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問我,我喜歡玉石!但不懂,經常在市場上買到假貨,有時候花高價買回來的是沒價值的藏品!!!
在收藏界有一句俗語:眼力不狠,收藏不真。玩家往往因為眼力不夠而被打眼,行家因為“眼力”不夠“狠”,看不準而錯失良機。同樣,對于玩玉,眼力是決定是否入門的關鍵,沒有眼力就談不上和田玉的收藏。好的眼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那么好眼力到底是如何練就的呢?一、要正確的學習玉器的專業知識,和田玉行業沒有什么監管,很多商家為蒙騙消費者編造出很多新的名詞或知識,比如黃玉、紅玉,先說明兩者的價值之后,然后拿黃口或黃沁冒充,甚至于造假染色的。此外很多初學的藏友可能都會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羊脂玉,上來就抱著非羊脂玉不買的決心,吃藥也是肯定的了。還有桃花玉、商場里最喜歡說的“這百分之百是和田玉”等等,都是對新手玩玉的考驗,認識真正的和田玉,學到正確的知識,是增長眼力的第一步。
二、要多看多聽,多分析,師傅領進門,修行也得靠個人,玩玉也是同理。在學到一些知識之后你就要實踐了,老師說一百句經驗之談,不如自己踏踏實實地練習“眼力”。作為一個老手,都要時刻記住多練少買的鐵律,何況剛入道的新手。這也像在學校學習知識和在工作中增長經驗一樣,可能你在學校的三年所學不如在工作中的一年經驗~而多練就是要多看,在新手階段,可以買一些普品鍛煉眼力,即使吃藥也不會損失太大。
玩玉的人沒有常勝將軍,“眼力”的練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經歷技術層面的考驗和社會心理學的認真思辨才能最終達成。即使打眼了,痛心疾首和產生懼怕心理都是不明智的,一定要調整心態,從教訓中總結經驗,當初是什么因素導致自己“鬼迷心竅”?是什么迷局使得自己沒有看透?是技術層面還是心理因素導致判斷錯誤?只有深度地剖析自己最容易被攻陷的薄弱環節,加強這一環節的漏洞,彌補缺點,使自己時刻保持明銳的洞察力和識別最新高仿技術的甄別力,時刻把自己以往所犯的錯誤當作警示自己的一面鏡子。這樣自己的“眼力”才處于不敗之地。如今的一些造假技術能把毛孔和皮色做的極為相似,甚者讓一些老手都打眼,所以玩玉之人要保持謙虛謹慎之心,往往巨大的陷阱和隱秘的布局時刻陪伴著,欲望大過理智的“眼力”,那是非常麻煩的事。不要欲望太強,要克制和節制。記得著名演員陳道明有過一段話很經典,我覺得做人的最高意境是節制,而不是釋放,所以我享受這種節制,我覺得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釋放是很容易,物質的釋放、精神的釋放都很容易,但是難的是節制。和田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玩玉,感受的是不僅自然的神奇,更是文化的魅力。如果對真假和價格過于執著,而忽視了文化本身,也是不明智的。通過學習和田玉,我們應該積累文學、美術、歷史知識。可以了解“螭龍”“饕餮”“貔貅”的來源,了解陸子岡的牌子和漢八刀的玉蟬,知道器皿件中“沖耳爐”的出處……了解和田玉背后更深層次的文化,如此才是更高境界的眼力!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