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看的也是云里霧繞的,也不知道有沒有抓住笑來老師要傳達的主題。我的理解是: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好,我們的關注點不應該放在“早”或者“晚”上,而是應該放到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對的,是否是長期對上。如果,這件事是對的,并且是長期對的,那就值得去做。
?但是,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容易被一些錯誤的念頭影響,并且非常嚴重,如果我們不注意,這個念頭就會一直干擾著我們,并且成為阻礙。老師這周的主題就是要幫我們消除這些我們有過的錯誤念頭。
有過的念頭:我咋才知道呢?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
回顧上周的一個觀念:絕大多數人至今都不能接受的一個事實:錢這個東西,天然就是有利息的。
引出:知識這個東西,天然就是有“利息”的。
?對于知識對應的這個概念是什么? 其實根本沒有!!!這個概念不知道,我們就傾向于不去思考它,或者誤解它。有時候是“望文生義”,就像把“自由”等同于“免費”,因為它們都是同一個英文單詞“free”.
?關于知識笑來老師又講到,大部分知識是不能直接賺到錢的。但也有一部分知識具有商業價值,越早知道就越收益,老師把它稱作“知識的時間價值”,類似于“利息”是錢的時間價值。
?隨后老師舉了自己早起投資比特幣的經歷,在證明有些知識具有商業價值,越早知道越好的同時。又引申出,“早”本身不是核心價值,我們應該看到這件事情本身的價值,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正是因為很多人看不到事情本身的價值,好多比老師投資早,或者一塊投資的人,最后沒有堅持下來。
關鍵粗暴的詞:“愣蛋子”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成熟后依然愣頭愣腦的人”。
?為了說明“早是不是決定因素”,老師又引申講到,風險投資,是投資創業公司的“早期”階段(上市之前的階段)。股票市場被稱為“二級市場”。
?“早期”階段能不能抓住,跟時間有關系,如果你沒有生在那個時代,或者你生不逢時,你出生的時候這個公司已經上市了,那這個機會你是抓不住的,這個“早”就跟你沒關系了。
?“二級市場”也就是股票市場,錯過了“早期”的大多數人,還有一個“二級市場”可以選擇。我的理解是,不要為錯過的而抱怨,當前就是最好的時刻,如果這件事“早期”是對的,并且長期是對的,那不管在任何時刻介入都會是對的,說不定后發更有優勢。
舉例:接下來笑來老師又舉了一個在微信開發“收費講座工具”——《一塊聽聽》的例子,來說明只要這件事是對的,早不早根本不重要,關鍵在于對不對,事實上,更關鍵的點在于,是否是長期對。
?到這個地方老師要傳達的主題,已經傳達完了,最后笑來老師還不忘了囑咐我們幾句:以后就不用再有幻覺了,好像你若早點知道就不一樣似的。如果還有,就這樣想:首先接受現實,如“剛剛知道”。然后告訴自己“后發也可能有優勢(看情況而定)”。
自我總結:在我理解“早不是決定因素”的同時,我也能體會到“價值觀”和“清晰準確的概念”在一個人身上所起到的作用,知道什么是更好的,什么是最好的,并且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