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是黃渤這十年中,在娛樂圈摸爬滾打的最新代名詞。“黃渤情商真高……”“黃渤太會說話了……”,“訪談黃渤,你會感覺很輕松……”
黃渤長得不好看,也不出眾,但他的會講話,得到很多圈內人的認可,黃渤的高情商,來源于對自己的自我認知。
“修得豆腐嘴,藏得刀子心”。
01
初始自我認識,黃渤把自己歸類為“不乖群體”的開始。
1974年夏,蟬鳴聲蓋住整個夏日,海岸旁的礁石褪了色,露出海藻的腐朽斑。也是這年夏天,青島的處級干部家喜得一個男孩。襁褓中的嬰兒,微露雙眼,眸子映射的,是初來人世的好奇。
三四歲,比同齡孩子鬧騰。卻也很安分,坐在陽臺上,懷里抱著一盤磁帶就能研究一下午。他拆了磁帶,拉出磁帶卷,纏在腳丫上,胳膊上。
上了初中,他不打架也不鬧事,上課準點,下課也準時,是媽媽眼中的乖寶寶。
事件往往都有兩面性,另一面照陽光,側面就擱在陰暗處。夏日太陽暴曬的某天,媽媽被老師的一通電話喊進了校辦公室,她語氣謙和的說,“我們孩子不是挺乖的嗎?”
老師一臉無辜的說,“乖?”
別人澆花用水,他用醋,理由是開出的花有酸味。他抓著一只螞蟻,能折騰一下午。同學上臺階,他跟人屁股后面拽一家褲帶。
您說,這是乖么?
這就是黃渤,1974年8月26日生于青島市。
黃渤初中時就讀的是青島九中。他的家族很強大,舅舅是繪制人類基因圖譜的美國組專家。生于這樣家族的孩子,在生活環境中,從小就形成了一種自然且獨厚的意識,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黃渤小時候就上各種培訓班、輔導班,書包里背著毛筆字練習,鋼筆字練習,英語讀物等,這顆小種子,從小浸泡在知識的藥水中。但是這顆種子,卻沒能順著家族的意愿長成一棵好苗子。
媽媽的意愿是考清華北大,黃渤的房間里,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貼著“清華”、“北大”的字樣。
父母讓他別忘記自己的步伐,該朝哪個方向走。學習差,愛搗亂,耍小聰明,不上進,這些詞匯成了黃渤身上的標簽。
“一聽英語課基本就是強撐,就是那種魂魄已經散去,但是眼睛得睜著。”
所以單詞和字母造就黃渤的“不乖”。
“不乖群體”,這是黃渤為自己的命運揣測過最不穩妥的一招險棋。
黃渤說,他很慶幸自己的“不乖”,換來了后半生的野路子。
02
自我體驗是經歷的升華和訓練,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都會成為附加值,隨著年齡增長,你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為之奮斗。
黃渤在自我體驗這條路上,一走就是多年。
讀書階段,不務正業,這是中國所有父母都懼怕的一件事。
“黃渤,你這樣下去很危險,你知道嗎?”
黃渤不知道,他還玩的很嗨。八十年代的中國,是父輩們的黃金時代。大學生是真正的天之驕子。冰棍一毛錢一根,紅豆冰棍兩毛錢,陳佩斯和朱時茂的《羊肉串》,承包了那個年代的所有笑點。沒有微博、微信和小視頻。盜版碟片一張五毛錢,那也是卡拉OK正紅火的年代,是八十年代的卡拉OK,成就了黃渤的“不乖”。
那時候生意好做,街道上每隔幾天就有新開張的歌舞廳。黃渤在歌舞廳做商業演出,一晚上能掙十五元。他白天去外面做兼職,晚上就去歌舞廳唱歌,有時候可以唱一整天。老板也喜歡這小伙子,唱一天,就給加錢,二十到三十元不等。
黃渤說,自己賺來的錢,花著踏實,攥在手心里,有勁。
為唱歌,挨過連自己都數不清的打罵。歌舞廳唱歌回家都晚,一般都是半夜三點多。他每次回去都小心翼翼。在一起訪談節目里,他這樣來形容當初偷摸著回家的狼狽樣:
