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給自己安排的任務是學習實踐“學習方法論”。
為什么呢?
首先,我非常認同羅振宇老師提出的“終身學習”的觀點。
然后,這個時代越來越模糊的學科知識,我們不一定要用那個領域的,而海量般的知識我們也不可能全部學的完。
到用的時候,怎么能快速學習到位,能學以致用呢?
那就是方法論了。
也就是學習技巧。
為什么在智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有人是學霸,有人拼命努力就是學不好呢?
本人對努力而不得體會相當深刻。因為上學那會兒刻苦讀書,成績卻上不去,還落個頭疼的毛病。長期的挫敗感嚴重打擊了我的自信。
后來,在“阿何有話說”的公眾號上看到號主也稱自己上學努力學習卻無成就,后來,找到相應的學習方法才使自己的成績突飛猛進,后來者居上。
像這樣的例子倒也不少。
今天我要重點熟悉學習的方法論是“得到”上的兩節內容,提出者是嚴伯鈞,也是妥妥的學霸一枚。
1.二元學習法,二元即為同領域的兩大不同流派的兩座高峰標桿。
它的理論是,首先,“人類的任何領域,它的頂級高手,都會因為追求某種風格到了極致而受到矚目。他們會被后來的追隨者談論、模仿、發揚,這個領域大量的智力資源和創造力資源都會圍繞這座高峰展開。所以,了解一座高峰這個點,其實就抓住了這個領域的一個面,所以學習的效率很高。
但更重要的是第二個方面。
既然一個高峰,是把某種風格發揮到極致的產物,那它就一定是個極端,不是全貌。那這個領域,和它不太搭調的智力資源和創造力資源怎么表達自己呢,怎么找到自己的根基和源頭呢?
它們就必須要找到另一個高峰,另一個在風格上區別很明顯的高峰,再圍繞它來談論、模仿、發揚,它也會形成一個點,帶動一大片。”
我認為所謂“二元”只是個概數,一個領域不會只有兩座高峰標桿。要用這個學習方法得有一些基礎知識,還要有一個包容的心態。你還要能找到這些高峰標桿。
在那篇文章的留言評論里,我截取了三段留言,都是對我認知有更廣維度拓展的。
理論上的東西,我以前的學習方法就是記筆記,背。
信奉老師說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是記筆記對我的弊端就是:懶于思考,懶于實踐。
是一種學習上的下策。
最好的學習是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像羅老師說的,讓知識穿過你的身體。
能對知識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的解析表達。通過它們看透世界,人性的復雜。
讓自己活的通透。