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兩天微博上有一條熱搜是白巖松在兩會上的提議:
"多關注非名校,不能只提211,否則容易引起馬太效應。"底下又是一片爭議。
所謂的"馬太效應"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不知道是高中消息閉塞還是見識淺薄,那時候并不太常聽人提起985、211這樣的專有詞匯,只知道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的區別。
那時候呀,很天真,拼命想考一所重點大學,以為名校之下就是重本呢。
不過還是很遺憾,高考過后,自己也只是和重本分數線打了一個擦邊球,并沒有考上重本學校,更別說985和211了。
上大學過后,很少再聽人說"誰誰誰是重本學校的",入耳更多的是"誰誰誰是985、211的。"
985、211的學生成了某種榮譽的象征,自帶榮光,讓人覺得很了不起,至于有多了不起,我們也說不上來。
只是在一次次招聘會上,你會偶然在自己心儀的企業招聘標準里看見,"僅限985、211學生"這樣或那樣的字樣。
那時候說不難過是假的,僅有的熱情和自尊頃刻之間就被碾碎。尷尬著走開的窘迫背后,是恨自己當年的不爭氣。
02
上學期陪室友在某公司招聘會上面試,前面也是和我們一樣的兩個姑娘。
兩個人一起面試的,單單就從談吐上看,我們并看不出她們中哪個是985的學生,哪個又是普通大學的學生。
只是在面試結束的那一刻,面試官突然對其中一個姑娘說到:"我得提前說明,你的工資一開始要比她低,因為你不是985、211的學生。"
我和室友聽見了,驚詫地看了對方一眼。
比起一些公司明文規定,限招985、211的學生比起,我覺得這樣當面做出權衡比較,好像更讓人心塞。
顯性的條件是眾所周知的,我達不到要求就很精明地選擇不去了,可這些隱性的條條框框,看似給了你我公平競爭的機會,其實在各自站上體重秤的那一刻起,重心就已經偏了。
最殘酷的不是將真相隱匿起來,而是把赤裸裸的現實向你攤牌,毫無保留,玻璃碎片里夾雜著黃連,你得滿心歡喜地吞下去,還有一種好運當頭的意味。
你覺得不公平吧,又好像是公平的,畢竟當年那些考上985、211的學生都是不容易的。你覺得公平吧,又好像不公平,大學四年的努力,終究掙不脫一個標簽。
和朋友調侃這件事情時,朋友打趣地說了一句:"看來高中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高考是決定人命運的一場考試,沒有錯。"
我倒不是覺得,僅憑借著高考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只是走得越遠,會越發現起點的重要性。
它就像一根綁在你身上的細線,很少有人去注意到,可只要那些"有心人"輕輕一拉,便又將你束得死死的。
我們人都是好強的,誰都不愿承認,誰比誰差,在窺視別人的時候,其實心里早就已經有了一桿秤。
至于那桿秤的標準是什么,就看你自己手中有多少砝碼,夠多了,你的起點就更高,寥寥幾個,你也不能苛責別人不愿意往你這邊偏袒了。
03
上學期蘇寧在廣東工業大學上的校招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因為,招聘負責人在宣講會講到:
管培生只要985/211的學生
廣工和廣技師都是二本院校,沒資格要管培生的崗位(事實上,廣工已經四年全校在一本招生)
別人是奔著管理層去的,你們不行
這條新聞出來后,很多廣工甚至非985、211的學生都要求蘇寧道歉,覺得蘇寧招聘人這一做法是一種侮辱。
看到這條新聞時,我第一想到的是張雪峰老師在《演說家》里的一句話:
“世界上所有的500強企業,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他們絕對不會去一般學校招聘。”
覺得很諷刺,可卻是現實。
學歷是什么?它就像一張車票,它決定了你將去哪里以及坐上哪等座。
有的人一開始拿到手的就是一等座,而有的人卻顯示無座,更可憐的是,有的人手中連票都沒有。
但最后你會驚覺地發現,那些拿一等座,二等座和無座票的人到的是同一目的地,那些沒有票的人,也想法設法地抵達了。
所以手中那張起點票真的很重要,它決定你一開始走得輕松與否,可那些沒有票但依舊抵達終點的人,也是值得讓人肅然起敬的。
一副好牌打起來很容易,每個人都會打,那些把一副爛牌打好的人,更是一種能力。
社會的規則我們永遠無法看懂,它從哪里來,它到哪里去,都不是我們能左右和改變的,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做更好的自己,爬到更高,因為那里才是最接近公平。
很多時候,我們擔憂的并不只是哪一紙文憑,而是那張僅有的文憑不好看,自己的能力也不怎么樣。
你的出身,從來不是貼在你身上最強勁的那張標簽,能力才是。而那些把爛牌打好的人,讓別人關注的從來不是那一手的爛牌,而是自己打牌的技術。
04
我就讀一所普通的二本外語院校,但我并不覺得我們學校有些學生就比985、211的學生差很多。高考的時候,我們學校語言收分標準,是要超過一本分數的,很多語言甚至要超出很多才行。
我承認,我們學校的資源很有限,沒有高質量的講座,教學設施和配備更是沒法和那些重點高校相提并論。
但是我們學校的學習氛圍很好,圖書館經常是滿座的狀態,老師也很負責,教學質量和方法都很好。
就我們班而言,大學四年沒有人掛過科,每個人的平均成績都是80+。我們班有保研到名校的,也有硬考上北大的,有申請到國外很好學校的,也有工作考入五大行的同學等等。
我并不是炫耀我們學校或我們班級有多好,而是想說,無論你身處哪里,總有一些不甘平凡的人冒出頭來。
環境和學歷都很重要,但不是決定性因素。那些真正有實力的人,到了哪里都藏不住他的鋒尖。恰恰是那些被淘汰的人,他本來就是一塊石頭,所以當把它丟進亂石崗時,它只會越來越暗淡,不會發光。
所以,你可能和我一樣,普普通通的,沒有985、211的光環,在招聘會上受盡了無數的歧視和白眼,但也不必怨恨。那些985、211的人當初也都是憑自己本事考進去的,這是他們應得的。
而你要做的是,不要在亂石崗里沉淪下去,要做那顆最光亮的原石,雖然它的原始價值并不高,但足夠堅硬,是可以被打磨成各種形狀的,也是可以像金子和鉆石一樣,披戴在滾燙的胸膛上的。
我們質地本不同,可很幸運,我們最終的價值一樣。
做像鴨子一樣的人,表面很平靜,可兩只腳掌卻在你看不見的水下奮力滑行著。
不要被你一開始的起點局限了,未來很長,誰搶到手的糖多,還說不準呢。
那么,我們終點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