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山東濟南的一家餐館上了熱搜,這家餐館的特色就是:沒!有!廚!師!整個餐館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完美運行了。
客人來了之后先在機器上自助點菜:
自動付款后,有一個人會根據客人點的菜選取原料,然后交給機器人“廚師”。
機器人“廚師”永遠不會累,而且還會顛勺,上菜也快。
成品的效果也是有模有樣,跟真人炒的沒區別:
簡直是吃貨們的福音。
其實濟南這家店遠遠不是第一家使用機器人來服務的餐廳了。全國各地都出現了機器人服務員。
日本人兩年前就搞出了機器人廚師,美國也開始用機器人做快餐了。
之前小碗寫過人工智能搶HR飯碗的事兒(不記得了?戳這里)現在人工智能又把魔爪伸向了餐飲行業。機器人如此可怕,又如此強大,我們普通人將會何去何從?我們會失業嗎?如果會,那將是怎樣的畫面?
面對強大的人工智能,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人生了。我們今天的關鍵詞就是formidable。
formidable
/?f??m?d?b?l/
If you describe something or someone as formidable, you mean that you feel slightly frightened by them because they are very great or impressive.
adj. 可怕的,強大的,難對付的
不光是機器人廚師,聽說打贏李世石的那只AlphaGo已經升級成了AlphaZero,懶得跟人類玩兒了,直接自己左右手互弈。不得不說,人工智能真是個formidable的存在。
機器人廚師火了之后,大家紛紛擔心未來自己飯碗不保了……
《未來簡史》一書中說未來大部分人會淪為“無用階級”。牛津大學的研究者也預測,未來20年內一多半的工作都會被formidable的機器人其取代。無論如何,失業這件事兒可以說是板上釘釘了。
失業之后呢?也許有人會把全部時間用來休閑,有人會用來社交,有人會和formidable的機器人對抗,垂死掙扎著想搶回飯碗。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上的崩潰遠比經濟上的崩潰更嚴峻。失業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更嚴重的是人們心理上的創傷。研究表明,長時間失業的人非常難以從痛苦中恢復,甚至比失去親人還嚴重。
大部分人都喜歡抱怨自己的工作,然而我們卻往往更加厭惡整天在家里葛優癱的自己。英語里有個詞組叫“guilty couch potato”,形容的就是每天在沙發上看電視但內心崩潰,感覺自己很沒用的人。
到那時,沒有工作卻依然能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一項formidable task。
所以,面對formidable的人工智能,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工作”的意義了。工作到底是個什么東西?作家Peter Frase說,工作其實意味著三件事兒:首先,工作是為社會帶來產品的方式;其次,工作是人們獲得收入的方式;并且,工作是人們獲得意義和成就感的方式。
隨著人工智能的到來,我們會進入一個社會財富前所未有的時期,社會福利迎來黃金時代,人們再也不用為了工作而工作。工作的意義也許只剩下獲得存在的意義和成就感了。
管理好自己漫長的空閑時間,才是一項formidable task。這一點,我們可以向優秀的全職太太學習。
全職太太的成就感從何而來?她們看到家人健康快樂,就很滿足了。專家稱,未來人們將會花更多時間關心家人和朋友。成就感將更多來自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不是來自于工作了。
很多優秀的全職太太也喜歡做點手工,例如改衣服、做鞋子什么的。在未來,無限的空閑時間會解放人們內心深處的藝術細胞。你的二舅三哥四大爺也許將成為藝術家、作家、手工匠人……再也不用早出晚歸擠地鐵,平時搞搞藝術,一樣獲得滿足感。
更加優秀的全職太太也會不斷豐富自己,參加各種課程。未來,人們終于有時間重溫校園生活了。其實,學校“school”這個詞,最初來自于希臘語skholē,意思是leisure,也就是“閑暇、安逸”。以前老師教育人們如何自由,現在老師教人們如何工作和思考;而未來,也許一切會回到原點,讀書就是為了休閑,同時還能讓生活有意義。
如果你覺得人工智能已經足夠formidable了,其實更加formidable的事兒還在后面呢。不論如何,如果你不辜負生活,生活也絕不會辜負你。
即使現實暫時看起來formidable,但要堅信,我們依然可以過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