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年堅持的兩個愛好是:練瑜伽和彈鋼琴。
早起天色還暗,鋪開瑜伽墊。盤坐在墊子中央,閉上雙眼。在黑暗中感受心的寧靜與平和。逐漸一個動作一個體式的緩緩打開身心,延展筋骨。練習了一個小時后窗外光線亮起來了,傳來聲聲鳥鳴。胸口微微出汗后感覺全身的細胞蘇醒過來。這是我每天早上很享受的時刻。
每天晚上,洗簌完畢,把屋內燈光調亮。坐在琴凳上,打開琴蓋,架上鋪子,把最近練習的曲子一首首彈奏起來。看白鍵和黑鍵起伏,我鐘愛的曲子像小溪流淌出來,每個音符在耳膜上敲擊出讓我身心愉悅的共鳴。曲調像一首無詞的淺吟低唱,輕重緩急都在我的手指操控中。我享受這個過程,努力把每個音符彈奏到位。琴譜上排列的每個黑色音符像是錯落有致的珠串,由我的指尖連接起來,節奏均勻,不遺漏每個音符,才能串聯成動聽的樂曲。
最近一年堅持早練瑜伽晚練鋼琴。練習中萌發出一些心得。
瑜伽和鋼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1、都注重呼吸
學瑜伽時,老師時刻提醒呼吸流暢自然。呼吸跟隨動作,帶動體式,深吸慢呼。吸氣延展,呼氣加深。呼吸順暢,保持體式時才能堅持。上鋼琴課時,老師講彈奏時要像呼吸一樣,表達樂曲的情緒要通過演奏者本身的呼吸以及手腕上下放松的動作來展現。吸氣提腕,呼氣落音。呼吸自如時,演奏才能流暢動聽。
2、都需要重復練習
練習瑜伽時往往是一個動作每天重復做,日積月累才能在身體上發生改變。比如我練習坐角式,同樣的動作每次加深一點點,練習了七個月后,終于能夠胸腔和下巴貼地了。彈琴學習一支新曲時,最開始反復練習每一小節,從生疏到熟悉再到流暢。手指在鍵盤上的移動和轉換由慢而快,從停頓到流暢。正如身體在瑜伽練習中從僵硬到柔軟的轉變。
3.都不舍得中斷和放棄
練習久了,偶有中斷時就會非常牽掛。因為中斷的成本太高:瑜伽幾天不練,筋骨會變硬,下次再練習拉伸時就會吃力一些。彈琴是“三天不練手生”。一首曲子幾天不練,再彈時就找不準鍵了。練瑜伽和練琴都是在訓練肌肉記憶。瑜伽剛開始練習時全身緊張,每個動作都很困難,正如彈一支新曲,手指總按不準鍵。經過日復一日的重復練習,身體逐漸柔軟,手指更加靈活。每次練習時不需要靠思維的控制,身體就能完成動作,手指就能移動到正確的鍵上。就像呼吸一樣,不需要下意識去控制,就能自然而然的發生。
4、鋼琴和瑜伽都和宗教有關。
老師講,中世紀時歐洲的鋼琴演奏是為宗教服務的,鋼琴的發展主要是伴隨著教堂合唱、宗教的發展而發展的。在歐洲,洪亮在莊嚴的鋼琴聲與唱詩班的歌聲,在教堂內有力地渲染了神秘的宗教情感與宗教色彩。比如著名的德國作曲家巴赫,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創作的許多鋼琴曲,都是與基督教密切相關。而瑜伽是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印度河流域宗教實踐的重要修行之一。瑜伽的很多動作和體式都有向神致敬的含義。瑜伽至今已經發展為一種普遍流行的健身方式,通過瑜伽的練習,協調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達到身體,心靈和精神的和諧統一。
5、瑜伽和鋼琴都適合獨自練習。不同于很多需要配合的運動,如下棋,打羽毛球等。瑜伽只需要一張墊,一個人,一個安靜的空間。就能和自己開始一場對話。身心在肌肉力量的抗衡中連接合一。彈鋼琴只需要一臺琴,就可以獨奏出抑揚頓挫的曲子。當一個人獨自練瑜伽,彈琴時,身心只專注在當下,每個體式每個彈奏每個呼吸,忘記了外界的紛擾,唯一聚焦的只有自己的練習。
瑜伽和鋼琴是我打算長期堅持下去的事。也許以后不僅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可能成為工作的一部分。把瑜伽當職業也許離我還很遠,但是我不會放棄練習。未來,誰知道呢?十年二十年后,我是不是已經退休在當瑜伽老師了。即使成為了老太太,也是會練瑜伽和彈鋼琴的老太太,這是我的人生目標,也是我每日堅持練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