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大家在討論性別歧視的問題,碰巧的是,關于這個問題,前天我才和一位女性朋友有過一番討論,現在我把我的觀點和看法在此做以陳述。
先簡單聊聊性別歧視的形成和發展歷程。
一、性別歧視的起源
先上結論: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異是性別歧視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的種子。
當我們人類還處于茹毛飲血的時代,當我們還處于住在山洞沒有文明的時代,由于自然環境惡劣,天敵眾多,為了尋求庇護和生存,我們不得不通過群居的方式共同抵抗來自大自然的危險并且由最強壯的男性來進行領導。在那個我們智力還沒有發展到碾壓眾生的時代,強壯的身體就是一切,強壯的身體就意味著食物,水源,住所...因此從生理角度出發,男性是具有天然優勢的,由此就奠定了在人類社會發展之初的男性的主導地位,女性相對的弱勢地位。
二、性別歧視的發展
在男性領導的系統協作模式下,我們進入了文明時代。在文明時代背景下,男性為了鞏固領導地位,會利用原始時代積累起來的地位和權利優勢對現狀進行有意無意地固化。這種情況的出現我認為主要出于三個方面原因,一是因為群體發展是追求和趨向于穩定的,如果到了這個階段,女性對男性的地位進行挑戰,那么人類初具雛形的協作模式就會被破壞,社會穩定就會受到威脅,甚至文明進程可能就此中斷;二是因為客觀上講,受人類認知水準的限制,這個時期人類在智力,認知上還達不到我們現在的高度,思維還保留著極強的征服觀和控制欲;三是那個時代生理優勢依然發揮著主導性的作用,不論是農耕或者是漁獵,女性都無法在這樣的競爭中對男性形成優勢,因此也就不具備和男性競爭的資本。
三、性別歧視的強化
隨著人類文明水平的發展提高,性別歧視愈加嚴重,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基本的"男強女弱"的認識層面上。變本加厲的是,與之匹配和相對應的文化,道德,倫理也應運而生。男性用文明的方式進一步強化自己在社會中并不文明的主體地位和競爭優勢,通過制造出諸如"三從四德"之類的道德枷鎖,牢牢地從思想和文化層面束縛住女性。同時通過合法地剝奪教育,婚戀等權益,女性和男性之間的社會差異又被進一步拉大。最終,女性淪為男性的附庸。而低人一等的社會地位和不平等的權益又在進一步加大這種差異,進而形成雙重惡性循環:女性自身缺乏教育——權益意識不能覺醒——將同樣的觀念傳達給自己的后代;男性對女性的優勢觀念固化——落實不平等準則——觀念進一步固化。
四、性別歧視的崩潰
物極必反,萬事萬物不會順著一個方向狂奔不止。人類因智力覺醒,認知水平提高而加強了對女性的剝削壓制,而當認知水準進一步提高到一定水準后,它反而崩潰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類的物質條件愈加優渥,人類也更加追求在思想上的提高和進步,社會開始出現呼吁女性權益的聲音,女性解放運動也如同星火燎原一般出現在各個地區。與此同時,社會勞動分工的不斷細化和進一步復雜化,使得體力勞動所占比重不斷減少,重要性不斷下降。與之相對應的,腦力勞動者的地位在不斷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男性對女性生理上的優勢不再像從前那樣顯著,反而是在沒有差異的智力層面,女性成為了男性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男女平等更是成為了一股不可逆的潮流席卷全球。
由以上,我們可以看到性別歧視起源于男女生理差異和早期的生存環境。但是到了今天,我們依然沒有徹底擺脫性別歧視在我們思想和行為上留下的痕跡。不論是男性也好,還是女性自身也罷,有意無意地還是會受到它的影響。
許多女性依然有著很強的"女人就應該..."式思維,這里你可以填上照顧男人,做飯,洗衣服,照顧孩子等等。我身邊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在我所在的單位,女同志生了孩子之后基本就標志著可以大搖大擺的“混”了,每天上班打卡,下班抱娃,這幾乎成了我們單位已婚女同志的基本生活模式和共識。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某種層面上,她們還認為這是屬于“已婚階層”的特權。很多時候,面對這種境況,我跟他們交流個人想法的時候,會被“我們女的....”之類的無敵句式辯駁的啞口無言。在很多情境下,一些女性喜歡自動把自己降低到弱勢地位,以獲得“被照顧”之類的利益和好處,這不禁讓我深思,其實,想要把思想上的弊端陋習徹底清除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身為男同胞的一員,我個人極其反感聽到“女人就是要伺候男人”,“女人就應該做飯照顧孩子”諸如此類的言論。我本人秉持的觀點是,除了生理上的差異,男性女性并無差別。在一些事情上,男性應當照顧女性,比如體力勞動,充當保護者,后代生育等等,這是生理特點決定的。但是我想,上帝賦予男性的特權止步于此,并不意味著女性在家庭、社會中就要屈從于男性,成為男性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