你是找不到我的。原因?手機丟了。那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還非常荒僻,在四川藏區的大山里,海拔2000-4000米。一進山溝,信號就沒了,大半路途是在摩托車的后座上顛簸下來的。經過大半天的跋涉,終于到達目的地。對面山坡上風馬旗扎成的花團好像一個個巨大卡通笑臉歡迎我們的到來。沒有信號的手機終于能派上用場了。經過一陣搜尋,最終只能承認,手機肯定是遺失在顛簸的山路上了。老實說,即使當時告訴我丟在了哪里,我也不可能回去找了。于是,囑托帶我們來的摩托騎手沿途注意,萬一發現了呢。沒能拍下山間的美景,算不上是遺憾。許多年了,我已經習慣身處任何美景中也淡然處之,那極致的美只是我與自然的因緣,事后別人看了也不過如此。但是在下山的路上,同去的老張和我仍是禁不住在山路兩邊用眼光搜索。
`我覺得可能還是那兩個藏民撿到了。”老張說“畢竟那個手機怎么也值一兩千塊錢啊。`
`不是不可能。`想到那兩個藏民淳樸直率的臉,我實在不愿想到這種可能性。
`幾年前,我在另一個山里徒步的時候,后面也是一隊藏民。我剛買的一個iPad就丟在路上了。`
`他們撿了?`
`我們一路都在一起,如果我丟了他們肯定能看見。但是我問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是不承認。`
`那你怎么能認定是他們撿到的呢?`
`他們那一隊的游客說漏了嘴告訴我的。`
`有密碼和指紋驗證,他們也沒法用啊。`
`也許他們會覺得這東西很漂亮,所以一定會值不少錢。`
`這倒像印第安人啊,用黃金去換西班牙人的彩色玻璃球。`
`想起來就窩囊!回去我就換了個更高級的背包,再也不會往外掉東西了。`
`其實,就算是他們撿到我的手機,我也無所謂。反正也用了一年,值了。他們用摩托車送我們上來,這么爛的路,花了兩個半小時。除去汽油費用和機械損耗,幾乎掙不到幾個錢。完全是消耗生命。`
`你那手機還能賣多少錢?一千塊么?其實對他們也沒改變不了什么。`
`靠這種錢能改變的了什么!`停了一會兒我又說。`不過,換手機真是挺麻煩的事,還得重新辦SIM卡,設置手機。不知道手機上那些資料有沒有自動備份好。`
很難得的旅行最后碰上這種尷尬,就好像喝著茅臺,突然嘴里塞進了一粒臭花生。
事情終于有了轉機。在回程的高速上,我迫不及待的用iPad連上了微信,幾個同事都在微信上告訴我一個消息:你的手機在四川被人撿到了,他的微信和電話是XXXXXX。喔,還有這樣的事!多半不是那幾個藏民吧。他們應該還在山里,沒有信號。看看微信信息的時間,還是好幾天前的。這樣的話,應該撿到的確實另有其人。我于是加了那個微信號,希望他能盡快回復。不過,一晚上都沒有回音。
既然已經知道有人撿到,并且主動愿意歸還,那么這樣的等待就是一種愉快了。
`一定是在山路上撿到的。這么爛的路都能看到,我的手機還是那種特別低調的土坷垃色,真是得菩薩保佑吶。菩薩肯定知道我懶,怕麻煩!`我向老張感嘆到。
`早知道這樣,我們剛才回來的一路上就沒必要一直低頭看了,眼都花了。`老張笑道。
`估計下周肯定能拿到。這幾天就得靠微信頂著了。`
我想到一個嚴肅的問題,忍了忍,還是說了出來:
`你說,這得跟他多少錢合適呢?`
老張不語,過了一會兒才說:
`這個不好說。三五百的對他沒意思,八百一千的對你沒意思。`
`是啊,這手機有價,二手的賣了也就值一千塊吧;但麻煩無價啊。再說,這也算是個人情,該有點意思吧。`
`等拿到還要過兩天呢,這個快樂的煩惱就留給你自己享用吧,哈哈哈哈!`
我也笑了笑,是啊,沒啥大不了的。就當玩個小游戲吧。
第二天,對方才回復:
`抱歉抱歉,昨天晚上沒看微信。手機我是在徒步的時候在山路上撿到的。幸好還有電,你同事找你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們了。把地址給我 ,我給你快遞過去。`
我把地址告訴他,他完全沒提錢的事。這樣就妥了?我心里還是有點空。突然想起來,對方的手機號就是成都的,我們可能就在同一個城市。于是,趕緊聯系他說,如果方便也可以見面交接。果然,我們就約在第二天下午,在海椒市場附近,那是成都的一個老城區,沒什么景點,這么說他應該就是成都當地人了。
時間一下緊迫起來,我要怎么感謝你呢?請吃飯,請喝茶,請喝酒,還是給些謝禮?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我怎么覺得都這么別扭呢!好好想想……為什么?別扭,是因為其實這些“合情合理”都不合理。為什么,拾金不昧難道不是從小被教導的正確的品行么,一定要特意地感謝——好像這是一種意外?這樣的教育豈不是很失敗,要么就是很虛偽。如果助人為樂的美德是無價的,那又怎能給它標價,又讓我如此煩惱。不過,現實是,明天就要面對善主,要怎么做才好?
第二天下午的見面很倉促。這是一位瘦高的年輕人,身邊一位姑娘也是瘦高的,像是剛工作幾年的樣子,看著很般配。
`對不起,我們等了有一會兒,正要離開。你看看手機還正常吧。`
我掃了一下指紋進入手機,一切正常。`沒問題,完全正常。太感謝了!`
`那就好,舉手之勞的事,不用客氣。那我們就走了。`他們倆簡單地笑了笑,就走了出去。
之前琢磨了半天的話,竟然一點沒用上。原來我真是沒怎么好好感謝過別人。
晚上,吃完飯,第一件事就是趕快給手機充電。現代人,手機就像呼吸一樣一刻不離,憋了一周的這一口氣必須得換了。接上充電器,才發現手機竟然還有一半的電量,而且設置了飛行模式。在飛行模式下,是沒法接電話的,但他當時是通過接電話讓我找到他的。這么說,飛行模式一定是后來設置的。也就是說,確信跟我的幾個同事都通知到了以后,他就把手機設置飛行模式了,這應該是為了省電吧。……這樣我拿到手機后馬上能用?太不可思議了,想得這么周到,難得這樣一個看樣子非常簡單的年輕人。想到這些,更為見面時沒有好好的感謝他而遺憾。現在,只能是用手機了。思來想去,我最應該感謝的是他的真誠和熱心,我也應該以真誠來回復。我給他的信息是這樣寫的:
`今天見面時太倉促,沒有機會特別表達感激,抱歉。我想你是真心想要物歸原主,如果給你感謝金反而不好。但還是想說,你確實給我省了很多麻煩,感激不盡。我想如果未來有什么事能幫到你,那就是最好的感謝方式了。我在北京工作,以后有什么事情或問題可能幫的上的,請盡管找我。另外,祝你未來有任何東西遺失都能順利找回。`
不多時,他回復:
`去圣山路上撿到的手機,心懷敬意,理所應當歸還。明白丟掉手機的麻煩,朋友或者工作之間的聯系會變得很麻煩。純粹的舉手之勞,所以希望不必太過放在心上。甚是感謝你表達謝意的方式,也謝謝您的祝愿。相識即為緣分,也祝愿您的工作和生活順利。有緣再聯系。`
一個簡單到幾乎幼稚的感謝,換一個樸素的回復。人群里的點頭之交。
揮揮手不帶走一絲云彩,有緣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