每次演出結束,我回去開門都是有功夫的。開門總會有聲,得迅速把門扭開,再慢慢放回來,摳幾下,等一下,再回來,再繃起來,每次都是悄無聲息,再回身,把門掩好。
當然了,套路人人都懂,時間久了,難免還是一頓打,他的屁股疼到坐不到凳子上,他就站著唱,嗓子唱啞了,喝幾口,繼續唱。唱歌三個月后,黃渤找來了經理,商量工資的事情,“單場演出的費用不用直接就給錢,你給我攢著,一個月再給。”經理回了黃渤一個“OK”的動作,“這是要一月一結,可以的。”
黃父日夜輾轉難睡,想來怎么也是書香門第,安排好的前程,考清華北大,無風無浪,安穩生活。可惜黃渤偏就劍走偏鋒,走上了一條行乞的歪路。
月初的第二天,黃渤回家提前了幾個小時。剛進屋子,黃父就板著臉,準備開口教訓,話還未開口,只見黃渤二話不講,當著黃父的面,搖頭嘆氣老半天,緩慢地從兜里掏出一沓鈔票,擺在桌子上。黃渤傲氣地說,“工資,以后沒事別老瞎說我養不活自己。”
黃父傻眼了,八十年代末,一個普通職工的工資也就是幾百塊,那是父母第一次意識到:這小子,沒準以后還真能有了出息。
那晚父母告訴黃渤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你的未來,自己搞定。”
03
自我監控是外界的壓力,比如說對某件事的不肯定,因別人的評說,來否定自己的堅持。
條條大路通羅馬。成了黃渤繼續“不乖”的沖刺興奮劑。他兼職很多身份,歌手、舞蹈教練,硬著頭皮買錄像帶自己學動作,步伐,學會后再教學員,再學,這樣的生活,持續了整七年。
生活給了一劑興奮藥,往后這藥,緊逼著你,不得做任何松懈。
這是黃渤不溫不火的七年,蟄伏在矮小的軀殼之下,用七年打磨,為的是遇見:藍色風沙。黃渤蟄伏七年的第一步,組建了這支樂隊。這樂隊,一座大棚,高音喇叭宣傳。
黃渤說,那時感覺相當拉風。
他從廣西開始走穴,除了西藏、新疆、甘肅這些省份外,基本都涉及到。出場費最低也有八百元,拿了錢,寄兩千回家,剩余的做樂隊開銷。條件艱苦,就住地下室,啃干饅頭。睡過步行街,和流浪狗搶過歇息地。被倒賣火車票的黃牛騙過,連著一個星期沒吃過一口飯。
那是最艱苦的幾年,也是最有意義的幾年。
“我餓的發慌時,就指著肚皮發誓,老子得堅持,這條路要是廢了,才是不歸路。”
“眼下的困難不算什么,一定要將歌唱的夢想堅持下去!”
唱累了,就寫歌。誰紅,就給誰寫。郭富城的歌寫過,張學友的也寫過,腦子沒素材,就去翻書,不管走哪,書本從不離身。
做了南漂,就做北漂。跟著楊鈺瑩、毛寧還有零點樂隊唱歌,寫歌。黃渤看著他們一個個走紅,簽約唱片公司,前途一片大好,再看看自己,大半個中國走了過來,回頭一看,連只腳都沒邁進過這扇大門。心慌,無力,半夜睡著也是醒著。
當時唱歌的時候,最多一天連趕11個場,行業也分了偶像派和實力派,問起黃渤,他得意的說自己是體力派。一個歌手,重要的是嗓音,漂洋過海,染指他人,感悟人生,穿透靈魂。
時間久了,就會胡思亂想,想想,是不是自己不適合做這行。
回青島后,黃渤做起了老板,一家韓國鞋類模具機械工廠的中方代表。
“歌手這條路不通,我就換一條試試水。”
做了老板,有了一點小錢,就容易蹦跶。一蹦跶,就又做了歌手。
得拼啊,得堅持啊。
那是黃渤的第二次北漂,背一把吉他,留黃發,穿一件黑馬甲,去酒吧做了駐唱歌手。京城的酒吧,夜晚燈紅酒綠,黃渤扯開嗓子唱,一路唱到西安。一天晚上,剛唱完,走在街上,接到管虎電話,喊黃渤回北京做演員,“電影頻道的電視電影,《上車,走吧》,還是個主角呢。”
2000年黃渤回了北京,參加第一次電影拍攝。望著燈光和攝影機,渾身不舒服的黃渤要么捏手心,要么說錯話,要么一個長鏡快結束時,他自己就喊了“停”,
管虎急了,反問他,“咱倆誰是導演?”
