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提筆書寫,想成為作家,但長江前浪推后浪、后浪被拍死在沙灘上,能淘下來的,并不多。
寫作需要天賦嗎?
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作家?
美國作家多羅茜婭. 布蘭德,以自己的經驗和對眾多作家朋友的觀察,著書《成為作家》,揭示了“成為作家”的秘密。幾十年來,這本書成為美國多所大學“創意寫作碩士”學位的必備教材之一。
成為作家是你天賦權利
我行不行?有沒有資格?
沒有自信,無論學習多少創作技法,最終都難以成為作家。
自信來自哪里呢?來自正確地認知。
通過學習和訓練,平常人都能以自己的努力,成為作家。如果你懂得努力的力量,你也是天生的作家。
美國心理教授、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卡羅爾.德韋克,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后,發現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所展現的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影響成功的首要條件。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決定成功的,是可變的努力而不是固定的天賦。成為作家,也不例外。
也就是說,寫作的權利不是只屬于某一類人,每個人都天生具備寫作天賦,只是有些人運用了它、釋放了它,而有些人埋沒了它、冷落了它。
如何學習激發和引導寫作的魔力?
這個學習并不著眼于情節安排、詞匯語法,其重點是作家氣質的養成。
如何養成作家氣質
作家的氣質既理性又敏感,既溫和又喜怒無常,既苛刻又浪漫,既公正又自命不凡,既成熟又天真。一方面,浪漫感性充滿幻想,極具孩童天真。一方面,循規道矩、理性嚴厲,非常腳踏實地。
成為作家,就要將這天性中的兩種因素平衡、整合。讓神思飛揚,下意識的幻想得到盡情表達,但又能將肆意的文字導向社會主流的規范,不放浪形骸、無所顧忌。
一方面,挖掘滋養和激勵無意識
無意識是放松快樂的。找到充滿自信的感覺,與支持欣賞你、讓你充滿力量的人常在一起。
無意識專注寧靜于當下,像輕度催眠的放空狀態。
冥想能夠滋養無意識,縮短孵化作品的時間,迅速進入寫作的空間。
每天安排至少20分鐘,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讓自己舒服地坐著,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重復著呼吸,關注著一呼一吸,沒有任何目的地放空。
靜得下來,無欲無求,不被情緒和欲望所左右的定力,正是作家的魔力所在。
當身體和頭腦足夠安靜,也許20分鐘、也許一兩個小時,你想象的世界變得栩栩如生,然后你會沖向書桌,狂轟亂炸般,進入寫作的時間,你仿佛通向了智力的極限,這就是一個天才作家的片刻。
有了這樣的體驗之后,你就可以去買類似小說寫作教程之類的書,讓技巧發揮作用。
一方面以意識來建立規范
意識是嚴格公正的。它理性地為無意識服務。
對于無意識那高級的想象力,意識既不干涉也不放任,而是用意志力去引導。
很多藝術家創作時顛狂不拘,作品天馬行空, 意識以成熟理性的態度出列,指出哪里哪里不合適,邏輯、結構、語法,讀者的需求等,這些潛意意不介意的部分,都由意識吹毛求疵地修整。
同時,意識幫助成為作家的人獲得進階的秘密:有方法地努力。
和所有成功者一樣,作家必須是一個盡最大努力、對自己有嚴格標準、鍥而不舍地達成目標的人。急于求成、只想一夜成名,這就是失敗的原因。寫作不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一蹴而就。
成為作家,需要持續訓練日常生活規范。
羅列清單,建立良好的有規律的作息。吃什么好,什么時候睡才夠,怎樣才能情緒穩定。一旦受益于某個習慣,就一定堅持執行,直到下一次需要調整的時候。
