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高效演講》片段
I:作者提出,一個好的故事應該由三個部分組成:骨架、血肉和呈現方式。我們首先來說一下骨架。骨架就是整體的框架,比如:時間、地點、人物、背景等;血肉就是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這個故事一定要要有突出、不可思議、難忘的特點。這樣才會讓我們所講的故事更加的生動,同時更具吸引力。最后在這個故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呈現方式,呈現方式就是不帶感受和評論的去講述這樣的故事,它的要求是用客觀的方式呈現故事的原貌,比如說:一個女孩很美,是你的感受和評論。一個女孩有著一雙藍色的眼睛,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的清澈。這就是客觀的呈現方式,同時也在描述的過程中讓人感受到女孩的美麗。所以要想講好一個故事,就要包含骨架、血肉和呈現方式三個方面,這樣就可以寫出一個簡單、動人的故事了。
A1:這兩天的片段好像都搓中自己的痛點(大哭),經常自己想給別人講訴以前的經歷,看過的有趣或者值得推廣的視頻之類的,自己講出來對方都一臉懵逼,覺得很枯燥,沒有吸引力,有了多次這樣的失敗經歷,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就建立起來了,由此就不太愿意去和他人講訴,別人也不愿意聽我講,但是生活就是一個個小故事填滿的,不會講故事,怎么讓人家了解自己呢?那么,就用片段的方法讓大家聽聽我對拆書幫單相思的故事吧?
A2:從知道拆書幫到參加此次拆書。訓練營,對于我來說,也是經歷了很多內心的糾結與忐忑的。今年9月從赤兔第一次聽說了拆書幫,當時聽的是西安分舵的任麗娜的線上課程,主題記不得了,不過當時聽完對于拆書這種方法很感興趣,覺得一個小小的片段居然可以引申出這么多實用的方法,很神奇。于是舔著臉向麗娜老師要到了重慶分舵的聯系人,秋林老師,后來加入重慶山城拆書幫微信群,知道每周有線下活動,于是鼓起勇氣報了名。活動于晚上七點開始,下班后急匆匆地趕了過去,生怕因為遲到給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不過比預計的耗時短,大概六點半左右到了咖啡館,當時組織長老還是加一,到了之后怕找不到語音,立馬給他打了電話,從電話里就覺得加一是一個很親切的人,回復我說,拆書幫的位置預訂好了的,讓我直接進。接著,陸陸續續的當天報名的伙伴開始到場,活動于晚上七點正式開始,第一個環節自我介紹,當時一聽自我介紹就好緊張,一方面感覺其他伙伴互相都很熟悉,另一方面自己很怕自我介紹。前面的小伙伴介紹完畢,感覺都是些有來頭的人(憨笑),其中不乏很多事業上有一定成就的伙伴,當時真的是印證了一句話,比你優秀的人都在努力學習。輪到自己的時候因為有些緊張,按要求說了下知道拆書幫的渠道,參加此次活動的目的等。自己講完,終于松了一口氣,認真聽完其他小伙伴的介紹,感覺都是些特別愛讀書,而且閱讀量也很大的人。接著開始拆書家的升級打怪,拆書家現場拆書,閱讀片段,i部分的講解,a部分應用。其中,一個拆書家的片段已經記不清了,大概的方法是通過五個封閉式問題和一個開放式填空題是找到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對了,一般現場會根據人數進行分組,在a部分時一般會做小組討論。我和旁邊的小六老師和淑盡一組,他們倆做觀察員,給我做引導,他用五個小問題引導我填寫自己最喜歡的事情。由于我自己的原因,比較慢熱,所以一開始沒有很快融入到活動中,導致其他組在激烈討論時,我們組兩位組員給我做引導時,我有點懵,沒有很認真的思考,隨便填了幾個自己喜歡的事情,最后通過五個小問題篩選出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每個拆書家拆解完后都會收集大家對他拆書的意見和值得贊揚的地方。這部分我感覺我也是沒有特別認真思考就交了小便簽(到場時教育長老發放便簽,用于建議收集等)。當天活動晚上十點左右結束,坐輕軌回家已經快十一點,每次拆書完,拆書家都會布置作業,當晚到家就立馬寫完作業提交給了秋林老師,秋林老師還大贊我執行力強,我很尷尬,回復說活動結束的時候小六老師就提交給教育長老了,但秋林老師馬上挖掘另一個點,回復說,你是第一個發給我的!哈哈,秋林老師是不是很會鼓勵人。參加完一次線下拆書活動后,一直關注微信群消息,但是因為每周招募的學習者名額很寶貴,而我又覺得很多小伙伴都是百忙之中擠出時間報名參加的,所以很多次想報名又覺得最好把名額留給其他小伙伴,所以到現在我就只參加過一次線下活動。雖然只參加過一次活動,但看著山城拆書幫一天天壯大,很多很優秀的伙伴也開始貢獻自己的力量,比如宣傳長老代寶啊,現在的組織長老小六老師等等,真的是打心底高興。12月初看到公眾號說要組織訓練營,第一時間我還是很興奮的,但是又想到怕跟不上大部隊的進度,但又很想好好學習下拆書的方法和里面,內心很糾結,經過幾天的思想斗爭后,最后在截止日期前一天報了名,心里一塊石頭終于落地,滿意期待開營和拆書學習。在這之前,一直在想自己參加訓練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直到線上破冰活動,要求大家做自我介紹,我才明白,我是想真正的融入拆書幫這個大家庭,爭取學會拆書方法,和拆書家們一起推廣拆書理念,讓更多的人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