管虎后來說,黃渤什么都不懂,老走位,有時候鏡頭根本找不到他。管虎就找了鞋帶,拉住黃渤,走位時,就給拉回鏡頭前。
《上車,走吧》獲得眾多提名,黃渤在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和周星馳坐在一起。
“其實那時候,還是有點自大了,總覺得了不起了。”
后來管虎也算有點名氣了,找黃渤合作的第二部電影是《黑洞》。沒名氣,不會挑角色。黃渤把《黑洞》中,自己扮演了只有12個字的臺詞角色,當成了一劑殺傷力很強的救心丸。
他拿了這顆救心丸,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
2005年,他主演電視劇《生存之民工》,演繹民工的北漂生活。這些角色都是半溫不火,有人煽風點火,有人批評懷疑,半路殺出的野路子,沒什么本事,角色塑造也不靈活。懷疑和批評多了,自己也會懷疑。
你的好是你自己造就的,你的不好依然是你造就的,不論怎樣,總要接受最好的,也要接受最差的,個體的自我觀察,是行為調節的重要條件。
04
堅持做一件事,講究靈活。
2006年,與其說是《瘋狂的石頭》成就了黃渤,不如說黃渤成就了黑皮。
《瘋狂的石頭》是劉德華扶植青年導演的三大項目之一,它的賣點是奮斗多年的青年,小成本作品。當時拿下3000萬票房。同時,黃渤飾演的黑皮,也是一路開花結果,火透了。2006年是他的破繭年,有人說,他是爆紅,
有人說,是好運撞了南墻,黃渤就笑,他知道這些年的不容易,娛樂圈從來就沒有爆紅,如果突然有一天,有人說你爆紅,那謝謝了,多數情況下,是你一直摸爬滾打就從未紅過。“不乖”成了黃渤的代名詞。從黑皮到耿浩,黃渤成就了這兩個角色,前者地痞味十足,絲襪套頭,爆笑臺詞,
“黑皮當時火了,小偷這個職業也就火了,當時很多人來找我演小偷,沒辦法,長得已經渾然天成了。”
2009年,黃渤再次和老友管虎合作,參演電影《斗牛》。展現了“牛二”從不放浪不羈到最終妥協的人物心路歷程。《斗牛》是黃渤演員生涯的一個高峰,每當談起那段拍攝過程,他都直言很艱苦,“那么高的山,從山下跑到山頂,一天跑36趟,攝影師都不行了,就換撥,我還在跑,鞋子磨破了四五十雙,和導演還較上勁了,最多的一個鏡頭138遍,拍了好幾天。”
但那種日子多開心啊,琢磨劇本臺詞,一遍遍重復腦海塑造的過程,再看著塑造的過程被推翻,再來一次。就這樣一點點較勁,涂涂改改,最終通了也順了,演出來了,倍兒爽。
“演員這個工作,吸引你的魅力就在這個過程里。”
憑借此片,奪得第4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第17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人紅了,就有媒體來給我戴帽子,他們浮夸我的長相,吹捧我的演技,其實真沒必要這樣。”
我覺得,我的演技和長相是共存的,哪樣都不差,雖然有時候痞點。
管虎是黃渤的引路人。黃渤還在歌手行業摸爬滾打時,是管虎,把黃渤變成了演員。
管虎說,黃渤的演員身份,在于他很真實,很不乖、很痞。
觀眾的笑笑而過,都給了黃渤“不乖”標簽。
他的痞,深入人心。
“我喜歡別人叫我不乖的孩子。乖是對孩子成長中最大的限制詞,不乖的孩子身上有無限可能,被逼到死角處就會爆發。”
05
“不乖群體”成就了黃渤后來的高情商。
十年前的黃渤是黑皮,或者是我們的表情包,是個矮、五官粗狂、身材不勻稱的黃渤。十年后的黃渤,是國民男神。
高情商的極致:“服務型”人格。
了解別人,換位思考中緩解尷尬,服務與各種人格。
【2015年百位明星影響力調查】結果中,
知名度和喜愛度排在第一的明星,不是別人,是黃渤。最新的女性類熱門男星調查表中,前三就有黃渤。
有人就納悶了,沒顏值,沒身材,怎就擠進了前三?
會說話!會說話!會說話!