很明顯,作家,是一個匹配了理性和自律的名稱。
意識與無意識的自動化協作
當無意識釋放出頭腦理解不了的激情,正是孕育偉大藝術的時刻,意識決不去越權摻和,但當這一階段過去,意識就要義不容辭地站出來。
既嚴格又有足夠的自由,既平衡又生機勃勃;是隨心所欲的天才創作者,也是高水準的編輯和嚴厲的生活教官,兩種人格合二為一,和諧共處、互為幫助,激勵和進步,這就是作家的氣質。
成為作家,必須養成寫得毫不費勁的習慣
如果寫作者,總寫得口干舌燥,苦不堪言,想必也堅持不了多久。為了一直能寫的毫不費勁,《成為作家》給出了兩個自由書寫的訓練。
一、晨間書寫。每天起床后,什么事都不要做,不看書不看手機,立馬走向書桌,寫下腦子里浮現的念頭,中間不要停,不思考,只是循著念頭一路寫下去,不管語法標點,不管詞匯對錯,只盡快盡多地寫出字來,一直到精疲力盡。一段時間之后,你會發現自己提筆就能寫。
有時候,仿佛你只是一個管道,把從天而降的想入非非不加評判地抄下來。
無需管對不對、好不好,事實上,相比認真思考推敲出的文字,這些從天上來的文字,反映了你更深的內心,從反復出現的想法和敘事方式, 提煉出最擅長的題材或風格; 你將發現真正值得嚴肅思考的問題、最需要解決的障礙。
不要忽略他們的價值,你會發現自己最豐富的寶藏在哪里。
二、定時書寫。每天預先安排好一個不同的時間,飯前,睡前,下班后,無論什么時候,完成一定量的自由書寫。這里強調的是對自己的承諾,到了定好的時間,一定坐下來,不退縮,不找任何借問,哪怕從朋友頭上爬過來,哪怕躲到衛生間,也要完成寫作計劃。
這是對無意識自由自在的挑戰。從隨興所至到例行公事,會遭到無意識的抗拒,但堅持去做,日復一日,堅定的訓練會讓無意識習慣,隨時進入優雅流暢的寫作狀態。
晨間書寫和定時書寫,應該一直保持下去,直到你能夠隨心所欲、點字成金。
多羅西亞.布蘭德教授嚴肅地警告 :如果做不到,不如放棄想成為作家的夢想。要么成功,要么放棄。
作家的其他習慣
一、像作家一樣閱讀
作家的閱讀應該是解剖、批評式的,并且任何作品都要讀兩遍。
第一遍只純粹欣賞,第二遍之前就要拿起鉛筆和記事本,寫一個簡短的大綱,做一個總結評價:喜歡或不喜歡?哪部分感興趣?哪部分有疑問?
然后展開闡述,為什么喜歡?是人物鮮明、場景形象還是情節緊湊?吸引你注意力的章節敘述套路明確嗎?或是暴露了作者的局限?
帶著這些問題,你邊讀第二遍邊隨時記下答案。
看到作者嫻熟地應用了你難以處理的素材,就把那些地方標出來,記下來。
你會學習到如何提示故事變化的線索。引起主要情節沖突的人物特征是怎么寫的,如何一個個出場?
還有作者的獨特風格和喜歡用的詞,說不定以后用得上。
很明顯,作家的閱讀,就是拿來主義,為我所用。
二、作家的奇怪休閑
作家自娛自樂的方式,是來到沒有字的世界。有意識地拒絕說話、看書、或者影視作品,將大有裨益。
在公園的長椅上,靜靜的坐兩個小時
置身于交響樂的音樂廳
在靜靜的湖邊釣魚
不停的拆了又織、織了又拆地織毛衣
一天幾個小時,毫無目的的削木頭
不停地擦自己家的地板
作家的放松方式是單調、重復、無字的,不費腦子,這種看起來很奇怪的狀態,意識在休息,無意識則在醞釀。
記住,千萬不要告訴別人,自己迫切想要寫下故事的構思,一旦說出來,會造成這件事情已經完成的假象,創作的沖動將莫名消失。
三、作家看世界的眼光
作家的日常是一個專注的觀察者。
讓我們發揮想象力,像作家一樣以新鮮的眼光看待世界。
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體驗五歲時孩子的狀態,以純真的眼睛,充滿興趣地打量這個世界。
仿佛,來到一個陌生的城鎮和國度,在15分鐘之內,專心致志,把目光所及的每一件事和每樣東西描述出來。
大街上車輛外表是什么顏色與感覺?車上的人穿什么風格的衣服?
從她的面容態度和衣著上,推測出了什么?
或者你發現某個朋友,頻繁地使用某個詞語?
花開花落,風起云涌,你都敏感地、全神貫注地感受和聆聽到了,然后,用文字精確地記錄下來。
成為作家,是一件浪漫又嚴肅的事。
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