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蛇精說,去了故宮博物館,吶小妮子機智,先在網(wǎng)上預(yù)約了,然后在大長龍排隊的人群中穿過,安安靜靜的欣賞起來。
至此我也學(xué)了一個大招,同時對博物館有了好奇,一人?一天?一個館?是極好的欣賞模式,靜靜的看,遠過走嘛觀花式的精彩和深刻。
姑蘇城,蘇軾筆下也好,核雕上的精髓也罷,甚至吶文房四寶,顧氏過云樓的歷史,太多太多,見證了朝代更替的偉大和心動,這座博物館陳列了蘇州博物館藏,南京博物館藏,甚至故宮博物館藏,嗯,還有個人捐贈。
其實最感謝的是個人捐贈,感謝每一件文物的主人,愿意分享。甚至聽聞有一個寶物,捐贈者希望找出它的另一個。它在等待。
其中的很多是從塔寺中出土,從出土那一刻,意味著歡喜的面世,也是時隔百年后氧氣的再一次侵襲。
站在玻璃窗前,我只能看著,看著玉石失去光澤,聽著擦玻璃的阿姨說,這好玉沒人帶,沒有光澤。
去了兩次,只恨時間有限,我潛心留賞的寶物并不多,雖有遺憾,但是每一次去都會感嘆,今日今日人不同的感悟,站在同一個文物前,你可以走慢一點,聽聽一萬個哈姆雷特的想法,周圍的人事物很有趣,大部分的人走馬觀花的行走,看一件什么也記不住,牽著手著了,有人稍微好一些,咔咔的拍照,不知道叫什么,但是都拍就對了,但是依舊極速,有人很滿,盯著一個文物看了許久,在讀在聽也在說。
喜歡一些小團體,他們看的時候加以評價,說出自己的故事甚至這個時代的故事,于是,我走的慢的原因里,有我在聽故事的成因,尤其是,男女搭配,女的負責(zé)夸漂亮,說感嘆詞,而男的則會思索它的制作,故事,背景,朝代,文化,我喜歡聽,喜歡聽他們的思考,也喜歡笑,笑此時男女的關(guān)注點確實不同,
一個人賞博物館才是最好的,發(fā)了編號過去公眾號,一個一個的了解,看著講解找圖案,聽其中的故事,其中的紋理色彩,在你安靜的看著它時,他會和你說,他的一輩子,他的歷史。
我喜歡靜靜的和他們溝通,我走的慢,每一個都和他們溝通,彎腰踮腳尖歪斜著腦袋硬是要看清紋理,看看是不是確實如講解說,當(dāng)然
難忘的感覺
是
你在和他聊天時,時光的安靜,和你的沉靜。
仿佛你見證了朝代的變遷,兵荒馬亂?繁花似錦? ,他有他的故事,歷史的氣息隔著玻璃依然很清晰,你不會后悔,每一次對話,歷史給你的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