男人的顏值是軟柿子,拿捏好了是利劍,拿捏不對,它還是顏值。空有的皮囊,要他沒用。那么黃渤,到底有多會說話呢?黃渤參加《星空演講》,演講的主題是《誰會拒絕一個幽默的人》,這是高情商說話技巧的方式。
黃渤一上臺,就開始自黑。先是黑嘉賓,“感謝大家這么有耐心,前面聽了那么多無聊的談話。”然后開始自黑,“請大家忍耐,還有十多分鐘無聊的時光。”
接著他又更緊節奏繼續講,“幽默經常與尷尬相伴而生,幽默為了解決尷尬,比如像現在沒有掌聲的問題。”
幽默是為了化解尷尬,真正的高情商就說不讓人感到尷尬。
兩個預熱話題,場子就沸騰起來了。接下來的話題就是見縫插針,水到渠成。黃渤說話,簡單的幾句,就有很漂亮的反擊作用,
黃渤在訪談中說,“說話溝通,首先要擺正心態,有正確的心態為基礎,說話的方向就不會跑偏。”
黃渤的“別拆穿”黃金社交法則。
提起顏值,他慣用的招數是自黑。《康熙來了》中,小S說黃渤“你長得很特殊唉。”
黃渤調侃的回答道,“一開始長得蠻婉約的,后來就開始抽象了。”
對女性的嘲諷,黃渤的回應很有禮貌。
黃渤的“不貶低自己,不踩底別人”。
閆妮跟黃渤搭檔夫妻時曾經說,“我跟你演夫妻,我就知道我要走向丑星行列了。”
黃渤答,“我跟你演,我倒覺得我走向帥哥的行列了。”閆妮不好意思的說,“你都這么說了,那我以后得經常夸你了。”
《西游降魔篇》選角時,周星馳來找黃渤,告訴他,演孫悟空。黃渤多次拒絕,“在周星馳的片子里面演孫悟空,在基本上是一個自殺行為。”
拒絕別人,又能峰回路轉,一邊捧,一邊拒絕,堪稱妙哉。
電影前期宣傳現場,周星馳說,“黃渤現在是喜劇演員中的王中王……”黃渤壓低聲音,淡淡地說道,“王中王?星爺這是說我是火腿腸呢,哈哈哈。”
這幾段對話,邏輯無一絲漏洞,簡直就是語言上的推拿大師,一推二進、邏輯強大,即夸了自己,又夸別人,最后的妙語雙關落到自己懷中。
開玩笑,但要適可而止。
黃渤做事,做七分,留三分。網絡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是黃渤參加一個頒獎典禮,然后發生了下面這段對話:頒獎人問黃渤,“馬云說過一句名言,我以為是說給他自己的,我發現那句名言同樣適合于黃渤,你知道那句名言是什么嗎?”
黃渤說,“我還真不知道。”
頒獎人說,“馬云說,男人的長相和他的才華往往成反比的,我不知道你怎么看這句話?”
黃渤笑著回答說,“我相信,這句話也一直激勵著您。”
黃渤的“看破不說破”。
黃渤的眼睛小也是很出名的。《親愛的》發布會現場,有人問黃渤,為什么宣傳海報上,只有你一個人閉著眼?黃渤開啟了自黑模式,“我睜著眼和閉著眼,也沒什么區別。”
永遠別把“討論”變成“辯論”。
黃渤人緣好,面子廣。這句話,圈內沒人去反對,他的每一個朋友都被他賣過,戰斗力很強。
上節目時,主持人聊到劉燁。黃渤激動地說,“劉燁是我們兒時的偶像,我們小時候看他的電影,就覺得哎呀好帥的一個叔叔,在孩子心中,劉燁是個好父親,這是他們沒辦法去選擇的事情。”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這是黃渤演員的身份,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收獲“零差評”的演員。
07
知乎上有組話題,是“如何評價黃渤?”
有一則回復是這樣的:“他是情商和智商很高的人。其實情商也是智商的一種,姑且把情商算是軟實力,智商算是硬實力。”
高情商是黃渤的代名詞。
有人說,“他知道對方需要的是什么,然后給對方所需。”
有人說,“他能非常得體的拒絕別人的要求。”
他做事知道適可而止。
還有他一直以來的軟堅持。
黃秋生和黃渤搭檔拍戲,感嘆,“最過癮的就是和黃渤的那場戲!真的演得非常好,他是非常好的演員!兩個好的演員在演戲,好像兩個好的音樂家玩音樂,很過癮。”
孫紅雷評價黃渤:他太聰明,壞得流水。
林志玲曾爆出自己的擇偶標準,“就照著黃渤這個模子去找了。”
人總能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在自我認知上,尋求更多的是一直以來的軟堅持。
“除了沒用的肉體自殺和精神逃避,第三種自殺的態度是堅持奮斗,對抗人生的荒謬。”
? ? ? ? ? ? ? ? ? ? ? ? ? ? ? ? ? ? ? ——加繆。
有實力的人,命運總不會太差。
時刻藏著刀子心,練得一張豆腐嘴,不失為生命的一種額外饋贈。
本文章不轉載,不授權。
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