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外科醫生對“智能手機認知癥”表示擔憂
譯者:Aibyou
岐阜縣的“奧村記憶力診所”里有一個“健忘門診”,每天有100多人到此就診。院長奧村步醫生至今已檢查過10萬多人的大腦,注意到“異常”是在大約5年前。
奧村步醫生:
“健忘門診”過去接待的要么是對認知癥抱有不安的人,要么是擔心自己健忘得太厲害的人,所以大多數都是老年人。但是近來,30多歲到50多歲的青壯年就診者顯著增加了。
健忘越來越嚴重,判斷力越來越差,甚至影響到了生活和工作……患者們各自描述著自己的癥狀,擔心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認知癥。
奧村步醫生:
但是我診斷結果卻是,他們的癥狀并非是阿爾茨海默病之類的認知癥。認知癥在30歲到50歲人群中的發病率也沒有那么高。
然而,繼續診察治療后發現,他們都有著某個共通點。
奧村步醫生:
患者中的許多在日常生活中都不停歇地使用智能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IT設備。又通過MRI檢查發現,有許多患者的腦前額葉都處于凍結狀態。
腦前額葉控制著人的思考、運動、創造等功能,可以說是整個大腦的司令塔部。
奧村步醫生:
進入大腦的各種信息在腦前額葉被進行處理。這部分出現凍結是因為過剩的信息造成大腦超負荷工作,最終使大腦進入了腦過勞的疲憊狀態。
同身體過度疲憊的話會過勞一樣,用腦過度的話,大腦也會過勞。大腦過勞會導致思考力和判斷力下降,精神難以集中,健忘程度加重。
奧村步醫生:
腦前額葉處理信息時大致分為3種功能。
- 淺顯思考(工作記憶)
- 深入思考(腦前額葉的沉思功能)
- 模糊思考(默認模式)。
我們在思考問題、做出判斷時,必須平衡地使用1的淺顯思考和2的深入思考。但是前面講到的那些智能手機等IT設備的頻繁使用者們,很多都處于非常不平衡的狀態。
那么為什么過度使用智能手機的話,會出現腦過勞和陷入思考傾斜狀態呢?
奧村步醫生:
每天用數個小時瀏覽網頁、持續看YouTube、沉迷于網游或網購的話,會有大量的信息流入大腦。但遺憾的是,過著這種生活的人顯然傾向于只是將流入大腦的信息積攢起來,而沒有利用它們。如此一來就如同往大腦里堆積垃圾。一旦有需要用到的信息,也會因為太過雜亂而找不到,出現了‘想不起來’的狀態。大腦的這種狀態是非常不健康的。
近年來,高度依賴智能手機的人急劇增加,30多歲到50多歲的人群中聲稱自己有健忘癥的人也同其成正比增長。奧村醫生對這種狀況非常擔憂,并提議使用“智能手機認知癥”這個說法。
奧村步醫生:
一直依賴智能手機等IT設備而導致的大腦功能下降,我將這種病狀稱作‘智能手機認知癥’。這當然不是正式名稱。因為所謂認知癥原本是說進入了不可逆的狀態,但是智能手機認知癥并非如此。不過,我還是刻意想用這個叫法來給人們的大腦功能下降敲響警鐘。
據奧村醫生講,對智能手機認知癥置之不理的患者,除了健忘外,還聲稱自己有許多其他的身體不良狀況。
奧村步醫生:
就我的就診經驗來說,具體癥狀有倦怠感、疲勞感、頭痛、頭暈、失眠、肩酸、食欲不振等。這些不良癥狀在許多時候都是幾種一起出現。還有就是,如果對這些不良癥狀置之不理的話,很可能會發展為抑郁癥。
版權聲明:
本譯文僅用于學習和交流目的。
非商業轉載請注明譯者、出處,并保留文章在譯言的完整鏈接。
商業合作請聯系
editor@yeeyan.com
參考原文地址:https://headlines.yahoo.co.jp/article?a=20170809-00010003-jisin-so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