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nèi)容概括
本書關鍵詞:
整體性學習;
結構—模型—高速公路;
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測試(拓展最重要);
比喻/類比;
費曼技巧。
本書主要內(nèi)容:
為什么很多知識我們經(jīng)常會學了記不住?記住了不會用?用了又用不好?那是因為你的學習沒有整體性,以至于對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和牢固。本書作者提出“整體性學習”的概念,告訴你學習過程需要分6個不同的階段(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測試),對于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不同的學習階段,需要使用不同的學習策略,最終讓知識在你的大腦中擁有“結構”、形成“模型”、知識之間建立“高速公路”,這才是知識在大腦中儲存的最終形態(tài)。
1.不要為了學習而學習(有目標)
這個時代,人們普遍會有知識焦慮,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學起來總沒有錯。但我們必須明確:學習知識的終極目標是應用。有了目標才能針對性使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就像醫(yī)生治病,知道了什么病才能開相應的藥,使用相應的治療措施。不管你是為了考試取得好成績,為了解決一個技術的難題,為了學習一種方法提升工作效率等等,這些都是具體的目標。先花一部分時間搞清楚自己的目標再開始學習,永遠不遲。
2.記住的只是“信息”,有用的信息才是“知識”(學對自己有用的)
在過去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知識總量相對匱乏的年代,誰看的書多,誰記住的內(nèi)容多,就擁有了相對的知識優(yōu)勢,這類人就往往更容易脫穎而出。現(xiàn)如今,知識總量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而爆炸式增長,隨便一個概念都能10秒之內(nèi)在網(wǎng)上搜到相關的內(nèi)容,你只需要掌握搜索的技能,并且利用組合搜索從浩瀚的信息庫中提取出來你需要的那一部分,并加以總結和轉(zhuǎn)化,加工后的信息,才是你自己的知識。
3.學習知識需要策略(掌握學習技巧)
前面兩步弄清楚了為什么學和學什么的問題,接下來還需要知道如何學。學習目標、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三者必須匹配起來,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我們首先需要對學習資料進行篩選,獲取有效的學習內(nèi)容;然后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包括橫向拓展、縱向拓展、深度拓展),形成自己知識體系——知識內(nèi)部形成結構,對知識結構抽象簡化得到模型(比如SMART模型,PCDA模型等),在不同的知識之間建立高速公路(即通過類比或比喻,用已經(jīng)透徹掌握的知識或生活常識來建立不同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最后是應用知識,在應用的過程中找到錯誤的聯(lián)系方式(高速公路)并進行糾正,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4.方法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
網(wǎng)上有人說,本書作者斯科特·楊只不過比較會學習,在學校讀書的時候用很少的時間學習就能拿到A或A+的成績,通過自學一年讀完了MIT的計算機專業(yè)4年的課程并通過考試,并且開了一個自己的小公司,本身好像并沒有取得什么特別大的成就,所以他的方法并不值得學習。但是我認為,人各有志,不要隨便用世俗的成功標準來衡量一個人。
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有很多業(yè)績突出的同事,有很多各個領域的大牛,各種各樣的牛人都忙著走在通往更牛的道路上,很少有人愿意系統(tǒng)地分享他們?nèi)〉贸煽兊姆椒ǎ蛘咦约阂哺静恢朗鞘裁捶椒ㄗ屪约喝〉昧顺晒Α1緯淖髡甙褜W習高手們普遍的隱性學習方法和策略總結出來,這種學習方法不僅適合在校的學生,也適合工作中的成年人,對絕大多數(shù)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都有效。也許,“整體性學習”策略能成為你手中的一件助你前進的利器。
5.全書導圖
我自己看完書,習慣把全書做成導圖,并且把那些對理解重要概念有幫助的觀點和案例全部放進導圖中,復習的時候只看導圖就能對全書的內(nèi)容有一個全面的把握,而且存入云筆記可以隨時隨地查看。
如果你自己恰好沒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我推薦你讀一讀這本書,可以先從下面的導圖開始,幫你對全書內(nèi)容及主要概念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相信你會有所收獲。
求知路上,希望能與你同行!
PS:圖片直接點開或直接下載會非常不清晰,在點開圖片后,點擊“查看原圖”,然后再放大查看或者直接下載,圖片就是清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